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电力阵营为何死守降价牌

2009-06-16 17:58来源:中国证券网关键词:煤电增值税电力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作者:叶勇 

  新闻中煤电双方对峙和顶牛未必代表双方是敌人,实际上,双方已经不止一次的告诉记者,它们订货会之前已经谈了一两个月,且多年的酒桌上的觥筹交错让他们个人之间早已是朋友。 

  不过,每年的价格谈判涉及到关系双方企业生死存亡的实际经济利益,因此,谈到价格问题,还是“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而双方都不是真正那么铁板一块,出于各自情况不同,总有人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于是,每年订货会,双方少不得秣马厉兵、剑拔弩张、密谋结盟,又少不得妥协、“背叛”。无论如何,说到根本,今年煤炭供需的实际形势将决定鹿死谁手。 

  煤炭阵营密谋结盟将对手各个击破 

  在福州煤炭会场,伊始,煤炭行业就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内部会议,在煤炭运销协会组织下,两大煤炭央企和各省煤炭工业局的有关负责人,还有大量煤炭企业代表济济一堂,共商谈判大计。 

  明显,煤炭企业已感受到困难的存在,神华分了四个会场来谈判,表定原则:量价一起签。中煤表示,今年形势不容乐观,只能慢慢一步步走。山东煤炭工业局负责人早已预言,“这七天谈不完。” 

  煤炭小省吉林明显感觉到压力,吉林煤炭工业局负责人在会上非常激动,不停强调要看到机遇和上调空间,一定要打赢这场仗,再难也难不倒2000年以前的时候,价格上调还是有空间的。 

  “今年吉林煤炭成本上涨53元,增值税提高12到15元,环境保障基金提高10元左右,资源税将上涨,可持续发展基金今年提高成本15-30元,这些政策因素导致成本总共升50元/吨了。对于已上涨的价格,不能降,要保,最少要把提高的4%增值税拿回来。”他说,“要加强区域联合,五大电力集团已变成了联合垄断,煤炭为什么不能区域联合,比如东北三省和内蒙加入进来,形成一种结盟机制,形成一致对外的拳头。我就不信就电力说了算!” 

  煤炭运销协会领导显然看的更远更深。这位领导在总结发言中表示,“煤炭企业不应该拿成本上涨来抗辩,这不是市场经济的理由,市场经济只认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反对以产量增加来保持利润不变的错误决策。” 

  而且,从后来的情况看,她的化整为零的战略指导显然对这次福州会议起到了很大影响。“煤炭订货这么多年,每一次都有矛盾,但每一次都化解了矛盾,相信这一次也能化解。电力也不是铁板一块,煤炭企业应该化整为零,能谈下来就谈,能突破多少就突破多少。五大集团毕竟只是占一半的电煤用量,还有其他一半呢?要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的帮助,以化整为零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电力阵营的死守与分化 

  电力企业的死守这次无疑比任何一次都坚决。正如一位中电联专家所说的,巨额亏损使得电力企业比任何一次都要团结。“我们坚决跟随五大电力集团。”华润电力人士称。 

  不过,这种团结恐怕主要在五大集团层面上。对其他地方能源集团来说,还是应该从自身出发的。这里面,煤炭企业各个击破的战略显然起到了作用。 

  尽管五大集团咬定降价不放。但是记者从煤炭企业内部了解到,粤电力与浙能最先妥协。这两家企业与神华签订了一个最高价,即本报报道的“涨价15%”,然后,如果最终五大集团签订价格比这个价格高,按原价格执行,如果低于这个价格,按五大集团的价格执行。这样一来,这两大远离产煤省的地方电企既能保证一个量,又能保证最终以和同行一样合理的价格成交。而对于神华来说,这样既涨了价,又在对五大的谈判中先声夺人,占据了很大的判断优势,形势明显朝煤炭企业移转。对电力阵营的这一分化无疑对煤炭方面是一记妙招。 

  煤电权威的激辩 

  煤电双方对煤炭市场截然不同的判断和谈判观点无疑在本报采访的两位行业权威身上得到了最佳的体现。一方是煤炭运销协会的某领导,一位是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某领导。 

