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财经正文

财经报告:并购重组依然是2009年重头戏

2009-06-22 09:57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关键词:并购重组停牌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 月20 日,高淳陶瓷公告将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重组,当日股价以涨停报收停牌,5月22日复牌后连拉10个涨停。 6月8日双双复牌的广电电子和广电信息因资产整合事宜无量上攻,连拉4个涨停。 与此同时,华丽转身的ST 股也大放异彩,6 月 5 日的 *ST中辽 (现名万方地产) 和*ST兰宝(现名顺发恒业)复牌,全天分别上涨842%和 1858%, 再度续写重组神话。

  并购重组依然是今年热点

  从上市公司收购与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的改善,到前期的鼓励行业整合、 发放并购贷款、财税减免等实质性扶持政策,企业并购重组迎来了极佳的政策环境。 特别是经历了这一年多时间熊市后,并购重组的成本已大幅降低;同时,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保增长、调结构”政策取向下的行业与区域经济振兴规划密集展开,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将进一步丰富并购重组主题投资的内涵。 特别是随着私募基金与券商理财规模的增大,基金“一对多”专户理财的开闸, 加大了机构投资者投资目标选择的多样化。 即便IPO已经重启,但估计节奏也不会太快, 直接融资幅度有限, 并购重组仍然是今年资产证券化的主要路径。

  央企重组暗流涌动

  在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 我国经济模式转型和结构调整走到了关键时期,兼并重组将成为行业内资产整合、消化过剩产能的主要模式之一, 而管理层正逐步完善和制定相关政策为企业重组推波助澜。 早在2006年,国资委就明确提出上市央企必须做到行业前三名, 达不到要求的要强制重组,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会减少到80~100家。 从那时起,借助股改的契机, 央企并购重组大幕就已经拉开。 自2008年以来共有8 家央企 17家公司实施联合重组,央企户数从原来的151家调整到143 家,但距离 2010年整合至80~100 家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今明两年将是央企整合的高峰期。

  特别是近期国务院不断出台重组政策, 以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不断出面讲话, 今年央企旗下的上市公司发布重组公告的案例陡然升温,华侨城A、国投电力、中金黄金、一致药业等多家公司的重组、注资方案相继浮出水面。

  根据国家对国有资本调整的思路,将在军工、电力、煤炭、航空、航运、电信、 石油石化等七大行业保持国有经济的绝对控制力,这些行业中目前有40多家A 级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中央企业的75%, 利润总额占全部央企的79%。 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 未来国家将积极推进优质资产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央企集中,如表1 所述央企上市公司,投资者可重点关注。

  地方国企重组如火如荼

  在当前“保增长、调结构”的总体政策导向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是中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 各地方国资委在配合实施区域经济与产业振兴规划的过程中, 将扮演整合推动者的角色。 随着区县一级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权的上缴集中, 地方国资委将多种资源进行整合以推进本地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据测算,全国地方国有资产等待进入资本市场的高达5.36 万亿元, 即使未来两年多时间内仅实现10%的资本证券化,注入A股市场的地方国有资产至少也有1.79万亿元。

  上海一直是国资整合的领先者, 在本地国资国企改革方面的举措具有一定代表性。 重组进程在2005~2007 年间曾因社保案原因,国资整合工作一度停滞, 不过自2008 年以来,上海国资系统的整合开始加快, 有多家公司通过重组后改头换面,公司业绩得以明显提升,如原水股份变为城投控股、 华立科技变为开创国际、 巴士股份变为华域汽车等, 无不是僵死之躯得以注入新资产而重焕新生。 这些都是上海地方政府大力推动的结果。首先,政策诱导。 上海地方国资委一直在努力推进国资重组, 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政策,明确提出资产证券化。 从上海国资整合的政策导向上看,证券化正是其重要的方向之一,如2006 年专项规划中曾提出要将30%的国有资产证券化, 而在今年4 月份又再次提出要将证券化的比例提高到40%左右。

  其二, 国有资产向战略产业、支柱产业聚集。 重点集团必然会得到更多政策、 资源的倾斜,在兼并重组过程中也会居于主导地位;目前,上海国资企业共有47 家, 除某些经营性资产要划到国资委监管之外, 未来3到4 年,上海国资企业将重组到30至35 家。 上汽集团、电气集团、华谊集团、光明集团、百联集团和国际港务集团、 锦江集团等大集团的整合, 将是目前上海国资委进行地方国企重组的重中之重。

  ST板块催生重组大黑马

  在证券市场, 资产重组有着永恒的魅力, 而重组黑马带给投资者的获利机会更是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主题投资,典型公司有中国船舶、三安光电、浪莎股份等,他们在“凤凰涅槃”之前都是不折不扣的ST 股,而一旦完成实质性资产重组, 他们带给投资者的想象空间难以估量。这种想象空间其实也是市场对公司基本面大幅改善后关于业绩成长性的超前预期。事实上,相对于上市公司自身的业务调整, 资产重组是迅速、 大幅度改善绩差公司基本面和业绩的最行之有效的捷径。

  作为并购重组的 “高发地带”,ST板块所蕴含的诸如资产重组、业绩扭亏、摘星摘帽等暴利机会,吸引市场各路资金趋之若鹜。在2009年A 股市场的强劲反弹行情中,ST 三安(现名三安光电)、ST 有色等相关品种在完成重组后的火爆表现,更令投资者对并购重组中壳资源重估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惊羡不已。 可以预期的是, 未来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产重组的深度和力度将会不断加大,ST板块中壳资源的稀缺性将再次被市场充分挖掘, 其中所孕育的暴利机会值得期待。随着*ST中辽、*ST兰宝华丽转身, 并上演王者归来的暴富神话之后,ST 股的壳资源价值再度飙升。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轨时期, 无论是企业间的优胜劣汰和相互兼并,还是ST公司大股东出于保牌的需要主动退让, 特别是在大小非解禁、 上市公司进入真正意义的全流通之后,股权变更成为常态,股东持股比例更趋分散, 这就给产业资本并购重组创造了先决条件。

  如近期地产企业借壳之事就风云再起。*ST华源向东福实业及其一致行动人定向发行股票购买其持有的名城地产70%股权, 正式进军地产业;*ST 九发拟通过定向增发置入南山建设100%股权。目前,已经沦为净壳的ST 盛润、ST宏盛等值得关注。

  此外,在大量ST 股复牌、摘帽创造了无数个财富神话后,买卖ST 股已经不能简单看作是投机。 在大多数个股估值较高的情况下, 有重组预期的ST 股也存在价值洼地。 挖掘摘帽题材、复牌题材股也是一个选择。 目前,S*ST 三农、*ST 嘉瑞、*ST 美雅、*ST炎黄、S*ST 朝华等已经向交易所提出恢复上市申请;*ST 江泉、ST 赛格、*ST 金果、*ST 迈亚、*ST 宜纸、*ST 中钨等已经提出公司股票交易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申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并购重组查看更多>停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