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抚顺铝业有限公司(下称抚顺铝业)财务部孔经理仍在为电价发愁。自2009年3月,包括抚顺铝业在内的15家电解铝企业直购电试点工作启动,一年已经过去,但2010年的直购电价依然没有谈下来,这意味着电力成本居高不下,公司部分电解槽也依旧处于关停状态。
然而,和其他同样在试点的14家电解铝企业相比,抚顺铝业已是最幸运的一家。另外14家企业或者尚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电监会的批文,或者直购电谈判陷入僵局,难以推进。
直购电试点是中国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的一种尝试,目的在于通过终端用电大户和发电企业直接谈判,确定用电量和电价,打破电网企业在售电端的垄断。在谈判基础上,用户再支付给电网一定的“过网费”(即输配价格),构成最终的供电价格。在批准15家企业直购电试点后,2009年6月,国家电监会、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又联合下发了《完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交易试点的通知》,再次加力推动直购电。
遗憾的是,种种矛盾纠葛之下,电解铝企业直购电试点却如上蜀道,愈行愈难。而中国政府借此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的理想,也撞上了冰冷的现实。
抚铝“破冰”
列入试点的电解铝企业原本将直购电视为降低成本的良机。但现实证明,这更像一张看得见、摸得着却吃不到的“画饼”。
在2009年公布的电解铝企业直购电试点名单中,抚顺铝业排在第一位,它也恰巧成为了15家试点企业中第一个打破“坚冰”者。
2009年10月,抚顺铝业与华能呼伦贝尔能源公司伊敏电厂达成直购电协议。据接近抚顺铝业的消息人士介绍,最终达成的电费在每度(千瓦时)0.385元左右。其中,国家电网通过下属东北电网有限公司收取输送费每度(千瓦时)0.017元;通过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收到配电费每度0.10元。
东北地区电力成本较高,工业用电价格一般在每度0.5元左右。抚顺铝业拿到的价格相当不错,但过程不易。一方面,辽宁省发电企业电煤成本偏高,不愿过多让利;另一方面,抚顺铝业多年亏损,母公司中国铝业有限公司(下称中铝)降低成本的压力很大,而电价是成本的主要构成。双方最终不得不采取“曲线救国”方式,把跨省电力企业纳入视野。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丰富,电煤成本较低,装机容量偏大,最终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华能伊敏电厂成为了供电企业。
“为了抚顺铝业直购电的事,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开过一次办公会,包括辽宁省政府、东北电监局等各部门都对此事高度重视。”一位接近中铝的业内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其间,曾经担任过中铝总经理的国务院副秘书长肖亚庆还曾亲自出面协调。
然而,好日子不长。当时所签的合同仅截至2009年底,这意味着每度0.385元的直购电价格仅执行了两个多月。“我们至今没有签署2010年的直购电价格合同,也不清楚到底什么时候能开始执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抚顺铝业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抚顺铝业的供电价格已恢复了原状,公司至今仍有部分电解槽处于关停状态。
本刊记者从接近抚顺铝业的人士得知,2010年公司与各方基本达成的电价是每度0.44元左右,但还不明确何时可以执行。这一电价较2009年谈成的直购电价格高出了5分多,而抚顺铝业在执行直购电试点前就享有一定的优惠电价,对公司而言,直购电优惠已大大缩水。
作为大用户的电解铝企业在直购电谈判上并没有多少话语权。由于电力成本在电解铝企业的生产成本超过了40%,一般来说,电费每降低1分钱,就意味着吨铝成本降低145元。因此,即便降幅非常有限,对在盈亏线挣扎的电解铝企业而言,都是乐于接受的。“电解铝企业只能被动接受,不是我们希望降多少的问题,而是降多少我们都得接受。”内蒙古包头一位参与谈判的企业代表告诉本刊记者。
谈判难度加大
去年直购电试点方案推出时,正值经济危机时期,全国用电量呈下滑趋势,是直购电改革最佳时机。“电解铝企业作为用电大户,只有在电富余时,还相对有一定话语权。”上述包头铝业人士表示。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电力数据显示,2010年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0.1%,环比增长2.7%。其中,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15%。中信证券认为,目前用电量已基本恢复至金融危机前。
“目前还没谈成价格的铝厂对这事情也不抱太大的希望了,因此也没有很积极地推进。”一位熟悉铝行业情况的业内人士称。
那些已经与地方电力企业达成一致的电解铝企业,在获得发改委、电监会批准之前,也仍然前景不明。“谈判很有难度,但我们一直在推进。”中铝总裁罗建川告诉本刊记者,“目前中国铝业连城分公司已经谈成,广西分公司的方案也基本成熟,方案已经报到国家发改委。”由于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罗建川拒绝向记者透露更多细节。
接近中铝的内部人士告诉本刊记者,最大的变数就是缺电,一旦缺电,谈成的价格就可能执行不了。电解铝厂能否拿到需要的发电量都是个问题,优惠电价更是奢望。目前南方缺水干旱,有缺电的可能,广西就有此问题。“很可能发改委不会在这个时候批准,而要等用电富余了再批。”他说。
多家电解铝企业向本刊记者反映,目前很多地方电力企业已经开始取消之前对高耗能企业的电价优惠,尽管各地执行力度有很大不同,但这对直购电试点是个危险的信号。
15家试点企业之外,其他行业的大用户直购电推行情况也不容乐观。一位熟悉直购电改革的官员告诉本刊记者,目前仅有一家安徽企业的直购电已经正式公布实施,其余包括福建、甘肃、广西的几个试点仍在陆续审核或下发实施过程中,尚未正式启动。
“进展不是特别顺利,有很多困难。”上述官员对本刊记者表示。
谁来让利?
