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西藏三十年:从限制用电到“藏电外送”

2008-12-04 12:42来源:新华网西藏频道  关键词:藏电外送西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正日益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雪域高原280万各族儿女同样感同身受,从蜡烛、汽灯到太阳能照明、水电照明,西藏电力事业经过30年的发展,如今,西藏190多万群众已经实现安全用电,到“十一五”末,西藏电力覆盖人口比率将达到90%以上。 

      西藏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如今,西藏在加大区内水电开发利用的同时,正在研究“藏电外送”的方向及规模,这意味着西藏水电资源将有望参与全国的电力平衡。 

     2008年11月24日,电力工作者在检查+1000kv直流电压发生器。当日,国家电网公司西藏高海拔试验研究基地在海拔4300米的西藏拉萨市羊八井镇投入运行。西藏电力“高原孤岛”状况有望结束。新华社记者 胡星 摄

      西藏30年来用电人口增长近4倍 

      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电力事业发展较快。如今,西藏自治区用电人口达193万多人,占总人口的69%,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近4倍。 

      西藏自治区电力工业局局长、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庆华介绍,30年前,西藏基本没有电网。当时,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自己购置发电机用于发电。   

      据王庆华介绍,1978年,西藏用电人口50万人,而全自治区发电机装机容量仅4万多千瓦,人均电量非常小,电网设备差,供电不可靠,拉闸限电普遍,当时根本没有可靠供电的概念。“那时候,西藏7个地市中有4个靠柴油发电,县以下基本没有电。” 

    “那时候,蜡烛和汽灯是我们很多家庭夜晚照明的主要工具,因为柴油发电时间短,而且经常停电,”今年61岁的次仁央宗是西藏阿里地区退休职工,回忆起30年前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居民用电状况时,她感慨万分。 

    “当时,我们很多人取暖烧饭都是靠烧柴禾,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空调、电磁炉,即使有电炉子也不敢用啊,因为当时用电非常紧张,”西藏那曲地区退休干部土美朗杰介绍,海拔4500米的藏北那曲地区行署所在地那曲镇一般在晚上八点天黑,但改革开放前,由于电力供应紧张,那曲镇到了晚上十点,街道就空无一人,人们早早进入梦乡。“晚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没有酒吧、卡拉OK,所以天一黑,大家都只能睡觉了,”土美朗杰笑着说。 

      如今,次仁央宗家中空调、电冰箱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刚刚购买的电磁炉上正煮着热气腾腾的酥油茶…… 

     2008年1月9日,西藏自治区羊八井地热电厂正在发电。入冬以来,我国最大地热电厂、海拔4300米的西藏自治区羊八井地热电厂增加发电,以缓解冬春季枯水期的电力供需矛盾。 新华社记者 胡星 摄

     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藏的发展,先后四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西藏工作。特别是在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藏电力工业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30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藏电力工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羊八井地热电厂、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厂、昌都金河水电厂、阿里狮泉河水电厂、拉萨直孔水电厂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骨干电厂,部分县、乡、村相继建成投产了一批小型水电站和光伏电站。基本形成了以水电为主,地热、太阳能多种能源互补的电源格局,西藏电力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目前,西藏各类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7万多千瓦,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0多倍。在电网建设方面,完成了各骨干发电厂接入工程、藏中电网完善工程、青藏铁路供电工程(西藏段)、昌都电网工程、城市电网改造工程、三期农网建设与改造,以及正在建设之中的农村“户户通电”工程等一系列电网工程。形成了藏中(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昌都、林芝、阿里“一大三小”的电网格局,电网安全与供电质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王庆华说,经过30年发展,西藏电力发展呈现出发电量猛增、电网技术装备和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等重大变化。 

    据介绍,从1978年的4万多千瓦,增长到目前的67万多千瓦,增长了10多倍。 

    在中央的大力关怀下,30年来,西藏建设了一大批水电站,西藏电网装机容量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目前,西藏电网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同等电网规模的中等水平,有些设备甚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些为西藏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 

     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电力供需矛盾开始凸显 

     30年来,西藏电力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在推动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林芝机场运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西藏电力供需矛盾开始凸显。 

     王庆华说,近几年,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加大,西藏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冬春季节缺电矛盾不断加剧,这既是我们发展的空间,又是我们必须要加倍努力破解的“瓶颈”。今年,虽然拉萨应急电源建成,供需矛盾会有所缓解,但受油价上涨因素影响,过高的发电成本难以满足用电需求,缺电矛盾依然很大。今冬明春,保证电力供应的压力会十分明显。 

