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泄漏危机正失控 核灾难会不会击垮日本

2011-04-02 09:52来源:国际在线关键词:核泄漏核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月29日,面色凝重的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发表讲话,称目前的危机是日本史上最大危机。

核危机一旦引爆经济、社会的崩溃,日本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目前的危机不仅是日本在二战后面对的最大危机,也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3月29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说出了这样的话。险情持续半个多月的福岛第一核电站,连日来不断传出坏消息,看似得到控制的核泄漏其实还在伸长它的魔爪。一个更加严峻的事实是,美国、冰岛、芬兰、法国、韩国、土耳其、俄罗斯、菲律宾、中国等国家都监测到了来自日本的放射性碘-131。

日本首相菅直人几天前就曾表示,已做好“东日本全毁”的最坏打算。而今,他又将危机提升了一个等级,顿时加重了外界对于核危机下的日本未来命运的担忧。面对前所未有的三重灾难,日本这只“不死鸟”能挺过来吗?

核泄漏危机正失控

3月30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对29日从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水口附近采集的海水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其中的放射性碘浓度已达法定限值的3355倍。这是到目前为止海水检测出最高浓度的放射性物质,说明核泄漏不但没能得到控制,反而更加严重。前一天,东京电力公司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厂区内的土壤检测出微量的放射性物质钚。由于钚的毒性大,且半衰期较长,这一消息令人们开始担忧土壤污染的问题。

在核信息的披露上,国际社会一直指责日本方面不够透明,似乎在刻意隐瞒一些东西,导致抢险工作推进不力。一些网友更是大胆猜测,福岛核灾难的真实原因是日本进行了秘密核试验,而土壤中检测出的微量“钚”更是成了网友们的有力论据。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永康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以他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核试验的猜测是“不可能”的。原因是,土壤中检测到的钚是极其微量的,另外,“对泄漏出来的钚的同位素——钚238、钚239、钚240的数值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如果是核试验泄漏的话,3种同位素的比例不应该是现在这样”。

对于真实情况,石永康认为,日本方面应该不会有“大的隐瞒”,因为“现在也没什么好隐瞒了。反应堆熔化了;冷却十几天都得不到恢复;放射性浓度很高的水大量泄漏到外部……情况已经够糟了。”

据日本媒体报道,除了在土壤中检测到放射性钚外,截至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至3号机组的地下室都出现了放射性物质含量严重超标的积水问题。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透露说,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地下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水可能已经渗透至地下或大海中。

石永康表示,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高强度放射性积水不仅可能导致污染扩散,而且阻碍抢修工作进展。“积水不消除的话,人根本无法接近,意味着即使接通电源,设备也难以恢复,事态就无法控制住。”

对于菅直人所做的“东日本全毁”的最坏打算,石永康认为“整个东日本成为无人区还是夸张了点,但是厂区周围30公里甚至更远的一些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很难有人居住,是有可能的。”他进一步强调,福岛核事故不会等同于切尔诺贝利,因为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差别——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反应堆是在满功率运行中发生了大爆炸,而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在地震发生后就已经停止。“就像是一辆车子,在全速前进时撞车,和已经刹车一段时间后再撞车,后果是不一样的。”

日本经济会不会崩溃

迟迟得不到控制的核泄漏,不仅关系着福岛周围乃至东日本地区的环境和民生,更是牵动着整个日本的经济命运。

3月29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非正式贸易谈判委员会上,日本代表几乎是一到会就四处呼吁各国代表团“不要反应过度”,称日本已禁止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的农畜产品上市。此前,各国纷纷对日本农产品以及乳制品实施禁止进口或加强检查等措施。

核辐射对日本食品行业的冲击已经显现,而日本整个产业链在这场空前的灾难面前,也面临着断链的危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全球产业竞争非常残酷,地震之后,日本在国际市场原有的一些产业份额,例如汽车、电子制品等,可能会迅速被其他国家替代。

刘军红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只有一条路,就是“创造新的产业竞争点”。例如,政府出面组织几家主要的化工企业,集体向更高端的化工产品发展。日本的技术领先有这个基础,利用已有技术进行创新,在别的国家还很少介入的新材料、新技术领域占领新的战略制高点。“相反,如果日本再回来抢夺已经被取代的产业位置,则一定会失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泄漏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