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人物正文

打通“映-都”通讯第一人记成都电业局通讯管理所无线队队长陈潋

2008-07-07 11:18来源:四川省电力公司关键词:抗震救灾成都电业局电业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果说齿轮在飞速运转,他就是紧拧在上面的螺丝;如果说传送带能转动,他就是上面的连结轴,其貌不扬,其功不小。成都电业局通信管理所无线队队长陈潋,就是这样一颗螺丝钉、一根连结轴。

  想象中的陈潋高大勇武、精明洒脱,可眼前他身高1.62米,体重56公斤,一绺头发遮住大半个额头,一件T恤也说不上“样式”,说起话来还有些腼腆,可他就是打通重灾区映秀镇与四川电力抗震救灾都江堰指挥部通讯的第一人。

  是什么力量支撑瘦弱的小伙子关键时刻能迸发出一股子力量、一股子劲头、一股子勇气,是蕴含在他心灵深处的不服输精神。

  1993年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通讯工程专业的陈潋,达州渠县人。从学校到单位一干就是15年,长期的实践锻炼和组织的培养,养成了电业人勇于吃苦,敢于挑战,百折不挠的风格。

  临危受命征都江

  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毫无思想准备的他接到紧急通知,打点行装奔赴重灾区都江堰。干什么?不清楚,去哪里?不明白,来不及与渠县父母取得联系,来不及与妻子儿子说明情况,陈潋成为加入成都电业局首批赴都江堰抗震抢险大军中的一员。

  在都江堰市体育中心的四川省电力公司“抗震指挥部”,省公司“总指挥”朱长林、成都电业局前线指挥梁旭等领导在焦急中用手机频频与“后方”成都、前方映秀联系,可都始终无法接通。地震引起的磁场反映导致通讯已全部中断。陈潋感受到重大突发事件中“通讯第一”的重要,“必须尽快打通通道,为领导指挥抗震抢险扫清通讯障碍”。作为“资深”的通讯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陈潋和管理所无线班人员短时间内决策,将无线对讲机差转电台和600兆赫兹微波通信系统,架设在都江堰水利管理局办公大楼上。陈潋仰视16楼楼顶差点把安全帽甩掉。昔日雄伟的大楼,已一是片狼籍,加上每天24小时内上百上千次余震,说不定碰上一次强烈的就无处藏身。此时此刻,容不得多想,大家心一横,牙一咬,上!陈潋和同志们用肩扛,用手拖,一步一步把几百斤重的设备和发电机整上16楼。

  在拥挤的空中走廊开通了的“便道”,为指挥部建起了独立的通讯系统。

  此时,陈潋与同志们又当维护工,24小时轮守,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每隔几小时抬汽油上16楼,陈潋又当了“棒棒”。有时,刚踏上楼阶遇到余震,陈潋首先护着几十斤重的汽油桶,震波刚弱,他与伙伴抓紧每一刻,嗨哟嗨哟喊着号子直奔楼顶,又遇余震,陈潋已无力气再跑,只能“听天由命”了。

  舍生忘死闯映秀

  曲指算来,陈潋就这样已连续30多个小时没休息了。

  自震后第二天即5月13日,纵深地带映秀湾发电厂、阿坝州电力公司详细情况如何,多少人员亟需救治,罹难人员多少,都是省公司“抗指”最需迫切了解的,临时设立的无线通讯系统与其他通讯手段一样,还是无法接通。

  朱长林总经理向梁旭局长问计,梁旭要通讯管理所设法。专业知识告知陈潋,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有个与山外保持联络的电力载波通讯,但已多年弃之不用?作为应急手段设备能不能开启,线路震断与否?载波通讯电波是直线传播,可眼前山重水复的现状使电波受阻,要转接得花一二天时间找场地。不行,绝对不行。急!急!急!急中生智。只有使用海事卫星电话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动用当前最先进的设备须往联系地设“点”双向互动。省公司“总指”决定,组建尖刀队,强行突破地震带直杀重灾区映秀镇,架通海事卫星通讯。