     为了缓解今冬明春及今后一个时期缺电的压力,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统筹部署。西藏电力局、有限公司党组也明确了思路、做出了安排、提出了要求。一方面早安排、早准备,组织做好现有发供电设施的运行潜力挖掘,在用电高峰期到来之际,能够全力满发满供。另一方面加快在建电源项目林芝雪卡水电站、老虎嘴水电站的建设步伐,加快雪卡电站送出工程和沃卡至加查输变电工程建设进度,积极推进青藏联网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同时进一步做好电力发展规划前期工作。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确保正常的供电秩序,确保顺利迎峰度冬。

     从“户户通电”工程到“藏电外送”

     2008年1月9日,工人在控制地热井喷阀门。入冬以来,我国最大地热电厂、海拔4300米的西藏自治区羊八井地热电厂增加发电,以缓解冬春季枯水期的电力供需矛盾。 新华社记者 胡星 摄

     王庆华说,西藏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确定:到“十一五”末,西藏电网电力装机容量及建设规模将达到120万千瓦,实现青海(格尔木)—西藏(拉萨)直流联网,实现林芝与藏中电网220千伏联网,形成西藏中部电网、昌都电网、阿里电网“一大二小”的西藏电网格局,建成较为坚强的西藏电网,电力覆盖人口比率达到90%以上,消除无电乡(镇)、无电村,基本解决农牧民用电问题。根据这一发展目标,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西藏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今后西藏电力将朝着大力发展水电、多能互补、集中与分散供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今年8月5日,随着西藏电力工业局一名工作人员合闸送电,西藏日喀则地区68个行政村、794户、4526名农牧民群众告别了没有电的历史,将实现收看到奥运会电视直播的梦想。 为了能看到北京奥运会电视直播,73岁的东嘎乡迟村藏族老大妈白玛央吉在通电前就购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她说:“真高兴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用上电,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在家里等待观看奥运会电视直播。” 

      迟村党支部书记、村长索朗次仁激动地说:“今天是我们大喜的好日子,今天迟村通电了,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盼望已久的事情,我们可以和全国人民一样在自己的家里看奥运会了。” 

     2008年1月9日,工人在西藏自治区羊八井地热电厂发电机房里调试设备。入冬以来,我国最大地热电厂、海拔4300米的西藏自治区羊八井地热电厂增加发电,以缓解冬春季枯水期的电力供需矛盾。 新华社记者 胡星 摄

     迟村是日喀则市继东嘎乡曲娃达村之后又一个通电村。迟村实现户户通电的喜庆场面是西藏地市电网农村已完成“户户通电”工程的部分乡村的一个缩影。

     2008年4月,西藏地市电网农村“户户通电”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的实施将在3年内通过电网合理延伸供电,使西藏地市电网用电人口从现在的110万人增加到140多万人。2008年西藏“户户通电”工程计划完成建设投资8亿多元,在西藏18个县开工建设,今年15个县将实现户户通电。 

     “十五”和“十一五”以来,国家已累计为西藏投入农村水电建设资金28.98亿元。目前西藏各地已利用这些资金建成县级电站79座,乡村电站364座,缓解了广大农牧区用电难的问题。 

      据王庆华介绍,加快西藏电力发展,一方面要大力解决区内电力需求问题,同时要加大水电资源开发力度,将电力资源打造成西藏的支柱产业。目前来说,解决区内电力需求问题,加快电网建设,大力推进“户户通电”工程建设进度,不断延伸电网覆盖范围,不断提高供电水平,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是西藏电力发展的重要工作。 

      如今,西藏不仅加大区内水电开发利用的同时,正在研究“藏电外送”的方向及规模,西藏水电资源将有望参与全国的电力平衡。 

      2008年1月9日,工人在发电控制机房调试设备。入冬以来,我国最大地热电厂、海拔4300米的西藏自治区羊八井地热电厂增加发电,以缓解冬春季枯水期的电力供需矛盾。 新华社记者 胡星 摄

     由国家电网公司委托西藏电力公司、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共承担的《西藏水电开放和外送有关问题研究》的研究报告近日完成,报告描绘了藏电外送的送电方向及送电规模。 

     根据这项研究成果,藏电外送主要方向为川渝、华中东四省和广东;主要外送电河流为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怒江上游及雅江干流和主要支流。 

     根据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成果统计,西藏全区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亿千瓦,占全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的29%,居全国首位。西藏水能资源开发任务之一是,实施藏电外送并建设西藏水电产业和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 

     据西藏自治区电力工业局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水电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同时在国家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支持下,藏东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三江”和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前景十分有利,西藏水电资源参与全国的电力平衡,将把西藏丰富的水力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藏电外送”将把电力打造成西藏的支柱产业,将为西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在未来发展中,西藏将加紧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建设,加快与全国联网步伐;不断完善电网规划,推进电力前期工作,加快电源、电网建设步伐;加快藏东南三江开发,实施西藏电力外送战略,争取进一步把西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起来,将西藏的电能送出去,为国家做贡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藏电外送查看更多>西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