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中电投集团:抓住“核”心“风”生“水”起

2009-01-07 09:41来源:中电投关键词:中电投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8年11月15日,北京中国大饭店掌声雷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组织的一项活动——“联合国节能环保新型示范企业”颁奖仪式在此隆重举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简称中电投)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中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登台捧得奖牌……
  “这是我们近年来全力推进节能减排,打造‘绿色’能源集团的一个重要标志。”中电投有关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上大压小:是大挑战,更是大机遇

  作为拥有小火电机组总数最多的企业,中电投曾是五大发电集团中名副其实的“小兄弟”。数据显示,在集团成立之初,中电投的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仅为10.65万千瓦,运龄超过20年以上的机组占到运行容量的一半,共拥有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173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7年初,当国务院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国关停5000万千瓦以上小火电机组的目标时,当全国电力工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工作拉开帷幕时,中电投许多员工首先曾感受到的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其实,对于中电投而言,上大压小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大挑战,更是一次调整电力结构的大机遇。”中电投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的陆启洲告诉记者,“无论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还是从企业的发展上讲,我们都要非常主动地、有步骤地关停集团所属小火电机组,坚决支持上大压小,节能减排!”
  据统计,2007年全国共关停小火电机组553台,装机容量1438万千瓦,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全年关停1000万千瓦目标。2008年5月,中电投就已完成了“十一五”小火电关停目标,成为首个提前两年完成小火电关停任务的发电集团。
  据了解,中电投不仅提前完成了“压小”任务,在“上大”上还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国家首台国产60万千瓦火电机组在平圩发电公司投产发电,国家首批60万超超临界阚山一号机组进入满负荷试运,国家首台空冷国产化示范项目通辽三期进入整套启动阶段,国家首批大容量、高参数的燃机——郑州和漕泾燃气电站顺利投产发电。截至目前,中电投集团共有7台以上60万千瓦机组投产,集团公司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比重已提高到63%,较组建时提高26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是大投入,更是大效益

  节能环保设备的安装和运行都是投入。因此,对于许多发电企业来讲,“主设备”的概念往往只包括锅炉、发电机组、电气设备等,而将环保设备排除在外。当主设备发生故障时,会停机检修,而环保设施在出现故障时,往往并不是按照主设备待遇停机,而是“电照发,硫未脱”。
  “作为中央企业,我们不能只算企业的小账,而应该站在社会责任的高度算大账,讲大效益!”陆启洲强调说,“因此,中电投要率先把环保脱硫设备纳入主设备管理。”
  2008年7月,中电投集团针对在役机组下发《关于加强燃煤机组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工作,要求所属企业要用管理主设备的标准来管理脱硫设备,确保脱硫设施稳定投入和高效脱硫,循环流化床机组必须在炉内加钙的情况下才能运行。
  数据显示,2008年,中电投集团投资15.28亿元对34台机组进行脱硫改造,累计脱硫机组共97台,装机容量2659万千瓦,占同期燃煤机组总量3503.72万千瓦的75.9%。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07年减排了13.75万吨,比计划减排的9.8万吨多减排了3.95万吨。
  中电投还通过“同业对标”促使下属企业自觉地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他们组织编写印发了20、30、60万千瓦火电机组节能对标指导手册,各企业结合实际,进行能耗分析和系统优化,按机组、系统、设备逐一与设计值和先进值对比,找出节能降耗的潜力,通过有针对性的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落实改进措施。针对新建燃煤机组,中电投则提出“环保设施100%投入,环保排放100%达标”的要求,在机组投产发电时全部实现高效电除尘设备和脱硫环保设施同步投入运行,确保了增容不增污或少增污。
  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关键。中电投成立了专门致力于环保和污染治理的远达环保工程公司,并成功研发出包括“YD-BSP烟气脱硫成套技术与装备”、“烟气脱硫石灰石活性炭装置研究”、“燃煤电厂烟气净化集成技术与应用示范”、“燃煤电厂双相整流烟气脱硫成套技术与装备”等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专利近60项。目前,由其承担的“高温空气无油点火技术”和“低氮氧化物排放技术”两个863项目已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该技术将极大的降低火电厂燃油消耗量和氮氧化物排放。
  陆启洲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速度,2009年中电投集团就将提前一年实现向国家承诺的二氧化硫的减排目标。

  清洁能源:抓住“核”心,“风”生“水”起

  在电力拆分重组之时,中电投是五大发电集团中惟一拥有核电的企业。近几年来,中电投一方面不断巩固和扩大自身在核电领域的优势,同时大力开发水电和风电,在清洁能源的道路上获得迅猛发展。
  “中电投核电建设开发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陆启洲说,“在集团组建之初,中电投开创性地保护和开发了一批内陆核电厂址;近年来全力推进辽宁红沿河、山东海阳核电建设;同时红沿河二期、广西、湖南、吉林、河南等核电项目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据介绍,作为国家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依托项目,中电投海阳核电一期工程1、2号机组核岛工程目前提前两个月开始负挖,该项目规划容量为6×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870万千瓦,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接近三峡电站发电量的90%。
  中电投水电发展更是成绩喜人。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2月10日,随着中电投长洲水电站1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中电投水电装机累计达到1008.2万千瓦。他们还在黄河上游和沅水流域实施梯级滚动开发战略,全力打造水电清洁能源基地,水电在建规模达到783万千瓦,占集团在建装机规模的34.2%。至2010年,中电投集团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700万千瓦以上。
  谈及水电发展时,陆启洲兴奋地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事故:2008年7月8日,在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颁奖大会上,中电投黄河公伯峡水电站工程成为十个受表彰工程中唯一的水电工程。公伯峡水电站工程也由此成为中电投集团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狠抓节能减排、追求零污染的典型代表。
  中电投风电事业也取得较快发展。2007年9月20日,中电投集团首个风电项目——辽宁北票北塔子风电场开工建设;2008年初,在广西桂林市资源县金紫山国家级风电场招标中,中电投击败了众多的竞争者一举中标;2008年8月26日,中电投大连驼山风电场一期工程举行开工典礼;2008年9月27日,中电投赤峰亿合公风电场工程隆重奠基……
  “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这是中电投秉承的企业精神。据了解,目前集团公司所追求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产业结构柜架已基本形成,并逐步在同行业中显现出巨大优势和潜力。水电、核电、风电、天然气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为1301万千瓦,占中电投集团可控装机容量的27.8%。(经济参考报记者:李新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电投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