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财经正文

世界风电格局新变化 17只风电概念股有望走强

2011-05-04 10:22来源:金融界网站关键词:风电金风科技华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八) 金风科技:业绩略低于预期无碍公司快速发展

公司于2月27日晚间发布业绩快报称,受益于公司1.5MW机组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以中国会计准则计,2010年公司实现净利 22.88亿元,同比增31.08%。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75.96亿元,同比增长63.86%;基本每股收益0.99元,同比增长26.92%。

业绩略低于之前预期:公司业绩略低于我们之前1.08元的预测,公司收入增长63.86%,超过行业平均水平。(2010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1600万千瓦,同比增加23%,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同比增长62%),我们预计是由于公司交货延迟,以及1.5MW风电机组售价下滑所致。

风电设备价格进一步下降:2010年10月,合同价最低达到3850元/ KW,国内产能压力增加,价格仍将下降。2011-2012年国内风电机组产能将分别达3260-3470万KW,供过于求的局面将进一步加剧。我们预计 2011年MW级风机价格将下降12%-15%,将进一步考验设备商的成本控制能力。

订单饱满,销售收入继续增长,我们估计至2010年末金风科技有6千兆瓦在手订单,其中将近5千兆瓦定于2011年交付。今年销售收入将实现20%以上的增长。

静待6MW直驱技术突破:H股成功发行,募集资金约21.5亿元增资5家子公司,加快项目研发,优化业务链。其中5.5亿元人民币至江苏金风实施6MW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制、海上试验风电场及海洋风电工程项目。而金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用于运用资本纽带保障关键零部件的稳定供应、降低整体采购成本,预计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高。

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点:公司在美国的全资子公司TianRun Shady Oaks, LLC在美国市场成功中标电价并签署长期电价购买协议。该风电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不超过120兆瓦,采用公司1.5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Shady Oaks风电场将于2011年开工建设,2012年投入运营。

(九) 华锐风电:风电猛士,破浪前行

中国风电第一猛士。我们认为用“猛”来形容华锐风电的发展速度最为贴切:这家2005年底方成立的企业,仅用了5年的时间就坐上了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宝座,预计2010年出货量400万千瓦,销售收入近200亿元,同比2006年增长超过15倍。激进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带来公司财务杠杆的“猛”,近年来资产负债率保持在85%的高水平。

背靠大重集团配套能力强,拥有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华锐脱身于大重集团,借助大重雄厚的机械制造实力,实现了70%以上的零部件自主或关联配套,仅有发电机、叶片等部件需要外购;这一优势在零部件短缺的2008一2009年体现得尤为明显,其市场份额也在这一时段达到高峰。近年来金风、东电等主要竞争对手也在迅速整合产业链资源以弥补这一差距。

资本之手和政府扶持推动企业追求快速发展。华锐的创立离不开众多风险投资资金的支持,除大重集团占20%股权外,众多风投公司和高管团队拥有华锐本次发行前80%股权;风投的进入使得华锐的发展始终围绕高速扩张和抢占市场份额的目标,同时也推动了相关政府部门对华锐的扶持。

海上风电具备先发优势。公司通过引进吸收国外1.SMW 双馈风机技术,迅速实现了从样机到大批量生产的过渡,于国内率先推出3MW、SMW风机,并承揽上海东海大桥示范项目和首批海上风电百万千瓦项目的 60%,领先于其他对手。我们认为华锐若能提高其风机产品可靠性以满足海上风电苛刻的环境要求,就能继续保持在这一市场的先发优势。

风险因素: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将带来质量控制风险。

盈利预测及估值:行业内最可比公司为金风科技,两者2010一2011年的业务结构、市场地位、盈利能力及增长潜力均十分接近,我们认为按照2011年 20倍PE为两者估值较为合理。我们预测华锐风电2010一2012年EPS为2.83/3.64/4.49元,合理估值区间为65一80元,发行价90 元明显偏高,建议投资者规避二级市场风险。

(十) 东方电气:恐慌后需要换个角度思考

公司公告:东方电气集团于2011年3月15日通过在A股市场买入的方式增持本公司A股股份。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即时成交数据,该等股份数量为 833,305股,占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的0.042%。东方电气集团于2010年12月1日启动增持计划,截至2011年3月15日,总计增持本公司A 股股份2,387,641股,占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的0.119%;合计持有本公司A股股份998,752,599股,占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数的 49.84%;