追根溯源,大用户直购电之所以推进困难,问题仍出在“谁来让利”上。
多位铝业人士向本刊记者反映,直购电谈判过程中电厂和电网总是“相互推诿”,电厂认为,若要降价应由电网多让利;而电网认为应由电厂让利。在电煤成本攀高时,电厂难以继续让利,电网又强势拒绝,僵局就很难打破。
“真正难的,不在发电企业,而在电网。电网和每家都谈得很艰难,后来很多企业就放弃了,说这样还不如地方原来给的电价优惠政策。”前述熟悉谈判形势的业内人士说。
然而,与购电企业想法有所不同,国家电监会推行直购电试点的真实目的并不着眼于“降电价”,而是推进电力市场化,即通过让用户和电厂直接谈判,一方面打破电网垄断;另一方面,尝试改变过去行政指令确定电价的模式,推动市场形成电价的机制。
“我们做电力市场的核心问题就是做一个市场运行机制,也就是说将终端电价逐步放开。通过这样的试点,能够协调出中间的输配电价,终端用户,包括以后的独立配电企业就可以直接与发电企业进行交易了。这样传统的电力就变成了普通的可以交易的商品,这才是市场运营机制。所以说大用户直购电并不是简单地对用户的一种倾斜和优惠。”电监会一位熟悉直购电改革的官员对本刊记者解释道。
简而言之,直购电意在打破电网的垄断。在一篇名为“大用户直购电:重点、亮点和难点”的文章中,电监会价格与财务监管部副主任黄少中认为,大用户直购电开放了部分用户和发电企业的用电和售电选择权,打破了电网企业单一购买、单一销售的格局,是对电网垄断经销电量的一次突破。
然而,在推行过程中,电网的“过网费”依然偏高,导致企业动力缺失,改革很难推进,是最大的难点。
“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地核算输配电价,这是较为复杂的事情。改革的方向,就是要独立定价,现在都按照一个差额,就是销售电价减去购电费就构成了输配电价,这是粗放的,不合理,也没有体现按照电压等级来定价的原则。”前述电监会官员告诉本刊记者。他认为,改革的方向就是把输配电价作为一个环节来独立定价,而且要分电压等级,电压等级越高,越便宜;距离越远,中间环节越多,则价格越高。他承认,现在的试点还远未达到上述要求。
随着直购电改革试点的推进,原本“一对一”的直购电模式举步维艰,而一个省内的“双边交易”,即“多对多”模式逐渐发展为更易被接受的模式。“推进起来的确非常困难,只能一个一个地做。但是,改革的方向不会变。”电监会一位官员表示。
国家电监会主席王旭东在1月18日表示,今年将着力推进电力市场建设和电力体制改革,重点是扩大大用户直购电试点。而工信部不久前组织13家电解铝企业开会,并号召企业统一力量,坚持把直购电“谈下来”,但是企业仍然感觉悲观。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2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3月份江苏电力市场经营主体目录。截至2025年3月31日,江苏电力市场经营主体共计145791家,其中发电企业1880家,售电公司231家,分布式聚合商33家,独立储能企业46家,虚拟电厂19家,电力用户143582家(一类用户41家,二类用户143541家)。市场经
2025年4月22日,由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北极星储能网主办的“2025分布式光储创新论坛”在江苏南京召开。会议期间,国网能源研究院资深专家李琼慧就《绿电直供“江苏样本”的突破与挑战》作分享。李琼慧表示,绿电直供一方面对我国应对欧盟的电池法,提高我国在低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华北能源监管局紧密围绕政策执行时间节点(5月31日、4月30日),开展新能源项目抢装及并网情况监测,强化过程监管与服务意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2日,广西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25年二季度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健全完善绿色制造体系。组织开展2025年度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申报,对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企业和园区进行奖励,其
2025年,中国分布式能源市场迎来历史性拐点。国家能源局与发改委连发两条“光伏新政”。光伏行业正经历从政策哺育到市场淬炼的剧烈转身。新政叠加新的产业周期,让身处其中的光伏企业充满了变数。这场以市场为名的成人礼,正在重塑百万家光伏企业的生存法则。曾经依靠固定电价托底的盈利模式轰然瓦解,
日前,调研机构WoodMackenzie公司和美国清洁能源协会(ACP)联合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储能监测报告》指出,美国2024年储能市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美国从2018年到2024年部署的储能项目美国在2024年部署的储能系统装机容量为12,314MW,总储能容量为37,143MWh,这些数字与202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3%和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2日,广东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印发《东莞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探索新型分布式光伏发展模式。开展“源网荷储、光伏+绿电、光伏+低碳”等新应用研究,探索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园区。鼓励光伏项目开发碳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2025年3月份能源生产情况。详情如下:3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生产、原油加工、电力生产总体平稳。原煤产量基本稳定。3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960.1万吨,同比增长3.5%。1-3月,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2663万吨,同比下降2.4%,降幅较1-2月收窄3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2025年3月份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生产情况。详情如下:3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生产同比增长,原油加工、电力生产同比下降。与1-2月份相比,原煤生产增速放缓,原油加工由增转降,电力生产降幅收窄。一、原煤生产情况原煤生产增速放缓。3月份,全
