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竹溪县“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工作总结

2010-09-03 17:17来源:竹溪县水务局 张泽武 洪 凯关键词:水电农村电气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水电农村电气化的建设,让黑黝黝的大山里群灯闪烁,犹如空中银星坠落凡间,又似颗颗明珠镶嵌在深山中,让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了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昔日很多用人力、畜力完成的作业已被电力所取代,农民的劳动强度被降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正向现代化、电气化、文明化行列迈进。如农村粮食脱粒,农副产品加工,竹木加工、板石、理石加工、砖瓦厂等乡村企业因为用电有了可靠保证,也增强了发展后劲,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到2010年5月,全县农村总产值达10.8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05.79%,农民人均纯入由2008年的2348元达到3257元,增长了37.45%。
  
  水电农村电气化的建设,象一个巨大的原子群中的原子核,不断施放着强大的能量,不仅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存环境,为工业和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而且让县域经济结构进一步调优,农业经济由单一种植型向多种经营、集约转变,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全面增长,呈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与实施,突破了电力“瓶颈”的束缚,县工业园区新增了大型水泥厂、医药厂和其他用电工业,乡村大批板石、理石加工、砖瓦厂、竹木加工、农户家用机械等民营经济企业和家电用机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到2010年5月,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8.6亿元,比2005年增长91.28%,工业用电量达20180万度。
  
  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与实施,促使我县走出一条“上游建库、中游发电、下游灌溉”的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之路,基本实现了“以水发电,以电养水”的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在解决当地用电问题的同时,增加了灌溉面积,减少了河道下游漏水的淤积,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保障了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促进了江河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同时,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要求大力推广以电带燃料,这对保护森林资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平衡,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电气化县建设和农网改造工程的结束,电价大幅度的下降,农村电炊具的应用已相当普及,全县有电炉户38865户,到2009年全县生活用电量达到7500万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68%。因此每年减少近2.2万亩薪炭林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18万吨,全县森林覆盖面积也由达标前56%,提高到67%,并形成了“以水发电、以电护林、以林涵水”的综合治理思路,有效涵养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水电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还有效的促进了广播电视、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提高了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四年多来,全县共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504座,收视覆盖率达93%,全县乡镇共有有线电视6.8万户。收录机、电视、广播的全面普及,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变贫困山区落后面貌、缩小城乡差距,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极大的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广大群众的政策意识、法律意识,市场经济意识的提高,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春华秋实结硕果,沐风沥雨铸辉煌。四年来,全县水电工作者用智慧的汗水点亮了大山里的万家灯火,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满堂喝采。然而,笑看远山袤野中那片灯火阑珊处,我们深知,这只是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一个新起点,面临新的挑战,只有扎实工作,奋力拼搏,才能创造溪城更加美好的明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查看更多>农村电气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