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政策正文

生物质发电提速 发改委明确上网电价及规划布局

2010-09-01 09:47来源:国际电力网关键词: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不仅仅是国能生物、中国节能、凯迪控股等这几家国内生物质发电巨头仍在马不停蹄,埋头在全国各地洽谈新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一些后来者也纷纷杀进这一领域。

  继凯迪电力之后,韶能股份(000601)公布增发预案,宣布进入生物质发电,拟募资投建广东省韶关市生物质发电项目。

  “在河南漯河的生物质电厂已经开工了。我们与当地政府相处很融洽,下一步还将在河南建几个厂。”电话里,天壕节能董事长陈作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前几年,天壕节能还只是专注于中国余热发电,现在也奔向生物质发电领域,抢占一席之地了。

  曾交“学费”

  实际上,就在今年上半年,与几年前初来乍到时即备受各方青睐的盛况迥然相异的是,生物质发电产业正处于十分不利的舆论氛围中。

  “有关生物质的报道,大多说的是生物质电厂重复建设,建成的几乎没有一家盈利,建成一家亏一家,还有媒体甚至毫不客气地说,生物质发电是圈钱圈地圈补贴。” 徐颖真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生物质发电产业从最初受到热烈追捧,几乎沦落到四面楚歌的境地。”

  的确,当初生物质能发电颇受青睐。除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外,民营以及外资企业也纷纷投资参与建设运营。仅在苏北地区200公里半径范围内就聚集了10家生物质电厂,仅宿迁一地就兴建了3个生物质电厂,当地还有几家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建或已核准立项。轰轰烈烈,一哄而上,生物质发电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但是,在扎堆上马的推动下,生物质发电产业很快就暴露出区域投资过热、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等问题,几乎所有生物质发电项目一投产就陷于亏损的尴尬境地。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河南四省区的生物质发电项目进行考察、调研。据悉,调研组考察的8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全部亏损。

  于是,质疑之声四起。

  “不仅是重复建设的问题,早期生物质发电在技术上几乎完全照搬国外技术,从燃烧炉的选择,到机组的安排,以至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状况,可以说是交了一大笔‘学费’。”徐颖真对记者说。

  不过,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和发展,包括国能生物和凯迪控股在内的国内企业,先后探索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成熟技术方法和模式,大大提升了发电效率,降低了生物质发电成本。“交了学费,也学到本领,可以说,经过这些年的探索,中国的生物质发电的技术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有的技术可以与国际的先进技术看齐了。”徐颖真说。

  与此同时,生物质发电的无序发展,也引起了上上下下的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1803号文明确规定:原则上,生物质发电厂应布置在粮食主产区秸秆丰富的地区,且每个县或者100公里半径范围内不得重复布置生物质发电厂。

  同时,这份文件还对生物质电站的建设场址和规模做出了规定:生物质电站建设规模一般安装2台机组,装机容量应与资源量匹配,考虑到生物质燃料的运输半径,一般不超过3万千瓦。还特别要求把生物质发电规划制定、生物质资源落实作为项目核准的重要条件,未纳入生物质发电规划、未落实生物质资源的项目不得核准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生物质发电查看更多>生物质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