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百家企业进电厂脱硫行业 迅速堕恶性竞争深渊

2011-01-05 11:05来源:《新世纪》周刊关键词:电厂脱硫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考虑到市场的混乱,国家发改委和原国家环保总局于2007年8月推出特许经营模式,火电厂可以将国家出台的脱硫电价、与脱硫相关的优惠政策等形成的收益权,以合同形式特许给专业化脱硫公司,由后者承担脱硫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维护及日常管理,并完成合同规定的脱硫任务。

张先生说,特许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这个行业。他的企业是首批七家试点企业之一,既有工程任务,又有运营任务,业务比较平稳。借助于特许经营模式,这家企业在内蒙古电厂脱硫设备运行率达到99.7%,除去原料、动力、人工消耗和财务成本,利润还有百分之十几。

不过,BOT模式也存在待解决的问题。脱硫设备的地上建筑所有权属于脱硫企业,而设备所处的土地属于电厂,在缺乏完整产权的情况下,脱硫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

此外,脱硫设备的运营收入来自于脱硫电价补贴的1.5分钱,这笔钱由电网支付给电厂,再由电厂支付给脱硫企业,光是税收就交了两道。

远达环保也有几个特许经营项目,通过管理上的改进降低成本。但蒋建华说,即便如此,也是在条件好的电厂有利润,条件不好的仍然亏损,“加在一起还是微利,很难做”。

张先生说,项目无序竞争和低价中标的现象仍不鲜见,甚至有人报出了每千瓦六七十元的超低价格。“低价中标的有两类公司,一类是财大气粗的上市公司,一类是电力集团下面的国企,都不差钱。”

尹华强还表示,国内脱硫工程的技术同质化非常严重,大多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中国东西南北这么大的地域,自然条件、市场和经济状况不一样,怎么能不加区别地采用一种模式和技术来解决问题呢?”

尹华强指出,这一技术尚无法解决二次污染的问题。电厂脱硫每年产生的数千万吨石膏已经成为电厂主要的固体废弃物,“(脱硫)石膏的出路不解决,石膏围城是完全可能的。”

旧账新账

在尹华强看来,中国燃煤电厂的大部分脱硫设施确实发挥了作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将为电厂脱硫后遗症埋单。有些项目达不到设计的寿命;有些项目刚建成的时候有些效果,但后来改造的成本会更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