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电煤市场化不能走回头路

2009-04-07 09:59来源:中国煤炭市场网  关键词:电煤电煤市场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以来,五大电力采取强硬措施,拒签订电煤购销合同。但令人不解的是,电煤供应十分宽松,电厂库存一直在高位运行。据最新数据,目前全国电煤库存普遍用量在20天以上,甚至有的达到30天以上。而近一个月来秦皇岛港口的出港煤量日均达到近60万吨,大大高于前两个月。显然,没有哪一家电厂由于电煤不足而停机组。合同不签订,不等于没煤可用。煤炭通过不同的渠道,最终还是进了电厂。结果,在没有政府的干预下,在合同未定的情况下、在电力上层强硬手段的威逼下,电煤交易反而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不用行政干预、市场自我调节、煤炭供应平稳、价格随行就市。笔者以为,此时不仅不应出台什么“限价”政策,反而是推进电煤市场化的最佳时机。

  最近市场传闻国家发改委要出台电煤价格上涨4%的政策,且不说是空穴来风或是政策放风,但上张4%对煤炭行业绝对是不公平的。

  一是电煤合同价,因地区不同千差万别,不是靠一个行政命令所能解决的。按去年的合同价,河北南部地区0.066元/卡、华东地区0.1元/卡,而东北地区只有0.054元/卡。除山东地区稍高外,其它地区均低于0.1元/卡。不考虑地区差异,而贸然出台4%或其它规定的限价“一刀切”,不利于煤炭企业的自身发展,更不是电煤市场化的最佳选择。而且解决不了煤电之争的根本问题。

  二是电煤生产亏损,严重偏离了煤炭价值。今年前两个月仅龙煤集团煤炭生产亏损2.4亿元;峰峰集团一个电煤矿每年要亏损1亿元。电煤所以亏损,主要原因就是电煤价格偏低。很多煤炭生产企业靠精煤赢利来弥补电煤亏损。前几年煤炭市场火爆,精煤价格高涨,尚可掩盖电煤亏损,而今年精煤价格已经大幅下滑,已无力去弥补电煤生产亏损。此时出台限价令,无非是把电力的亏损通过行政手段转移到煤炭行业,这并不是解决行业之争的办法。

  三是电厂通过中间商高价进煤,说明有承受煤价的能力。今年以来的电煤供应渠道,比以往多了中间供应商的身影。正所谓“蛙蚌相争、鱼翁得利”。电厂在高层的强压政策下,又不得不生产,只好开辟了中间商供货渠道。大家知道中间商肯定是要有利可图,在比合同价格高、预付煤款的情况下,电煤大量进入了电厂。煤还是那些煤、电还是那些电,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通道,就进入电厂。那么,电厂能够承受高价的市场煤,说明完全可以承受目前的价格。

  四是电煤市场价已大幅下滑,一些地区市场价、合同价已经接轨。由于受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影响,今年以来的煤炭价格已大幅下降,特别是电煤市场价在一些地区已低于合同价或接近合同价,电厂对电煤有更多的选择权,此时再出台电煤限价令就是多此一举了。

  众所周知,煤、电双方所以多年“顶牛”,真正原因并不在煤、电双方本身,而是不同的体制造成的。要解决计划电与市场煤的矛盾,并不在于对电煤价格采取行政手段,而是用市场化的方法调整煤电之争。正所谓“政府的事由政府来办,市场的事交给市场”。电煤市场化不能走回头路。否则,多年来的煤炭价格机制,将重新回到原点,改革的成果将功亏一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煤查看更多>电煤市场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