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南海能源开发的共赢之道

2009-07-22 14:28来源:能源评论关键词:石油能源油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南海近期风云再起:菲律宾参众两院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中沙群岛中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为“菲律宾管辖范围内的‘岛屿制度’”;接着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在离任前上弹丸礁与光星仔礁“宣示主权”。


  作为一种有节制的回应,中国派出了由退役军舰改装的最大渔政船,对西沙海域进行了巡航,但没有去南海水域,可问题并没有解决。那么,南海问题的出路何在呢?笔者认为,在搁置主权争议的前提下,成立“南沙能源开发组织”或许是一条可行的出路。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实现“六国七方”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油气开发与南海问题的症结


  全球只有很少几个公司能够掌握深海油气(指水深300米以上)勘探与开采技术,2004年以前独享海上勘探对外合作权的中海油并不掌握这项技术。面对成本高、产量不确定、涉及领土纠纷等因素,在纽约上市的中海油对南海深水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持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但其他国家已经从许多发达国家招徕了200多家公司钻探了1000多口井,年产量达到5000万吨,而大庆油田的年产量现在才4000万吨左右。2005年南沙海域石油开采产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是: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文莱;天然气方面则为: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菲律宾。根据2004年的数据,马来西亚开采的石油占了南海油气产量的一半。


  由于还没有进行全面的资源勘探,各方对南海海底能源资源的估计数据出入比较大。总体上看,中国学者的估计资源量比较高,而其他国家估计数比较低,并且认为主要是天然气。海南南海研究中心主任吴士存等中国学者认为,南沙海域至少有石油268亿吨,天然气41万亿立方米,“占整个南海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南沙海域断续线以内“石油储量约有235亿吨,天然气10万亿立方米”。而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南海油气资源中天然气占60~70%,石油储量为38亿吨。


  南海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分享利益。利益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军事(安全)利益、文化利益等,其中经济利益是基础,也是导致目前纠纷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利益中,渔业、通行权等领域的排他性不强,比较好协调。最主要的是海底矿产资源,尤其是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各国对南海岛屿的主张,其着眼点主要还是海底资源,其次才是旅游资源、渔业资源等。因此在海底资源被发现之前,东南亚国家对南沙诸岛很少有领土主张。


  而南海纠纷的症结,则在于依据什么原则来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那些岛屿本身的价值并不大,关键在于与这些岛屿相关联的资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拥有岛屿就可以拥有一定海域的资源,有人居住的岛屿甚至成为主张边界与专属经济区的依据。可见,如果在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达成了共识,也就化解了南海纠纷的一个主要方面。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有缔约国必须在2009年5月13日之前把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案提交给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委员会将处理缔约国之间的领土争端。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最近的一些行动就与此有关:如果提案被接受,就可以增加讨价还价的“价码”;如果没有被接受,也可以引起国际关注,从而把问题进一步国际化。


  南沙能源开发组织的可行性


  从历史历史角度看,帝国、城邦的边界通常是可调整或者不清晰的。在民族国家体系内,边界成为主权的一个试金石,而主权是排他的。问题在于,确定边界的原则并不统一,各自都可以找到理由或者依据,边界问题因而成为国家争端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


  由此可知,边界问题彰显了民族国家体系的局限性。和平的解决方法有两种:当事方的直接谈判,第三方(包括国际组织)的协调与裁决。


  就南海问题而言,非和平途径显然走不通。《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虽然只是政治文件,但各方都无意违背“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的宣言精神,南海问题仅仅是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一个方面,双方不大可能为此而摊牌。采用和平方式,可以有四种选择:国际法院裁决,联合国海洋法法院裁决,联合国划界委员会裁定,各方直接协商解决。法院裁决需要各方同意,中国曾在给联合国的书面声明中明确表示,在海洋与领土争端中不接受国际司法与仲裁的管辖。《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议事规则》规定,如果已存在陆上或海上争端,委员会不应审议争端任一当事国提出的“大陆架划界案”,由于中国明确表示反对,界限委员会将不审议马、越“划界案”。因此,最可行的办法还是各方协商解决。


  南沙争端是南海问题的重心。若南沙问题解决了,南海其他部分的争端也不难解决。而这一地区目前这种单独行动与开发能源的方式继续下去,很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冲突,危及地区的稳定,把发展势头良好的中国——东盟关系拉向后退。那种认为可以在“开发大陆架资源”名义下不受限制地继续开采油气资源的想法是危险的。


  毕竟,中国在法理上占有优势,对于此前在断续线内的开采行为,没有做出针锋相对的反应,主要是出于大局的考虑克制自己,而不是没有能力组织区块招标。一旦中国真的下决心开采南海油田,又有谁能拦得住呢?而对东南亚五国而言,在存在争端的情况下,也很难放开手脚全力开发那一区域的油气资源。


  国家利益按照重要程度可以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一般利益与次要利益。安全与政治利益目前不是各方关注的焦点,目前争端的重心是经济利益,尤其是能源利益。能源利益对中国与东盟有关国家来说,都不属于核心利益与次要利益。对中国来说,属于一般利益;对东盟国家来说属于重要利益。所以,双方虽然因此而争吵,但为此而摊牌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走向共同开发是将双方共同利益最大化的有效办法。


  但是,与中沙、东沙、西沙三个海域只涉及两三方不同,南沙海域涉及六国七方,加上东盟1994年公开宣布,在南海问题上“今后对外将以集体名义而不以双边名义接受谈判”,因此,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只能谋求多面框架下的解决方案,因此可以考虑由七方共同组建“南沙能源开发组织”(NanshaEnergyDevelopmentOrganization,简称NEDO),在对南沙海域进行深入的油气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划定一些目前尚未开发的区域为“合作开发区”试行运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积累经验、增进互信、分享收益。然后逐步扩大合作的区域。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在生产的油气田,NEDO各方或可本着“朝前看”的原则,由开发方象征性出让一点股份,从而达成某种谅解。


  至于东盟方面是否愿意与中国进行这样的合作,我的基本判断是:中国政府有足够的空间去促使东盟同意进行这种合作。以前之所以出现“合作开发”变成“别人开发”、“搁置争议”变成“遥遥无期”,除了中国政府考虑大局保持克制之外,时机没有成熟也是一个原因。马来西亚与越南提交联合提案等事情的出现表明,继续拖延对各方都不是很好的选择。除了强化南海的管理外,中国还应该尝试更进一步的解决方案。从长远看,这也有利于其他各方。


  “东亚整合以应对全球化挑战”已经成为区域内成员的共识,处理南海问题,也应该本着“有利于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有利于东亚整合”的原则。坚守这一信念,NEDO显然可以运转起来,进而把南沙海域的油气资源从“纠纷的源泉”变成东亚整合的助推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