作为支撑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消纳的重要手段,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重要装备,以及融入电力“源网荷储”和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的重要环节,储能产业发展已迈入“快车道”。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在运装机规模达5869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江西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关于发布经营主体目录的公告。文件明确,截至目前,江西电力交易平台注册生效经营主体共计15855家,其中发电企业3956家(直购发电企业239家,非直购发电企业3717家)、电网企业1家、售电公司61家、电力用户11837家。其中本月市场注册(注销)生效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华北能源监管局紧密围绕政策执行时间节点(5月31日、4月30日),开展新能源项目抢装及并网情况监测,强化过程监管与服务意识,
2025年,中国分布式能源市场迎来历史性拐点。国家能源局与发改委连发两条“光伏新政”。光伏行业正经历从政策哺育到市场淬炼的剧烈转身。新政叠加新的产业周期,让身处其中的光伏企业充满了变数。这场以市场为名的成人礼,正在重塑百万家光伏企业的生存法则。曾经依靠固定电价托底的盈利模式轰然瓦解,
作为支撑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消纳的重要手段,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构建的重要装备,以及融入电力“源网荷储”和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的重要环节,储能产业发展已迈入“快车道”。截至2024年底,我国抽水蓄能在运装机规模达5869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
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储能事故频发,储能安全成为业内关注焦点。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储能政策调整,储能正在逐步从“建而不用”困境、步入规模化调度应用,其运营效果愈加受到重视。组串式储能的卓越安全性,契合了市场对高品质储能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尤其凭借其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和价值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15年《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后,我国在价格改革领域的又一重要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深化价格市场化改革,优化价格治理体系。《意见》面向电力行业的价格机制改革部署了一系列重要工作
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结构转型的叠加效应,正将光伏电站推向极端气候频发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双重挑战。传统光伏系统依赖硬件加固的被动防御模式已难以应对风险,以天合光能旗下天合跟踪为代表的行业创新,通过“AI技术+跟踪支架”的深度融合,推动光伏安全体系迈入主动避险、动态增益的2.0时代。在沙戈荒
4月17日,金寨县发改委联合县供电公司组织召开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县发改委能源管理服务中心、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及多家光伏企业代表参加会议,共同学习解读国家最新政策文件,并就行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会议重点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
近日,福建能源监管办组织召开电力市场建设与监管例会机制启动会,省内电力市场成员、智库单位等代表参加会议,福建能源监管办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为落实关于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要求以及国家能源局关于创新开展“四个监管”工作部署,在厂网联席会议框架下,福建能源监管办建立电力市场建设
136号文件就市场体系、结算机制、政策协同三方面为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136号文件以“价格市场形成、责任公平承担、区分存量增量、政策统筹协调”为总体思路,推动新能源公平参与市场交易,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完善电力市场体系。截至20
4月17日,南网储能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其中提到,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迎来发展“黄金期”,抽水蓄能和各类新型储能依据系统需求和自身特性相互补充,共同服务系统调节需求,其总量大,
早在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便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以此为既定目标,新能源入市步伐明显加快。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346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38.4%,较2020年提高14个百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