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薛禹胜:危中寻机 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2009-06-10 15:47来源:北极星电力新闻网关键词:薛禹胜国家电网产业结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也是电力工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是许多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国家电网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薛禹胜、全国政协委员李永江。

  自主创新

  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

  记者: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知识和科技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在当前的背景下,应该如何看待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薛禹胜:肯定不能简单地说经济危机有利于科技创新。但是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结束往往伴随着重大的创新突破和科技飞跃。因为如果没有新成果诞生,就很难走出危机的阴影。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证明,在外部形势稳定、外部环境较好时,我国有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快的发展速度。经济危机后,我们还能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吗?就像本来在白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虽然落后,但差距在缩小。突然变成晚上了,大家都看不清路,如果我们还能跑得比别人快,那么赶超就得到了保证。

  我觉得,我们要危中寻机。经济危机未尝不是创新的契机。所以,我希望拉动内需的政策不仅要起到拉动GDP增长的作用,还要能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这样,在下一个经济繁荣周期到来时,我们就能站在一个更高的技术和装备水平上,在未来的竞争中就更有优势。

  李永江: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证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经济结构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而转变和升级需要技术能力的成长,也就是自主创新。在现在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中,我觉得对于科技创新的投入还可以再加大。科研投资的经济效益有滞后性,不像对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科技创新可能三五年才会出成果,七八年才能创造利润。但是,没有对科研的投入,技术永远不可能达到领先水平。一个国家若要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自主创新,为这一领域加大投入是十分必要的。

  新技术在争议和问题解决中

  不断提高

  记者:一项创新性的新技术、新发明出现之初,经常会饱受争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争议?

  薛禹胜:争议通常不可避免。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要否定原来的东西,过程中势必就有阻力。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吸收外部意见,不管是批评还是置疑,都将能使自身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在三峡工程、特高压工程的论证和实施过程中,我们都听取了很多置疑甚至是反对的意见。这使我们能够更仔细地去工作,对工程的完善有很大好处。

  我认为特高压是一个典范。事实证明,特高压工程使我国输变电技术和施工管理水平得到大大提升,反哺了多个行业,为我国输变电行业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永江:核电发展之路上的争议向来不断,关于安全性、经济性、技术路线和设备国产化问题等等,各方面的声音都很多。这也是科学技术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出现争议,就要找到解决之道。比如核电安全性问题,我此次参会的提案就是关于这个的。近期我国核电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也面临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核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这有可能会给核电建设、运行带来问题。为此,我提出要加大核安全监管力度。目前,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核电厂有几十个,运行的机组有11个,在建机组20个。相对的监管力量显得比较薄弱,人员显然不够。

  搭起研发和应用之间的桥梁

  记者:科研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如何使两者更加紧密结合?

  薛禹胜:科研要贴近实际。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是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科研机构,其科研不可以、也不应该脱离开产业需求,我们的使命和中国科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有所不同。我们的目的是,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促进应用水平的提高,尽快使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知道什么东西有市场,什么东西用户乐意采用。当然不可否认,我们的眼光应该更远大些,站得更高些,要研究出更超前的成果。

  李永江:促进科研向成熟运用转化是技术发展的基础,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薄弱的环节,这些环节也容易被忽视。现在的核电工业没有一个非常完整成熟的投资体系来保证、促进科研成果的孵化。

  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

  并不矛盾

  记者: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好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最终实现我国的科技进步?

  薛禹胜:引进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提高认识水平和自身能力,加快我们技术更新的速度。不能简单把技术引进后,却不花精力去掌握并实现二次创新。我们搞引进,要抱着争取将来少引进的想法。

  李永江:核电站是高技术集成项目,自主发展核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观。坚持自主发展,才能不受制于人。如果盲目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必将大大延缓自主设计的进程,削减自主创新的空间,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很大的损失。此外,能够成功引进技术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引进方具有相当的技术吸收能力,而这种吸收能力只能来源于自主研发的经验和努力。所以,只有将引进活动置于自己的研发经验基础之上,才能消化、吸收外来技术。产品要不断更新,我们必须通过引进活动,生成和提高自主推动产品变化的技术能力,在吸收外来技术知识的条件下,设计出新产品,这才是真正实现了“再创新”。

  记者: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达到什么样的国产化水平才是合理的?

  薛禹胜:只有在开放的社会中共享资源,才能提高效率。所以我觉得,对外引进和自主创新是相辅相成、而非矛盾的。

  必须承认,一定程度的引进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我们在个别领域无法实现完全自主化,只有通过引进来提升设计和制造技术水平。但不能今天引进,明天还引进,永远都引进。只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才能避免将来被别人“卡脖子”。

  李永江:对于设备国产化的问题,我主张要科学、辩证地看待。国产化的比例越大越好,但又不应该百分之百,因为这并不经济。社会化大生产中,我们没必要每一个螺丝钉都要自己车出来。核电也是这样,没必要追求百分之百的国产化,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必须在主要设备上能够拥有自主技术,能够实现国产化。现在这方面的基础水平还比较低,这就决定了核电技术国产化率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要循序渐进、逐步发展,但是我们发展核电一定要坚持走国产化道路。

  综合考虑科技创新的

  社会价值

  记者:谈到科技创新的效应,我们要考虑哪些方面?

  薛禹胜:说到产出,不一定是纯物质的东西。比如说,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有利于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这也是一种广义上的产出。科技创新也是如此,它带来的产出价值未必能立即体现在GDP的增长上。

  李永江:科技创新牵涉到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仍以核电为例,核电技术包括设计、施工、设备制造、运行、业主的配套管理、燃料供应等方面,是一个宏大的综合创新工程。核电产业链条很长,它能极大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003年以来,国家将“适度发展核电”的政策调整为“积极推进核电”,核电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得到确立。这对于核电发展来说是大好机遇,对解决中国长期性的能源紧张问题有积极意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薛禹胜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产业结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