  14日凌晨,成都电业局两部宝贝疙瘩由总工田军于送到都江堰。天刚麻麻亮,紫坪铺水库已结集各路援军。朱长林、尹笋、赵斌、梁旭等已出现在码头,包括陈潋在内的12名“尖刀班”成员背着自救药品、干粮、饮用水将踏险途。领导们检查勇士们行装,拍着一个个肩膀叮嘱大家“依靠集体,独立作战,好去好回!”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色彩。

  岂知“好事多磨”。突突突,部队发动的冲锋舟只给电力系统3个指标,余下的全上迷彩服的军人,部队政委态度坚决。“我去!”个子最小的陈潋的声音特别坚决响亮!最后领导拍板,省公司基建部主任蓝海、电力医院外科主任刘道福和陈潋形成多功能3人组合,经朱总批准踏上勇闯险区之路。

  冲锋舟尾部吐着青烟,推着高翘的舟头破浪疾进。震前碧波荡漾,充满情趣的紫坪水库,震后却水下乱石密布,水上房梁树棒逐波,驾舟人左闪右躲,冲锋舟劈波斩浪直取对岸。60分钟后,船泊阿坝铝厂码头。他们弃舟登岸迈开双腿。都—汶大道已被无数的塌方分割成一截一截的根本无法通行;唯一的成—汶老路状如机耕小道,乱石掩径,土藏伏机。好个陈潋,左边挎行囊,右边背话机,深一脚浅一脚行进在看不到路况的路上。为了提高速度,他们3人冒险沿着震后形成的80度斜坡边沿行进,边走边抬眼望左边的山,滚石不时如车轮飞旋砸下,须及时躲闪;边走边注意脚下的路,踩空了旋即坠入右边的岷江。

  莫约10点光景,一路攀援疾进让陈潋有些不支,他多想停下喘口气,歇歇脚。“不行,绝对不行!”陈潋提醒自己。“这里是余震活跃带,高危区,一旦……”他不忍说出那个大家都忌讳的“死”字。突然,一道险关横亘在他们面前。陈潋从带泥的石块、有朽木腐臭味和不断滚落的山土判断,这里刚塌方不久。上头看不到顶,下头蹋方又滑。强行通过,时不宜迟。殿后的陈潋快要通过这段被称为“鬼跌跤”时,一阵飞石夹着山土稀里哗啦向陈潋冲来,石块像出膛的炮弹越滚越快。“没眼罗!”陈潋脑子一片空白。可多发“炮弹”最终却没有击中他。原来,陈潋正好停步在塌方形成的“脊背”上,滚石遇“脊背”朝两边改道,就这样,陈潋逃过一劫。

  以后,为防止“石有不测”,陈潋建议改脚跟脚行进为每人间隔5米多,以互相喊叫为号保持联系。

  重任在肩头,生死全不顾。不长的“路”记不清滚下多少块石头。多少次与顽石擦肩而过,躲过多少次余震,陈潋他们只感到工装透心凉,脸上汗水涩,可无论怎样险恶,陈潋始终用身体保护着卫星电话机。

  5月14日12时34分,一行人历尽了千难万险终于进入了映秀镇,穿过“镇街”两边民房变成堆堆瓦砾,有栋5层楼房下面三层已全埋地下,四层变成了一楼,风景如画的映秀发电厂早已夷为平地,阿坝州电力公司已成废墟。

  看见这个惨状,渴、饿、累为之一扫。不能喘口气,不能歇会脚,蓝海寻人了解映秀电力伤亡情况;刘道福加入军队抢救之中,陈潋找到一小块空旷地开启卫星电话电源,挪动方位寻找天上卫星,不断把天线俯仰以调整角度……

  5月14日12时56分,震后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阿坝电力公司第一手情况传给了都江堰市电力公司“抗指”总指挥。于是,省公司对重灾区抗灾抢险全面铺开。从这一刻起,陈潋牢牢地钉在露天工作台上履行自己的职责。

  尽职尽责守岗位

  5月14日19时,已“失踪”几十小时的陈潋才与妻子通第一次电话:“你在映秀……”对方已泣不成声。瞬间,他才感受到自己作为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承载的份量,但陈潋无怨无悔,因为他的肩上还扛着更重的担子:一位电业普通员工的责任。(陈柴/文 何屏/图)

  信息来源:四川省电力公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抗震救灾查看更多>成都电业局查看更多>电业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