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十二五”电力发展思考

2011-03-03 15:15来源:电力软件网关键词:十二五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六)电力节能减排取得成效,但手段单一,发展与节能脱节

“十一五”我国火电供电煤耗下降30克/千瓦时,累计节约原煤超过3亿吨,单位电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比2005年分别减少了50%、50%、19.5%和44.4%,成绩显著。

但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主要依靠关停小火电机组和建设超超临界机组实现,没有建立起节能型的电力生产供应体系,如分布式电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中小机组热电联产的比例不高,发电机组的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发展与节能是经济发展并行不悖的力量,目前在电力工业发展与节能却是两套马车,过分地强调了发展,节能减排无法实现同步和优先。

二、“十二五”电力发展的基本认识与政策措施建议

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筑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要求,当前亟需要把认识统一到加快推进电力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上来,强化相关政策措施。

(一)电力工业发展的特殊规律,要求电力规划把结构调整放在首位

电力不能大规模储存,发、输、配、用四个环节必须同时完成,电力工业又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密集的特点,电源与电网必须平衡协调。这一特殊规律,要求电力规划必须在科学预测电力需求的基础上,把结构调整放在首要位置,确定合理的电力发展规模、速度和布局,提高规划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避免电力工业发展的大起大落和无序发展等问题。

规划合理的电力结构,一是要确立并遵循国家能源战略。电力建设周期一般在5-20年,且建成后难以改变,只有在明确了长远发展战略和方向前提下,才能站在中长期发展基点上,统筹全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的现状,协调东西部发展的关系,对5-10年的电力规划作出合理的部署安排,逐步实现结构优化。二是要统筹考虑电力发展的外部因素,量化指标。电力发展要与能源总量、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能源需求及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应当在控制205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基础上,使电力工业适当超前发展的“适当”得到量化,才能切实掌握好规模和速度。三是要优化和协调电源与电网结构。合理布局水、火、核、新能源,做到基荷与调峰电厂搭配适当;建立合理的电压等级与安全稳定的输配电系统,输电网与配电网、送端与受端相协调,集中供电和分散供电相结合;统筹规划电源与电网,确保电力送得出、落得下。四是要创新电力规划管理体制,确保结构调整到位。建立完善“政府负责、多方参与、信息公开、民主决策”的电力统一规划机制,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保障规划的权威性,确保结构调整目标落实到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