东方电气2011年3月15日股价大幅下跌5.24%。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日风电板块表现不俗,金风科技上涨8.37%,华锐风电上涨4.83%;

对核电预期的恐慌是造成股价连续大幅下挫的主要原因:日本福岛核电泄漏事件连续恶化是造成市场对核电未来悲观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需要提出思考的问题是1.目前已开工的核电站是否将愕然而止?2.核电规划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现在是不是比5.30地震情况更坏?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显然的,暂停项目实施意味着接受核电前期巨大投资的沉默成本。所以开工了的核电只会因此次事件加大质量管理的力度,不会中途放弃;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不是我们能把握的,但是即便考虑到最坏情况,不批准新核电站项目,把目前已经开工的核电站后续项目做完(很多二期和三期项目),这样到2020年至少还有45GW的新增装机(即总装机达到60GW左右,低于之前70-80GW预期10%);

-第三,至少我们认为本次日本地震对东电的影响只是心理层面的,实际影响显然是小于08年汶川地震对公司造成的16亿直接经济损失;

核电VS风电/水电,此消彼长。而在“风”“水”上公司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对涉及核电公司的担忧可以理解。如果新能源预期结构的改变,作为中国主要清洁能源形式的风电和水电装机是很有可能来弥补核电装机的下调。而公司在水电市场占有率位于行业第一,在风电上市场占有率前三。这样的行业地位,是完全可以将核电可能存在的不利在风电和水电上弥补回来。如果从更大逻辑上的来看,公司作为我国电源装备制造的行业标杆性企业拥有一般企业不具备的政策性资源,将受到全方位的支持;

大量在手订单的保障下,未来2年业绩具有保障:中期来看,我们不能忽略公司大量在手订单对业绩的保障作用。从去年半年报和三季报情况推算,公司在手订单约为1500亿,其中大数上核电约为400亿、风电90亿、火电700亿、水电200亿规模。按照我们测算的2010年销售收入,考虑17%税率,目前对应订单销售比为3.1。未来2年的收入和利润增长是完全有保障的;

投资建议

基于对公司各个子业务的判断,我们测算公司2010-2012年净利润为26,33和40亿的判断,对应EPS为1.30,1.66和2.04元,对应当前股价的估值水平在23,18和15倍。目前在行业可比公司中估值最低;

我们测算公司2011年核电业务贡献约为0.4元,其它业务贡献约1.27元。考虑核电预期的变化,即使在大幅调低核电估值至20倍,同时传统业务给予 20倍估值的情况下,公司合理股价至少也应为33元。我们认为公司目前已经进入超跌的情况,继续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十一) 上海电气:火电设备好于预期

公司近况:

我们预计上海电气2010年实现收入645亿元,净利润28亿元,分别增长12.8%和14.4%。销售收入将超出我们此前预期,主要得益于火电设备业务好于预期,而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火电设备的安装和利用小时数超出了我们此前预期。在海外订单(主要是东南亚订单)推动下,未来两年火电设备业务增速有望持平。

核电设备业务均为上海电气和东方电气主要增长点。尽管两家公司此项业务均拥有良好前景,但东方电气在手订单结构较好,我们仍然看好东方电气。我们预计,上海电气核电设备在手订单金额为370亿元,大约相当于2010年底全部在手订单金额的16%,而东方电气分别为390亿元和 28%。因此,我们认为东方电气增长动力更为强劲。

预计1套常规岛将于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核岛销售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建设进度。由于常规岛在完全交付前难以实现收入,2010年仅有核岛贡献收入。我们估计,2010年常规岛毛利率接近火电设备毛利率,核电设备整体毛利率约为14%,略低于东方电气。

估值与建议:

我们将上海电气2010和2011年收入预测分别上调26%和45%,主要是基于更为乐观的火电设备和核岛增长前景。2010-2012年盈利预测分别为0.22、0.25和0.30元,对应2011年市盈率36.6倍,高于东方电气19.9倍的市盈率。但是,东方电气核电业务盈利贡献明显超过上海电气,因此东方电气估值水平应更高。基于核电业务,我们推荐东方电气,维持上海电气中性评级。

风险:

