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风电能源前景广阔 民企难生存

2010-11-12 09:26来源:中华工商时报关键词:风电风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内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承包特大型企业之一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在风电领域又有新动作。

日前,该集团在内蒙古投资的东方电气呼伦贝尔新能源有限公司在呼伦贝尔经济开发区开工奠基。据悉,东方电气呼伦贝尔新能源项目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配件组装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元,组装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配件400台(套),项目计划2011年年末投产,达产后年可新增工业产值32亿元。

不过,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全国只要稍微有点风电资源的地方基本上都被瓜分完毕,大多数都是被国有电力企业给圈走了,民营企业也有一些,但比例很小。因为无论是风电设备制造还是风场建设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国有电力企业凭借良好的政府背景而拥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但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不足,他们未来面对竞争压力将非常巨大,很多民营企业目前处境已非常尴尬。

风机市场竞争惨烈

据10月13日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显示,2009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380万千瓦,全球排名第一,累积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全球每3台新安装的风电机组,就有一台在中国。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期,以每年1000万千瓦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计算,我国风电装机将达到9000万-1亿千瓦,到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也将达到1.5亿千瓦。据业内权威人士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将远超过目前初步规划的1.5亿千瓦,达到2亿-3亿千瓦。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风电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有一大批民营风电设备企业被挤出这个领域。从2008年以来,风电整机千瓦招标价基本以每年1000元的速度下降,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4%,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那些无市场、无技术、无资本优势的三无风机企业,被整合的命运将不可避免。同时,按照国际行业规律,一台风电机成本完成回收最快也要4到7年,在国内估计要在10年以上,所以很多企业会出现成本还没有收回前就已经不存在了的情况。

业内人士指出,在未来的2到3年时间内,国内现有的80多家风电设备企业,顶多可以存活15家,其中绝大部分民营企业不是被兼并就被淘汰。目前无论是机型还是价格的竞争都已经白热化。尤其是最近这半年,已呈现疯狂态势。本来利润已经非常薄,很多民营企业已经不赚钱了,尽量少亏钱才能维持生存。

目前,国内五大国有电力集团基本上都在风电领域有投入,以前没有参与进来的国有企业,现在也都开始涉足。如此一来,民营风电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小企业离高门槛较远

今年3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共同起草的《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出台。根据征求意见稿,《准入标准》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新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产条件和全部生产配套设施;企业进行改扩建应具备累计不少于50万千瓦的装机业绩;新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应具备5年以上大型机电行业的从业经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