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粤电集团:脱硫减排 勇攀绿色发展高峰

2009-01-20 09:42来源:www.chinapower.com.cn  关键词:粤电集团绿色发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脱硫减排 勇攀绿色发展高峰

———写在粤电“蓝天工程”收官之际(上)

■ 岳 殿

  核心提示:从2002年开始,广东省粤电集团全面实施“蓝天工程”:花费26亿元,对所属燃煤机组(832万千瓦)进行脱尘、脱硫环保改造。从2001年成立至今,粤电实现了装机容量占广东省三分之一、二氧化硫减排比例占全省二分之一的成果。经过7年发展,粤电装机容量实现了翻一番的战略目标,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却只是7年前的四分之一。
  2008年,粤电集团克服恶劣的外部经营环境,成功完成历时6年的“蓝天工程”脱硫计划,成为全国第一家所属燃煤机组全部脱硫的特大型电力集团,实现了企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

  1978年,改革开放帮助广东打开封闭之门,拨开迷雾开始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作为经济发展先行官的电力工业,也由此获得了腾飞。2001年8月8日,作为全国第一家因厂网分开而成立的发电企业,广东省粤电集团正式成立。当时的粤电,除了面对设备旧、人员多等困难外,还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据统计,2001年,广东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97.31万吨,比1999
年增加了7.5%,其中火电行业排放量约为65万吨,占总排放量的66.8%。
  发展伊始,粤电就面临着两个选择:是全力盘活企业经济效益,只顾企业自身利益,追求速度?还是兼顾大局,勇担社会责任,狠下功夫减排二氧化硫?粤电选择走第二条路。
  以董事长潘力为首的粤电人认为,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是关系全社会利益的政治问题,同时也是关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粤电集团作为广东省属的大型发电企业集团,不仅承担着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电力的任务,同时还必须承担起建设“绿色广东”,促进广东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
  然而,在当时的发展环境下,要承担起脱硫这份社会责任,并不是说一句话那么简单,“在当时政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脱硫就像自己找亏吃、找罪受。”粤电集团副总经理洪荣坤说,“在同等发展条件下,只要上马脱硫工程,就要比其他企业增加很多建设和运行成本。”
  面对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没有电价补贴,而煤炭、运输经营成本不断增加的局势,为了广东的天更蓝、水更绿,粤电不惜花费巨资,主动上马脱硫装备。2002年9月12日,由集团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蓝天工程”脱硫计划在全国率先开始实施:2008年前,投入55亿元,专项用于所属10个电厂28台现役燃煤机组(共计832万千瓦)脱硫改造,并对所有在建新建项目同步安装脱硫装置。
  启动如此大规模的环保工程计划,在广东、甚至全国都尚属首次。从这一天开始,粤电人以勇攀高峰的大无畏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义无反顾地踏上绿色之路的建设征途。

  奋斗

  2002年10月,沙角A电厂打响粤电“蓝天工程”第一役。当月,粤电对广东省政府、沙角A电厂对粤电集团,层层立下“军令状”:如果脱硫工程未能按期投产,相关领导自动辞职!
  为早日建成脱硫工程,沙角A电厂的业主和建设者连续数十月吃住在工地。“工程仅耗时16个月便圆满完成,而同等规模的脱硫工程通常需要22~24个月的工期,沙角A电厂5号机组脱硫装置的建设,创下了世界脱硫工程建设的奇迹。”谈到当时工程建设的情景,粤电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郑云鹏如是说。

2004年3月,沙角A电厂的5号脱硫设备正式投运,成为全国首台投运烟气脱硫装置的30万千瓦机组。随后,沙A其余四台机组陆续投产运行。五台机组脱硫装置的全部投运,使该厂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大幅下降,是原来的1/10。
  继沙角A电厂5号机脱硫装置先拔头筹后,2004年底,国内首台单机66万千瓦脱硫装置在沙角C电厂投运。截至2005年底,粤电已有装机容量为136.5万千瓦机组脱硫装置全部建成投产。
  而新建的汕尾电厂、珠海电厂3、4号机、惠来电厂等,则在同步建设、同步投运的同时,同步配套建设脱硫装置,实现“三同时”要求。
  2006年,粤电现役机组脱硫率和新(扩)建燃煤机组脱硫率达到90%以上,每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13万吨。在当年火电发电量增长18.3%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了5.2%。
  2007年,粤电“蓝天工程”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粤电所属的珠三角地区燃煤电厂脱硫任务全部完成,现役机组脱硫率和新(扩)建燃煤机组脱硫率达到90%以上,每年可削减二氧化硫17万吨,有效地改善了广东的大气环境。
  2008年12月22日,随着最后两台机组脱硫装置的顺利投产,粤电全面完成“蓝天工程”。在脱硫工程建设期间,粤电集团通过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成本,大胆使用国产化设备,使得整个工程比原定预算节约了一半的资金,仅用了约26亿元。
  从2004年首台机组脱硫装置投运以来,粤电集团在广东省内累计投运32台机组(不含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脱硫装置全部完成(其中在运行的机组24台共计767万千瓦,新、扩建机组8台共计420万千瓦),占全省火电机组的1/4强,投运比例高居国内各大发电集团之首。至此,除了计划近期因“上大压小”关停的4台机组外,粤电所属燃煤电厂已全部配套建设脱硫装置。上述脱硫装置的建成投产,将可使粤电所属电厂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8万吨,除尘效率也将在99.5%的基础上提高到99.8%,其中原有在运的燃煤机组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0万吨。
  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广东二氧化硫排放量指标6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比2005年同期减少2.9%,而2007年又比2006年同期减少了5.05%。
  秉承还广东一片青山绿水的理念,粤电人顶住经营压力,自觉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如今在粤电的燃煤电厂里,二氧化硫转化成了石膏粉,烟尘和煤渣变成了节能砖,工业废水经净化后灌溉着厂区的花草、果蔬,满眼是红花绿叶、郁郁葱葱的蓬勃发展的景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粤电集团查看更多>绿色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