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利益分配是造成风电并网难的首要因素

2011-02-21 15:45来源:科学时报关键词:风电风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技术难点亟待突破

事实上,并不能将风电并网中存在的问题完全归结于电网企业的不重视、不积极。

据国家电网2011年1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为支持风电发展和大范围消纳,截至2010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共投资418亿元,建成投运风电并网线路2.32万公里,其经营区域内风电并网装机已达到2826万千瓦,占全网最大用电负荷的4.2%。

其中,蒙东、吉林、冀北三个风电装机量排名居前的地区,风电并网容量占全网最大负荷的比重分别为82%、28.6%、9.8%。但对这些区域的电网运行而言,风电装机占比较高带来的运行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

国网能源研究院工程师尹明告诉《科学时报》,目前我国规模化发展的风电面临两大问题:以煤电为主的电源结构基础上的调峰问题,以及风电远距离大规模集中发展的经济性问题,这两个问题将成为下一步研究的热点。

此外,大规模风电入网的政策、规范和运行机制等软课题也十分重要,“政府和监管机构应该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尹明表示。

从风电并网研究的初步成果来看,风电并网问题已经涉及到以下层面:电网接纳风电的主要措施,集中在改善及组合风电场的模型,提高风电场运行特性,改善系统的灵活性。对此需要加大电网投资,新建改建输电线路,提高输电容量。扩大输电的消纳区域,加强系统互连。

改善系统和风电场相互适应的措施主要包括两个层面。技术层面,可以采用智能电网技术、预测技术、风电机组运行调控能力技术。政策层面,可以调整和改进调度策略,加强输、配电线路建设,改善并网导则和技术规范。

“我们认为,电网以及智能电网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服务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非常有必要提高电网适应风电及其他清洁能源的并网、外送、消纳能力。”尹明说。

初步研究认为,电网对新能源的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几方面:规划引导能力、建设生产能力、标准规范能力、运营调度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尹明认为:“通过这些能力的发展和完善,电网完全有可能承担服务风电和其他新能源发展的任务。”

总的来说,尹明认为,基于未来的风电大规模开发,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加大对大规模风电并网经济技术评价、政策发挥、运行机制、市场体制等方面的研究,正确认识我国风电特点,建立风电和电网之间、风电和其他电源之间长期和谐的发展关系。

对此,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伟胜的观点是,风电并网问题主要存在于几个环节:某些省份风电比例较大,这些百万千瓦和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技术挑战。再者,风电没有有效的预测,特别是没有用预测来指导调度。此外,风电和常规电源的协调发展问题考虑不足,也带来一些问题。

王伟胜建议,对电力系统来讲,对风电的资源分布和运营特性度应有更科学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开展有效预测。目前我国只能做到0~48小时内预测,将来要努力做到两到三天的准确预测。实时的运行和超短期预测方面要和气象部门合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查看更多>风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