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教育正文

竹杖芒鞋行万里 风雨兼程为电力——吕清森的三十载巡线之路

2010-08-12 16:32来源:中国电力教育关键词:吕清森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读:吕清森——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桦甸分公司送电检修班工人,他三十年如一日奔波在“红白线”的巡护路上,保证了这条线路的安全运营,为国家避免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吕清森的角色虽然普通,但他的非凡事迹却为之增添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同时也折射出他执着的理想追求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吕清森和父亲吕明俊是电力战线上的父子兵。父亲是一位老巡线工,从建国前每月一斗高粱米的工资到1979年光荣退休,吕明俊经常告诉吕清森,“党和国家的恩情不能忘,必须当一名称职优秀的巡线工。”如今吕清森参加工作已有31个年头,他一直牢记父亲的教诲,并全力将父辈的兢业精神传承下来,成为一名业绩优秀、贡献突出的巡线工人。

“红白线”上的工作勇士

19 7 9年起,吕清森就在桦甸市红石镇和白山镇一带进行巡线检护工作,“红白线”穿越长白山余脉,位置偏、环境差,到处是崇山峻岭、密林沟壑,平均海拔都在5 0 0米以上,而且几乎一个山头一座铁塔,最高的一座位于海拔1100米的高山上。吕清森巡护的长达47千米的输电线路,就穿梭在这交通不便、人迹罕至之境,但他三十年如一日坚持每个月在这严酷的环境中徒步巡线,一次就需要57天的时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吕清森还不到二十岁,主要处于学习揣摩的阶段,他在工作的过程中用心观察、积极实践,对线路的杆塔、杆号、村屯地界都熟谙于心,对风向变化、覆冰现象、雷击情况也仔细分析。19812月,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吕清森,因工作勤勉、技术过硬,被选为主力参加松(松原)哈(哈尔滨)线大会战。那一年的冬天极其寒冷,而且气温变化不定,在他们施工的一天,本来晴好的天气突然骤变,寒风凛冽,气温瞬间降至零下三十八九度。一起组塔的三十几人在塔上冻得几乎下不来,吕清森还是坚持到了最后,但他的双手严重冻伤,手背肿得像馒头,手指由紫到黑,指甲连续脱落三次,医生担心病情进一步恶化,于是建议齐肘截肢,这对吕清森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危急的情况下,公司领导果断地将吕清森转到当地最好的吉林222军队医院进行治疗。 

 经过多方配合、努力,吕清森终于在三个月后出院了。但是他的手指比原来细了很多,而且每根手指的第一节都无法正常伸直,每逢阴雨天就有明显的痛感。尽管如此,吕清森的送电热情丝毫没有减退,送电决心也没有一点儿的动摇,他说:“我这双手是电业局给的!不把工作干好,出了责任事故,我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这些领导,也对不起企业呀!”说这话时,他的眼睛瞪得格外圆,向听者传达着他的执着与坚定。细心的观察和积极的实践为吕清森积累了大量的巡线经验,他将这些经验逐一记录下来,到现在已经写满了20多本笔记,里边有文字性的记录,也有他自创的符号标识。这些笔记已经泛黄,纸页也已折损,但见证了吕清森初学阶段的热情和收获,成为他多年的巡线宝典,也为他日后发明巡线方法的纵身一跃提供了热身。

吕清森结合工作实践,根据“红白线”杆塔结构、线路走向、金具配置等不同特点,把“红白线”划分出了导线易覆冰段、风向变换段、易遭雷击段、设备易失段、地形地理位置复杂段、巡护困难段、缺陷密集段和隐患多发段等九个重点巡护段,并在巡护中总结出了位置观测法、采光巡线法、“之”字形行走巡视法、风力风向观测法等一套成功的巡视方法,有效发现了各类缺陷,保证了“红白线”连续31年安全运行无事故,这些巡线方法对送电工作具有成功的指导作用。