东方电气核电设备产能增速低于预期,使板块增长受阻。

(十二) 天顺风能:专注高端、技术工艺领先的专业风电塔架制造商

国内名列前茅的专业风电塔架制造商。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取得全球风电巨头Vestas和GE合格风塔供应商资格认证的企业,在行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品牌、认证壁垒有助于公司开拓新的销售渠道。目前公司已通过三菱重工、Suzlon的资格认证,同时积极寻求与西门子等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国内方面,公司也逐步开发了华润、华能、中海油、中广核等风电开发商。我们相信公司的市场份额将大幅提高。

专注高端大容量产品,技术工艺为核心竞争力。公司主营业务为1.5MW及以上风机塔架及风塔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质量过硬,技术含量高,目前已拥有13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在技术工艺方面占有很明显的优势。

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抢滩国内外海上大功率风塔市场。近年来,海上风塔市场发展迅猛,预计到2020年欧洲海上风电投资有望超过陆上风电投资。我国海上风电市场已经启动,已规划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已达13.4GW。公司有望凭借其丰富的海上风塔制造经验,分享这场声势巨大的投资盛宴。

募集资金主要投向3MW及以上海上风塔建设、2.5MW及以上风塔技改项目。公司拟使用6.76亿募投资金筹建年产100套3MW及70套5MW的新太仓厂区。

盈利预测及公司估值。在扩大产能的推动下,我们预计公司2010-2012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0.47、0.74、0.97元,2010-2012 年归属净利润的CAGR为27%。结合行业平均估值水平,并考虑到公司的成长性,我们给予公司2011年30-35倍市盈率,即PEG为 1.11-1.30,对应的合理估值区间为22.2-25.9元。

(十三) 天马股份:产业链完整的智能装备制造商

铁路轴承:2011年大幅度恢复性增长,暂不涉及高铁轴承

2011年铁道部货车招标数量有望大幅度增加,预计公司铁路轴承业务2011年将增长40%,基本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收入规模(5亿元左右)。公司引进的国际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对提升铁路轴承产品的精度和提高交付速度大有帮助。

公司暂未涉及高铁轴承。铁道部现有体制限制了国产轴承上车试验的机会。其实利用已有的重载货车轴承技术,公司完全可以研制160公里等级动车组轴承。另一方面,动车组当前交付量只有200列左右,所需轴承数量没法和货车轴承相比,即使国内动车组全部采用国产化轴承,对公司业绩影响也较小。

风电轴承:2011年风电轴承价格有望保持稳定

国内风电轴承产能扩张迅速,交货不再像3年前那么紧张。风电轴承的订单因而呈现“少量多次”局面,但公司在手订单充裕。

2010年公司风电轴承价格基本保持稳定。2011年如果钢材价格上涨,公司将视情况调整产品价格,产品毛利率波动幅度不大。今年下半年公司2.5兆瓦以上风电轴承项目将投产,届时将新增风电轴承约20%的产能。预计2011年风电轴承收入将达到1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4%。

公司还开展了3MW以上风电轴承研制工作。如果未来下游需求转向大功率风电轴承,那么现有的1.5兆瓦风电轴承的生产设备可以用来生产工程机械等行业所需的规格相近、技术要求类似的轴承。

公司首批交付的风电轴承至今已经运行3年多了,几乎没有返修。公司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厂家,而且也是维斯塔斯、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公司的供应商。这些巨头目前在华只选择天马作为风电轴承供应商,体现出了公司的产品质量和销售能力。

(十四) 通用轴承:下游广阔,东方不亮西方亮

通用轴承产品的下游行业包括电机、汽车、重机等众多行业,下游行业的复苏带动通用轴承需求的上升。通用轴承配套的主机行业多,可以在不同行业间调整产品销售比例。预计2011年该业务收入有24%左右的同比增长。

机床:产品结构得到优化,毛利率迅速提升

2008~2010年,机床业务收入增速并不大,但产品结构调整了,重大型机床比例提升较快。公司在过去三年着重对齐重数控进行各方面改革,促进融合,现在已基本达到改革目标。由于机床行业是个周期滞后性的行业,所以今年机床行业将受益于去年各下游行业的超预期增长。我们预计2011年齐重数控收入增速约为20%。

机床业务的毛利率在产品结构调整期间迅速提升,08年机床业务毛利率只有19.4%,现在已达25%左右。

(十五) 德清基地:进军海工、核电等新领域

公司拟在德清经济开发区临杭工业园新建产业基地,设立全资子公司德清天马重型机械公司,可能主攻海工和核电等重型机械所需的环形零件和结构件,目前该基地的土地问题可能很快会获得批复。

