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人物正文

“圈”不住的国网掌门人刘振亚

2010-10-12 16:31来源:《中国机电工业》杂志关键词:刘振亚国家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到了主政山东电力时期,刘已充分显示出他的强硬作风和超凡能力。三年内他就使企业资产翻了一番,解决了全省的“缺电”问题,仅1996年就融资20多亿元,建成投产发电机组163万千瓦,并在当年2月实现全省“户户通电”,比全国早了整整十年。山东电力成为全国电力系统的一面旗帜。同时,他的大手笔改革也引来了颇多争议。

刘振亚提出了“双向延伸,两翼齐飞,内外并举”的发展战略,即延伸市场,延伸产业链;把多业经营与主导产业作为集团发展的两翼;面向省内外,国内外发展。在以“鲁能”冠名的品牌下,山东电力先后涉入了金融证券、信息通讯、工业实业、商贸旅游、体育文化等多个产业。这其中不仅包括电工电器这样的关联性产业,也包括IT互联网、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鲁能还大举进军房地产业,北京西单赛特商城、椿树园小区便是其手笔,并积极介入煤炭、石膏等资源性产业的开发;另外也是众所周知的,刘振亚一手打造了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在他离开山东上调北京的前一年,也就是1999年,成立不到两年的鲁能泰山队一举夺得了当年联赛和足协杯两项冠军,成为中国足球第一个“双冠王”。当时刘振亚在山东电力内部曾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是公鸡就要打鸣,是母鸡就要下蛋,是公司就要赚钱。”显示出那个年代国有企业少有的“狼性”。截至1999年底,山东电力集团拥有电力主导产业资产596亿元,利税33.54亿元,利润8亿元,资产保值增值率103.56%,“鲁能”品牌评估价值428亿元。

尤其值得一提,也是外界争议最多的,即山东电力积极实施“产融结合”战略,大踏步进入金融行业。早在1996年,它就抓住机会参与华夏银行改造,成为该行第二大股东(后经股权受让,成为第一大股东);1997年,又控股收购了济南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直接进入金融领域;1999年则更是遍地开花:先后以16%的股份成为湘财证券第一大股东,以40%的股份控股蔚深证券,以68.5%的股份入主山东金惠期货,投资交通银行成为第四大股东,并经保监会批准,成立鲁能英大保险代理公司,开始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同年,运作“山东国电”在香港上市,“鲁能泰山”在国内上市,兵分两路挺进资本市场。对此,刘振亚当时曾在媒体上表示,一个企业要大发展,单靠生产经营一条腿走路是不够的,必须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资本运营,推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融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刘振亚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