1995418日,吕清森在巡线中发现红白线120121号杆塔间离地面50多米高的导线有断股,他马上跑到附近林场用电话向局里汇报。当工程技术人员来到现场用15倍望远镜和经纬仪检测时,均未发现任何缺陷,怀疑他报错了。可是,吕清森赶回现场,站到120号杆左侧30米外,用7倍望远镜将缺陷找了出来。当工程技术人员在他所站的位置,再用望远镜和经纬仪检测时,竟发现导线断了6股,属于输电线路中的一类重大缺陷,在他所站的位置前后挪动半步都无法看到。当时在场的人十分震惊,有人对吕清森说:“你有特异功能啊!”吕清森憨厚地笑了笑:“我哪里有什么特异功能,我只是用了采光巡线法!”

吕清森在三十余年的巡线路途上,从最初的观察学习到逐步的总结思考,再到深入的探索研究,无疑已成为一个巡线专家,他挚爱这条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年供电两亿千瓦时、关系着数百名矿工生命安全的“红白线”。

艰苦环境下的精神斗士

“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拣炭的,走近再看是个巡线的。”民间流传的这句话是对巡线工作的真实写照。吕清森巡护的“红白线”更是一条艰苦的战线,完成这条线的巡护工作不仅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气,更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砥柱。

吕清森巡线的山上几乎没有路,也没有人家,夏季山洪暴发、道路难行,浅滩可以涉水过,水大就要绕路,碰上下雨天,山坡泥泞异常,一路上不知要跌倒多少次。每次巡线回来,卷起裤腿一看,都是伤。冬季遇到下雪天,雪深没腰,迈不动步,只好在雪上爬或滚。艰险的环境有时甚至会危及生命,但吕清森如同一个士气激昂的战士,在三十多年的巡线路上从未犹豫退缩,始终无怨无悔。他对同样在电力部门工作的儿子吕鹏说,“干活累不死人,

没有精神却容易死人,干啥都得有一股子精神头,这股精神头到啥时候都不能丢”。

    由于每次巡线的时间长,见不到什么人,吕清森回来之后都特别想跟儿子聊天。他想不出什么更有趣的故事,只好告诉儿子,夏天别往草丛深的地方去,因为有各种各样的蛇,蛇立起来会咬人;看见野猪带着小猪仔过路,要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它们过去;狼的毛色会随季节变化,不易发现,进山时要用“叫棍”勤敲树干;豹子身量有多长,熊的脚印有多大……                 

      吕清森是当故事讲的,吕鹏小时候也就当故事听了,长大后才觉得心惊肉跳。更可怕的是,茂密的山林非常适合一种叫“草爬子”(学名“蜱”)的寄生虫生长,这种虫子很小,钻入人体不易被发现。若不及时取出,严重时使人高烧不退、深度昏迷,甚至呼吸衰竭致死。  

      有一次,吕清森巡线时遇上山体滑坡,回家时满身是伤,家里人都觉得心有余悸。在这诸多危险的环绕中,吕清森每次都能突围而出。吕清森很少跟儿子谈及30多年来巡线路上的危险状况,他不说,吕鹏也不问,但儿子经常会在不经意间捕捉到父亲遭遇危险的讯息,暗自心疼,他几次和父亲交谈,希望他能换条轻松一点的线路,但每次都被吕清森回绝了。他觉得“红白线”地形复杂,新手可能在几年内都难以适应。“我和这条线拼了三十多年,已经摸清它的脾性,这根银线上流动的都是经济价值,看护好它是我的责任。”面对父亲的坚持,吕鹏只好沉默。在妻子高秀凤眼中,吕清森对巡线工作有点“魔怔”了。她说:“老吕的衣服怎么洗都洗不干净,冬天是泥和汗碱,这还好洗一点,夏天衣服会被树叶、草叶染得五颜六色,刮得到处都是口子,看衣服就能知道巡线这个工作有多累,卷起裤腿就能看到小腿上都是伤疤,一双脚经常被汗水泡得发白,就是这样,老吕回家也从来没有说过累”,“外边在哪个方向打雷,电灯闪了几下,他就能说出哪个地方遭到雷击,几乎都能说中。”高秀凤言语中透着自豪。

