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访谈正文

电,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访89岁高龄的贵阳供电局原总工程师高言训

2011-04-28 17:16来源:贵州电网公司作者:江伟关键词:科技兴电美好生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除非停电,或许不少人并未觉察——自己的家与电相联!至于电网的装备水平、自动化与信息化程度与自己有什么关系?更是关心者少。然而,电网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却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与品味。今年89岁高龄的原贵阳供电局总工程师高言训,一位从解放前就开始为城市供电做服务的老电网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经历过几十年前那个用电是奢侈品和申请用电要靠抽签的年代,与原来相比,现在用电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在贵阳市都司路一住就是9年,很少有停电的时候。家用电器随时都能用上电,音响(像)设备也没有过去那种电压不稳所带来的杂音。电,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解放前  老百姓盼望有电用

1917年,当时的贵州军阀、省长刘显世指令贵阳绅商集资认股,购买了两台发电机从上海沿江而上运往贵阳,因军事政变搁置于镇远。直到1926年,数百人肩挑马驮,耗时三个月把两台发电机运至省城,终于在1927年八月十五大放光明,让贵阳人在电灯照耀之下赏月。

作为一位老电网,一位地地道道的老贵阳人,高老还很清楚地记得,在解放前他刚参加工作时,那时贵阳城里的“电”除了供给政府机关一些重要部门外,还只是少数有钱人家的高档消费品。对大多数人而言,有电用,是一种奢望。

高老1945年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后,来到当时的贵阳电厂工作。他1949年秋参加贵阳电厂护厂队,防止了国民党政府逃亡前的破坏,使贵阳市成为解放战争中少数始终维持供电城市之一。

在那个年代,贵阳电厂统管贵阳城区的供电。“根本谈不上优质服务,只是能够多给一户人家供上电,我们工作就到位了。”高老说。那时的电之所以成为高档消费品,最重要的原因是发电能力过低,送电能力也低。“那时,整个电厂的电压等级为6.3千伏,只有3040千瓦的发电能力,整个贵阳城的供电范围从水口寺电厂辐射,最远至东到中曹司矿山机械厂,至北也只到三桥。因为用户太少,晚上走在马路上,没有路灯,黑漆漆的一片,让人感到害怕。”高老回忆。

解放初 老百姓抽签请电“回家”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大了对电力建设的投资力度。1950年,贵阳电厂1000千瓦机组安装发电。凭借过硬的业务水平,高老在1953年成为贵阳电厂供电科科长。发电能力虽然提升了,但还不能满足老百姓用电的需要。“因为渴望用上电的人太多,而电厂拥有的供电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当时一段时间还出现了登记抽签的方式进行用电报装。很多市民通过抽签,幸运地用上了在那个年代里十分稀缺而宝贵的电。

在这一时期,贵阳城的夜间,光影多了。因为有5000来户居民由此用上了电。

市民逐渐用上电了。而电力建设也在逐步加快。但城里纵横交错的木制电杆、电线以及变压器,却对城市美观、市民出行的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

高老说,“最初安装在贵阳城里的电杆都是木制的,但由于木制电杆的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安全性也相对较低,需要经常更换。从1958年起,贵阳逐渐开始架设水泥电杆。一根水泥电杆足有1吨多重,手抬肩扛搬运十分困难。后来直接从重庆请来师傅指导,在需要立杆的地方进行现场浇制,解决了搬运问题。最初的方形电杆也逐渐转变为圆形。”

1959年以后,高老先后担任贵阳供电所、贵阳供电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负责生产指挥和技术管理。“那时每周都要分区轮流停电,一般一个地方每周至少都要停电一天。”为扭转电网事故频繁、电能质量低下的局面,高老等人提出升压、改造旧电网方案并组织实施,经几年努力,大大提高了贵阳城市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还降低了线路损耗。

科技兴电  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进入60年代中期,刚成立的贵阳供电局继续不断完善整个贵阳市的供电水平,同时对一些新生事物进行着尝试。高老感慨地说:“电线纵横交错的架接在城市上空,四处耸立着电杆以及变压器。像这样的场景对一个城市来说,会直接影响到美观与清洁。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同时确保市民安全,我们还尝试在贵阳市的主要路段进行电缆入地建设。但让人惋惜的是,在那个年代,国家经济并不富裕。而电缆入地的工程耗资巨大。因此,之后只在环城东路至喷水池一段进行过电缆入地的工程。”

“现在,随着我们国家日渐强大,综合国力逐渐增强,我们当初电缆入地的范围越来越大,最近一两年,贵阳市与我们供电企业共同实施城区电缆入地工程。现在走在大街上,感觉城市更加清洁,更加靓丽。这都要感谢党、感谢新中国,使我们多年的夙愿得以成真。”高老说。

谈到贵阳电网的可靠性,高老哈哈一笑,说起了一件往事: 2008年凝冻灾害期间,很多外地亲友打电话问候高老与老伴,担心两老在家没电用、被冻着。出人意料的是,高老一家没有出现长时间停电,生活很快恢复正常。原来,贵阳供电局在那次攻坚保卫战中,以极快的作战速度与作战技巧,守护住了贵阳电网的安全,及时将温暖送达还在寒冬中苦苦支撑的百姓家,赢得了老百姓以及政府的信任。“2008年百年难遇的雪灾,用电很快恢复正常,今年年初的大冰灾,用电没有受到影响,说明我们依靠技术进步建起来的电网已经不再怕‘冻’,我们的抗冰防冰技术已经有很大进步。身为供电人,我感到很骄傲!”

高老告诉记者,以前的贵阳电网没有形成环网结构。因此一旦哪条线路出现了问题,就会立马停电进行维修,常对市民的正常用电造成影响。然而现在对于处于类似这样问题已经不会再经常停电,因为形成了环网供电。一条线路出问题了,用另外一条线进行供电即可,不会停电。不仅如此,只要家里用电出现问题,随时通过24小时光明热线95598,便可得到满意的服务。而一户一表、银行交费、电费充值卡等供电服务业务的陆续出现,也给老百姓的用电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高老说,在我工作的四十多年里,我经历了贵阳电网1959年实现35千伏电网供电,1965年实现110千伏电网供电,1979年实现220千伏电网供电的跨越,每一个电压等级的应用都代表新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我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仍然时刻能够感受到贵阳电网一点一滴发生的变化。“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衷心希望广大电网人抓好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使电网结构更加完善,装备水平、自动化水平、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为老百姓提供更加可靠、绿色的电力。”

采访结束时,高老说:回忆新中国成立以来贵阳电力从小到大、供电水平从低到高、市民用电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我深感欣慰和自豪。我常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贵阳电力辉煌的发展历程。7月1日,中国共产党将迎来90华诞,在这里送上我衷心的祝福“伟大的党,如松般长青!”

      (江伟 杨凌)

 

作者: 江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科技兴电查看更多>美好生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