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设备规模化生产有力推进风电成本下降

2010-11-11 10:43来源:国际新能源网关键词:风电风力发电风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以央企低价中标落幕之后,陆上大型风机设备招标又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针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和恶性压价现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风能专委会理事长贺德馨及风能设备专委会主任秦海岩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风电开发成本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未来随着设备的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还会逐步下降。

中国证券报: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产生的中标价大幅低于预期,仅在0.6-0.7元/千瓦时,接近陆上风电上网电价,直接压缩了参与中标的设备商的利润空间。您对这一现象如何看待?

秦海岩:由于此次海上风电招标是首期,因此央企再现不惜低价中标的现象也不难理解,毕竟这对于央企而言是难得的在海上风电领域树立形象和抢占先机的机会。目前海上风电还只是示范项目,并非大规模招标,预计未来多次招标后价格会逐渐趋于合理。

关于海上风电发电成本,目前来看很难测算,此前的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也很难具有参考意义。原因是东海大桥毕竟是示范项目,当时的风机采购尚面临较大难度,而且施工和安装在现在看来都属于非专业、尝试性的,因此其成本费用必然偏高,其0.978元/度电价水平也无法给规模化的海上风电招标作参考。

由于海上风电的主要成本集中在安装和运输上,可以预计,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海上风电开发成本也跟陆上风电开发一样将有大幅下降。

中国证券报:在风电招标中,竞标者压价中标的现象比较常见,因此,即使中标,对设备商而言很可能也没有多少利润空间。设备商该如何正确看待类似招标?

秦海岩:从目前海上风电招标的过低中标价来看,作为开发商的央企将承担大部分经营风险。对于设备商而言,也同样面临短期难以盈利的问题,但这也同样可以看作是设备商牺牲盈利换取经验技术的机会,未来随着设备的规模化生产,生产成本会逐步下降。

中国证券报:目前陆上风电开发受制于电网输送瓶颈进展缓慢,未来海上风电开发与陆上风电开发相比,是否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秦海岩:整体来说,未来还是陆上风电发展的规模更大,原因是陆上风能资源的储量更大、技术更成熟、发电成本经济性也更高,未来国内陆上风电开发仍将占主流。目前加快陆上风电开发,必须让电网企业转变观念,加快电网建设,在配合风电并网输送和消纳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中国证券报:我国风电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风电装机规模1.5亿千瓦,您对这一目标如何看待?

贺德馨:按照我国目前的风电发展速度,到2020年肯定会超过1.5亿千瓦的政府规划目标,实际装机容量可能会达到2亿千瓦甚至2.2亿千瓦。但在发展中,对设备商而言,需要特别注意风机的建设质量和运行质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风电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