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煤电合同难产 价格可能成一纸空文

2008-12-26 10:38来源:www.chinapower.com.cn  关键词:煤电合同电合同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5日,在福州召开的“2009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进行到了第5天,但煤电双方继续“顶牛”,均念起了“拖”字诀,仍没有就最终价格达成一致。市场人士预计,即便到27日双方达成协议,也可能将有名无实。

  煤电双方念起“拖”字诀

  记者了解到,截至昨日,煤企仍未就合同价与五大电力集团达成一致。在这个过程当中,煤电双方已经多次“舆论”交锋。24日,有煤企发话称,除五大电力外,外围电力企业几乎都签完了,合同价格为440元/吨,比今年的380元/吨上涨了60元/吨。但是,随后电力集团否认了这一说法。国电集团一位参会人员称,五大电力会坚持每吨降价50元的底线不动摇。

  难道双方都要拖到最后一刻?平安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陈亮认为,煤炭行业历来的谈判策略便是分化瓦解,高调出击。先从五大发电集团之外的地方电力企业入手。由于这些电力企业规模较小,容易妥协,煤炭企业往往能取得一定战果。而且,在谈判过程中,煤炭企业往往放出烟雾弹,称某某企业已经签了价格。

  陈亮说,从电力行业谈判的策略看,电力行业的最优策略肯定是拖延。目前,20多天的电煤库存,几乎高于往年同期一倍,电力企业有较强的底气拒签价格,以逼迫煤炭企业让步。因此,这次福州谈判,越拖对煤炭越不利。“我们判断,煤电双方快速达成协议的可能很小,双方有可能将延续往年的拖延战术。”

  从历届电煤订货会上也能看到如此情况, 2004年和2005年两届煤炭订货会中体现明显。其中,2004年的会议,煤电双方的谈判拖到2005年4月份都无法确定价格,合同都是签量不签价。2005年4月26日,发改委发文,给出电煤价格8%的涨幅上限,但最后实际执行的情况是,煤炭企业纷纷突破这个涨幅限制。

  “合同价”可能有名无实

  “历史证明,在中国,煤炭合同价格即使签订,但供需方也未必按照签订的价格执行。”陈亮说,在电煤1998年到2008年涨跌循环中,已经说明电煤双方合同兑现率。1998-2001年的煤炭低谷期,电力企业不买合同煤,纷纷买市场煤,因为市场煤价格低。随后,在2004-2007年的煤炭上升周期,煤企重点电煤合同兑现率不高。进入2008年,市场价格暴涨,除极少数煤炭企业执行了年初签订的重点电煤价格外,大多数煤炭企业的电煤价格随行就市,“合同价”形同虚设。 煤炭外贸专家、北京长贸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腾也认为,能否切实执行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尤其在电煤价格预期仍将大幅下滑的时刻,因为电企履约的动力不足。
  “明年煤炭供需平衡较为宽松,应该是煤电价格改革的较好时机。”中电联有关人士认为,短期内来看,在煤炭运输受铁路运力限制、电价受政府管制的情况下,煤炭价格双轨制短期内仍难以取消。
  目前,煤企抱团取暖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据了解,为了防止煤价重蹈1998年的覆辙,在煤炭行业面临过剩压力的情况下,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加大关停整顿小煤矿的力度。预计截至2010年末,将要继续关停约2500处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减少1600处,从而使得2010年末小煤矿的数量控制在10000处左右。有关数据也显示,2007年前4家煤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0%。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合同查看更多>电合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