    吕清森执着的巡护态度和突出的工作业绩最终引起业内人士的注意。1998年,吉林供电公司挖掘了吕清森的典型事迹,并进行宣传报道。2003年,吉林供电公司全面总结了吕清森的采光巡线法、“之”字形行走巡视法等成功的巡线方法,党委下发文件,对其巡线法进行命名,并在公司送电专业推广应用。同年9月,通讯《“巡线神鹰”吕清森》在《中国电力报》、《东北电力报》、《吉林电力报》等系统内媒体陆续以大版面刊发。

    吕清森也相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吉林市劳动模范”、“吉林供电公司巡线标兵”、“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

      吕清森的精神追求是其工作勇气的升华,当久居城市的人们被物质压力所束缚的时候,吕清森不忘锤炼一种精神,这是一个优秀的巡线工人具备的,也是每个有理想的人应该追求的。平凡生活中的热心人士多年来,吕清森在巡线过程中无论遇到放牛的还是看地的,都爱唠上两句,唠嗑的内容都是和他巡视的线路有关的。红白线经过地段的村子里,很少有人不认识吕清森,老吕也和这些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他都主动去帮忙。在当地老百姓眼里,他是一个懂电的能人,谁家在用电上有疑问,第一时间就想到他。

    有一次,会全栈村的一个村民找到吕清森,说家里盖房子碰到接线的问题了,想让他去看看。老吕完成巡线任务后,连夜返回县里。第二天采购了电线、瓷瓶、套管等必需品,又搭车赶回村里,帮助这个村民家安好电。多年的交往中,吕清森和村民们信任、帮持的感情越来越浓。村民说,每到农忙时节,吕清森总是打电话过来,询问地种的怎么样了,种子缺不缺;一到秋收,他又是老百姓苞米场的常客。让吕清森欣慰的是,一旦打雷下雨,村民就会在第一时间到老吕经常叮嘱的线路上去看看是否有异常情况,老吕的电话也就成了他们的“热线”。

    吕清森的热情和真诚感染了周围的人,一些民众在吕清森的影响下成为义务护线员,61岁的红石镇会全栈村的王立伍老人就是其中一位。2000年,他受吕清森的影响“爱上”巡线工作,有一天他上山去看自留地,路过红白线183号杆时,下意识地跑到杆下转了一圈,结果发现水泥杆四把拉线的UT线夹螺帽全部丢失,线杆已经发生了倾斜,他吓出一身冷汗,连自留地都没去,急忙跑下山,赶到15公里以外的白山镇邮局给吕清森打电话,报告了线路状况。接到电话后,吕清森和检修人员马上赶到现场,线路缺陷得到了及时处理,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三十年来,吕清森走过的巡线路途,或泥泞艰险或拨云见日,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而外界对他的了解往往始于一连串数字:7万公里、31年、47千米、6000多万元……殊不知,吕清森走过的路途是远远不能用这些具体的数字来丈量的,他是高山密林中的巡线工,更是人生道路上的胜利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吕清森前面的路会更宽更广更光明,因为,行者无疆。

   人物链接

    吕清森,男,51岁,汉族,中共党员,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桦甸分公司送电检修班工人。 1979年参加工作,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吉林市劳动模范”、“吉林供电公司巡线标兵”、“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

    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于629日印发了《关于开展向吕清森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71日,国家电监会组织全国主要电力企业召开吕清森先进事迹宣传学习工作会议,印发《在全国电力系统广泛开展向吕清森同志学习的决定》。至此,全国电力企业掀起学习吕清森的热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吕清森查看更多>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