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新能源或许由“骤热”到“骤冷”

2009-10-12 10:06来源:互联网关键词:新能源五大发电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前,不论是业内所认为的“结构性过剩”、“阶段性过剩”,还是“相对过剩”,都不能掩盖新能源部分环节投资过热的事实。而这种短期内集中对个别领域的透支性开发,必然会导致其投资价值迅速降低。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风电、多晶硅等新能源行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并要求地方和政府部门在保增长中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对新能源产业而言,这已不是官方“警钟”第一次敲响。8月上旬,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指出,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向新兴产业特别是风电和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蔓延,必须刹住重复建设。与官方态度一样,风险投资机构对新能源产业尤其是产业中的低端部分的热度也在下降。


  尽管“新能源过剩”说被业内批为“伪命题”,但不能不承认,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新能源狂热投资的背后是新能源产业链上低水平、低技术门槛环节的重复建设。实际上,新能源的投资机会覆盖了整条产业链,但有的环节技术要求很高,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涉足,甚至有的环节目前仍然是空白。


  据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调研显示,一度红红火火的光伏企业3/4以上已倒闭歇业。可是,全国“打造新能源基地”的省份已超过17个,还有一大批项目在建或即将建设。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浙江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0万T,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2倍。


  新能源产业不是一个暴利的产业,企业应该在自主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方面下足工夫。然而,现在很多企业挂个新能源的“帽子”就投资,忽视了对自身产品质量及技术研发的关注,导致中低端产业严重过剩。实际上,在最早一轮大规模新能源产业投资中,一部分企业获益颇丰,但第二波投进去的企业正在变为劣势,而后期再投资的企业大多都没有赚到钱,甚至不少企业都出现亏损。


  近2年来,在推进结构调整中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产业受到了太多的关注和追捧,但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形成新一轮重复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一些地方和行业支持下,大上快上新能源项目导致供需失衡。以风电整机行业为例,在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背景下,五大发电集团采取激进的“圈地”式发展策略,大力上马风电场项目,造成近3年来我国风力发电装机量的年复合增速均在100%以上。


  重复建设在我国粗放型经济时代,这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然而,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重复建设的后果将是不可想象的。如传统产业——钢铁、纺织服装业就因为重复建设,导致整个行业产能过剩,举步维艰。深刻的教训本应足以让我们提高警惕,但在利润驱使下,一些地方或企业却迷失了方向,走上了老路。“投资少、赚钱快”似乎是地方或相关行业的共识,但对于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却无人问津。


  目前,我国许多新能源生产的关键零部件的技术仍然靠进口,而这些技术已被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少数企业垄断。例如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国内的太阳能企业只能在下游的电池片、电池组件等环节进行生产。而我国所谓的多晶硅等新能源产业,其实还是处在技术含量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阶段,处在产业链的下游。


  在新能源产业的“重复建设、无序上马”,被国务院常务会议点名之后,刚刚迎来一轮发展热潮的新能源产业可能骤然进入观望期。而且新能源产能过剩与否今后一段时间将成为业界讨论最多的话题。业界专家认为,虽然国内新能源产业出现过剩,并不是绝对的产能过剩,在长期来看,我国现有的新能源产能并不足以满足需求,市场前景仍然是广阔的。


  确切地说,新能源产业目前还只是刚起步的“婴儿”,长期看机会很多,但在新能源应用率非常低,且同质竞争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目前对新能源企业的选择必须比以往更加谨慎。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积极统筹规划,进一步研究能源发展布局和比重,在制定能源发展总体规划时,要考虑通过设置技术壁垒,提高环保标准,避免全国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否则,新能源将会出现“火一把就死”的结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查看更多>五大发电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