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国资委发布成立五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情况

2008-08-12 08:56来源:国资委网站 关键词:国资委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材料)
                   2008年8月10日
  根据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2003年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第一次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所有者职能的分离,明确了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确定了“国家所有、分级代表”,“权力、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经过五年努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得到加强,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得到优化,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国有资产监管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基本建立。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设立了国资委,全国大多数市(地)设立了国资委,没有单独设立国资委的也采取多种形式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一些省市还积极探索了县级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国资委共制定和发布了与《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相配套的19个规章和104个规范性文件。各地国资委制订了1600多件地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普遍实行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连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初步形成。中央企业负责人实行了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严格按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初步规范了中央企业的薪酬管理,强化了激励约束机制。第一个经营业绩考核任期(2004-2006年)成效明显,第二任期(2007-2009年)正在实施。各地国资委也先后对所出资企业实行了经营业绩考核。

  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加强。加强财务监督,重点管好账本,研究制订了出资人财务监督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开展了企业财务预决算管理、财务动态监测、会计核算监督、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及中介财务审计监督等工作。稳步实施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制订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监事会制度,实现了监事会由事后监督向当期监督的转变。
  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进一步规范。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使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并开展了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检查。积极推进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规范运作,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国有产权交易平台,国有产权交易普遍进入市场公开操作。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逐步走上规范运作的轨道,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
  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深入推进。目前半数以上的国有重点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一批国有企业改制后在境内外上市,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改制面超过90,中央企业下属子企业大部分实施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一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进行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宝钢集团、神华集团等19家中央企业按照《公司法》开展了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17家企业的外部董事达到或超过董事会成员的半数,3家企业进行了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的探索。
  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国有企业联合重组积极推进。中央企业整体重组步伐加快,有99家(次)中央企业进行了49次重组,企业户数从196家减少到149家。中央企业内部主业重组和非主营业务分离重组工作加紧推进,整合了资源,减少了重复建设。各地也通过多种形式对国有企业进行重组,发展形成了一批对地方经济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优势企业。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分离企业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有序实施。截止目前,全国共实施关闭破产项目5000户,安置职工1000万人。截止2007年底,全国共有1299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233.8万人。国有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清理各类投资,压缩管理链条,目前大部分企业已将管理层级压缩到三级以内。

  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围绕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国有企业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发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一批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04-2007年,中央企业科技投入从611.6亿元提高到1773.5亿元,年均增长42.6。在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奖项和创新型企业试点中,国有企业均占有较大比例。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奥运场馆建设等重大项目建设凝聚了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和“歼十飞机”工程等更成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典范。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进一步转换。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改革不断深化,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初步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中央企业先后分七批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103个高级管理职位,目前通过市场化方式选用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约占总数的30。一批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有效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量化考核、末位淘汰、收入分配与业绩挂钩的机制。

  (三)国有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2-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户数从15.87万户减少到11.51万户,但营业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分别年均增长18.7、36和20.4。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加1.5万亿元,销售收入年均增加1.3万亿元,实现利润年均增加1500亿元,上缴税金年均增加1000亿元。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上缴税金1.77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4.5。在2008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中,内地企业26家,全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比2002年增加15家。

  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显现。国有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石油石化企业在国内成品油与进口成品油价格倒挂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努力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确保国内成品油的稳定供应。电力企业加强电网改造,加快发展农电事业,全面推进“户户通电”工程,保障了电力供应。电信企业实施“村村通”工程,在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时期,国有企业更是发挥了特殊作用。面对2003年“非典”和2008年的低温雨雪冰冻和地震灾害,国有企业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全力以赴,为抗击灾害和保障经济社会稳定作出突出贡献。
  在保护环境和资源节约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国有企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2004年,中国石油、宝钢集团等6家企业率先发起了《关于在中央企业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倡议》。广大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精神,积极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活动。2007年,石化、钢铁、发电等八大行业的中央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比上年减少7.1,二氧化硫排放比上年减少18.7,部分企业的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北京奥运会保障工作做出积极贡献。建筑施工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奥运场馆建设。通信企业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性,确保奥运通讯畅通。电力企业全力保奥运供电和迎峰度夏。石油石化企业周密安排,增加库存,做好奥运期间油品保障工作。13家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开展“金牌服务迎奥运”活动,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关国有企业落实各级奥运安保责任,做好奥运配套服务的安保工作。
  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路子,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国有企业一定能够搞得更好,一定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资委查看更多>企业改革查看更多>国有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