未来海工和核电等重型装备领域发展机会巨大,而环形零件是公司现有业务的延伸,我们认为公司提前布局这一领域,将会充分分享这些领域的高增长。

智能装备概念,估值便宜,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主营基础件行业的轴承产品(基础件行业的领头产品)和重型车床等产品,都属于高端装备中的智能装备。公司正力求增加风电轴承、替代进口轴承和重大型数控机床的产能。智能装备是即将出台的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扶持的行业,该行业的国内产值可能从十一五末期的1000多亿提升到十二五末期的10000 亿,发展空间巨大。公司两大业务均属于相关政策扶持范围,因此公司将是真正受益于智能装备相关规划和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的上市公司之一。

公司和国内其他基础件、机床行业上市公司相比,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管理能力和产业链上。作为民营企业,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强,各子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在07年收购三家公司之后,迅速推进了改革,体现了很强的管理能力。在产业链上,公司拥有“材料-基础件-装备”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当前钢材冶炼能力约有7万吨,不仅能保证原材料性能,而且可以节省成本。轴承和机床业务也可以相互提供设备,实现了产业链的良性互动。

预测公司 2010-2012年预测EPS为0.57元、0.73元和0.90元,公司估值水平处于低位,不仅低于机床行业的平均水平,也低于轴承行业的平均水平。按照机床行业(2011年利润贡献占比约35%)和轴承行业(2011年利润贡献占比约65%)当前分别32.26倍和33.90倍的平均动态市盈率,公司合理价值为24.3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钢铁价格大幅上涨、铁道部货车招标数量低于预期、大股东进一步减持。

(十六) 中航重机:深化整合,面向全球迎接挑战

公司于2011年3月1日发布2010年业绩。2010年1-12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91亿元,同比增长46.51%;营业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5.76%;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2.30亿元,同比减少9.57%; 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0元。公司2010年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现0.4元(含税)。

锻铸板块和液压板块增长迅猛。两大锻铸件公司业务稳步增长,增速基本接近军工产业增速情况,未来将在民品市场继续拓展份额,有望实现增速上的跨越式发展。

收购凸显公司资本运作能力极强。公司在2009年收购中航工业宏远公司仅付出4倍PE的价格,两家民营企业的动态市盈率也都在10倍左右,公司并购能力极强,预计惠腾的收购价格仍然不会太高。

海外并购成为新的方向。作为国内锻铸、液压领域技术龙头海外并购有助夯实公司资质,拓展市场,外延式发展需求强烈

给予公司“买入”评级。公司2011年至2013年盈利预测为0.433元、0.590元、0.792元;考虑到公司增发方案进行后增厚业绩为0.667元、0.828元、1.04元。

(十七) 吉鑫科技:领先的风电铸件制造商

风电铸件行业领先企业:公司是专注于风电铸件的龙头企业之一,主要产品为兆瓦级风电机组轮毂、底座、轴及轴承座、梁等风电铸件产品。2010年在国内市场份额达到43.1%;

募投项目提升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有助于保持盈利能力,但是未来主流机型向1.5MW以上的大功率升级将是个缓慢的过程:随着风电整机行业竞争的加剧,整机价格压力开始向上游传导,造成相关铸锻件价格持续下滑。但是公司募投的2.5MW风机铸件扩建项目能够提升公司的规模优势和高端产品比例,这将有助于缓解毛利率下降的压力。但是目前从单位千瓦成本的经济性和配套产业链来看1.5MW整机仍然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所以我们认为短期内2.5MW产品线并不会快速放量;

整机行业竞争加剧、增长放缓,高盈利能力的出口市场成为公司重要开拓的方向:电网消纳能力成为国内整机行业增长的主要瓶颈,而在去年装机基数已经达到18GW较大技术的情况下,后续的行业增长很快将面临天花板,这将抑制对风电零部件的市场需求。为了寻求新增长,公司已将海外市场列为重点拓展领域。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各国风电的大发展,未来外销比例的提升将是公司增长的一大驱动因素;

价值评估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11-2013年净利润为3.97亿,4.98亿,5.84亿,折合摊薄后的EPS为0.87元,1.09元,1.29元,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1.3%;

公司申购价对应2011-2013年PE为31倍,25倍和21倍,估值处于可比公司中偏高的水平。我们认为发行价格已经基本合理反映了公司未来的价值,建议“持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