  电力专家称,电力这边前几年很被动,因为市场确实紧张,需求量大。但是现在,四季度单月用电量都是负增长,明年一季度、二季度还可能是负增长,目前看不到底。煤电双方要冷静看待供求形势,才能决定涨价或者降价。煤炭专家称,“现在秦皇岛煤价吨价已重回600元,明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价格可能还是会上去。” 

  电力专家称,“电力都亏成这样了,煤炭利润这么好,还要涨。”煤炭专家则称,“电企亏损不能只看到燃料涨,它们的财务费用大是第一大原因,燃料涨不是主要原因。不应该把几百亿亏损倒推回来给煤炭承担,这不合理,也不是市场经济的观点。” 

  电力专家称,“煤炭价格限产保价不太可能,难以协调,为维持企业运行,肯定要生产。”煤炭专家称,“电力企业可能有误判,现在煤炭企业变得理性了,能调节供应量,煤炭在我手里,谁拥有资源谁拥有主导权。煤企现在有一定经营实力,停产可以停得起。” 

  电力专家称,“五大电力集团占了电煤用量的一半,地位举足轻重。”煤炭专家,“可假如谈不下来我们也都会撤,对于五大电力集团,我们眼里只有重点行业,没有重点企业。市场化定价,他们要来也是这个价格。” 

  对合同兑现率的互相指责 

  而记者在现场采访中注意到,煤电双方在谈判桌背后更多的是对合同执行的相互指责。“虽然签订了合同,但电力却不一定执行。”在福州大饭店举行的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会议上一位负责人激动地说。 

  “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电煤实际价格跌了,电厂会取消合同从市场买煤,或者不按合同价结账而是按市场煤价结账;相反,如果电煤实际价格上涨了,电企又会以合同为依据按合同价结帐。所以煤企不能主动降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明年下半年煤价可能上涨时,煤企能少吃些亏。”该负责人说。 

  而在福建外贸中心酒店召开的电力分会场上,电力企业也正抱怨着煤炭企业“撕毁合同”的昔日恨事。“就在今年,山西某煤企百般推脱不执行合同,不断提高煤价……”几位电力企业人士说。 

  “说实话,无论是电力企业,还是煤炭企业,都有撕毁合同的事件发生。”煤炭运销协会一位权威人士向记者坦言,这无疑增加了双方的不信任。“不执行合同你能怎么办?你真的起诉电企,打官司的成本更高更复杂。”陕西省某地方煤企人士直言,所以价格无法签订。实际上,形同虚设的合同正是煤电双方的“症结”之一,也是“有量无价”合同横行多年的原因。 

  但毕竟发电企业的在市场化上还能算是进步,而电网利益链的扭曲就更多。大家都知道,所有发电公司的电只能卖给两个买主: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电网公司是一家拥有1.3万亿巨额国有资产的独资企业,名义上是所谓“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精细化管理”,但实质是传统的“集中、垂直、一体化”高度垄断的管理体制。从上到下,各级电网企业没有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造,大小腐败案件不断产生,缺乏有效监督。而面对唯一买主在电力上网、电费结算和跨网送电等方面的盘剥,作为卖方的发电企业敢怒不敢言。虽皆属电力行业,厂网矛盾素来有之。 

  那么到了用户环节呢?大量低价电纷纷输往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地方GDP得到发展的同时,付出的综合代价也是巨大的。从电监会调查来看,地方对于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施差别电价的政策执行情况从来就不理想。由于居民电价只占用电量总量的10%左右,政府维持的低电价政策,从某个角度讲是补贴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可见,煤炭、发电、输配电、用户之间的利益链已经非常畸形,这种畸形必然会带来极大的资源浪费。我们亟待理顺的就是这条四个主体之间的利益链。根本解决的关键在于将四者皆置于市场之中。 

  我们认为,让他们都成为独立的交易主体,破除所有行业的垄断。30年改革特别是厂网分开的改革,证明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运行特性可以得到完美的结合。担心改革是否会把电力系统搞乱,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疑虑可以完全打消。全世界多数国家的发、输、配、售电力企业,有众多投资主体主要是私营企业组成,都是分开管理经营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查看更多>增值税查看更多>电力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