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蒙东电力公司根河供电局:情系敖乡一方天

2011-05-13 02:14来源:蒙东电力公司作者:根河关键词:蒙东电力公司根河供电局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位于内蒙古根河市西郊北4公里处,S301国道穿乡而过,西乌气亚河绕行其旁。2003年8月,历经四次搬迁之后,牵着驯鹿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彻底告别了山林,定居于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每当谈起电在推动鄂温克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改善猎民生活方式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时,敖乡人无不充满了深深的感激。

进入敖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宽阔的水泥路两侧62户猎民整齐划一、井然有序的居所,火红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坐落于敖乡西侧的鄂温克猎民博物馆更是美观、时尚,而那凌空飞架错落有致的高低压线路,又仿佛是一道道五线谱弹奏着敖乡人新生活优美的乐章。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排排新颖、大方的双臂路灯,在给敖乡带来光明的同时,也为这个最后的狩猎部落增添了浓郁的现代文明气息。面对如此景致,你很难把眼前的敖乡与曾经天当房、地做床的狩猎部落叠加在一起。

我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敖乡党委宣传委员张杰。据他介绍,自古以来,大兴安岭茂密的原始森林给森林狩猎民族提供了休养生息的世外桃源。在十六、十七世纪,敖鲁古雅使用驯鹿的这部分鄂温克猎民,为了躲避沙俄的侵犯,从贝加尔湖西北雅库特的列那河一带搬迁到额尔古纳右岸的大兴安岭,中国境内便因此拥有了唯一的以放牧驯鹿、依赖森林生存的森林狩猎民族。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逐鹿而居,一直过着传统的森林游猎生活。游猎在深山密林中的鄂温克猎民,冬春每过两三天就搬迁,夏秋在一个地方顶多也只能住20天。那时候,火对于鄂温克猎民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在“撮罗子”内不仅要靠它取暖做饭,夜间还要靠它照明,所以鄂温克人非常崇拜和尊重火。吃饭、喝酒要祭火神,更忌拿刀刺火。如果说火是火神赐给鄂温克人的礼物,电就是上天赐给鄂温克人的神灯。自从有了电,猎民们的生活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一到晚上,猎民们总是习惯于围坐在篝火旁边抽烟、喝茶,谈天说地;现在,每当夏季夜幕降临,华灯初放,走到街上听一听乡播音室的广播,偶尔看看电影和文艺演出、参加一些舞会等已成为猎民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大部分人在晚餐后,还是更习惯在家里打开电视机和电脑,浏览新闻或了解鹿产品的行情。可以说,猎民们的夜生活与城里人相比一点都不逊色…….谈到敖乡之所以定居根河,张杰说;由于敖乡是我国稀有珍贵动物驯鹿的唯一产地,而鄂温克猎民又是驯鹿的唯一驯养者,为了保护和扩大驯鹿种群,改善猎民生活,也为了使这个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狩猎民族能够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延续,2003年8月,根河市借助国家生态移民的政策,投资1200万元,在市郊兴建了这个美丽而且独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的家园。

当谈到电对敖乡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时,张杰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话匣子:“敖乡要发展,电力是保障。迁址前,敖乡的民族经济已初步形成了‘以驯鹿业为主,农林牧副猎相结合’的格局,但发展不是很快。迁入新居后,特别是自2004年以来,根河供电局相继投资28万多元,新建了近4公里的高低压线路,并对变台进行了改造。由于有了优质高效的电能,敖乡又适时改变了经营观念,及时确立了‘发展旅游业兴乡、依靠特色养殖业富民’的工作思路,工业企业、私营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全年工业经济总产值大幅提升,猎民人均收入连年递增,去年还新建了敖乡民间工艺品厂、鹿肉干加工厂、鹿茸加工厂、华丽木制品厂。这些产业的兴起,不仅振兴了民族经济,而且还有效解决了猎民及其家属的就业问题。说到这些,我们还真的感谢根河供电局!”

张杰神采飞扬的表情和滔滔不绝的话语,进一步激发了我采访的热情。当我要到猎民家中做深入采访时,张杰二话没说,欣然带我前往。

沿着平坦的油漆路,我们来到了老猎民阿荣布的家中。风餐露宿的野外生活,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一番寒暄后,他说尽管早在40多年前,鄂温克猎民就告别了颠沛流离、辗转迁徙的生活,但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使许多人连用铁锹活泥的活都不会干,更别说使用电视、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了。说到这里,阿荣布老人指着厨房里的家用电器说:“我们入住新房后,根河供电局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每个用户家中讲解用电常识,手把手教我们使用电器,而且只要是涉及到用电的事,他们总是随叫随到,从没有耽误过。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停过一回。习惯了用电突然没电了,心里那个急呀,后来一想电费单上有报修电话,打完电话,不到一顿饭的功夫电工骑摩托车就来了,给换了个保险丝灯就又亮了”。说到这儿,老人布满岁月沧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当谈到今后的生活时,阿荣布说:“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猎民们可以放下手中的猎枪,但却离不开祖祖辈辈放养的驯鹿。鄂温克人离开了驯鹿,就像雄鹰折断了翅膀。因此,至今还有许多家庭在山上有养鹿点。过去,我们一直生活在深山老林,再加上没有电,想干点啥都干不成。现在下山了,也有了电,咱鄂温克人再也不能光守着传统养鹿的生产生活方式过一辈子了,要换个活法。这不,去年,我就利用这里的特色,搞起了旅游接待,一年下来,就挣了25000多元。还有一个事我告诉你,我姑爷会做桦树皮工艺品,我想明年就搞这个,另外还可以卖一些我们的鹿产品。”看到他充满自信的面容,我真的从心里替他们高兴。

在张杰的带领下,我们又敲开了路边另一户猎民家的房门。30岁左右的男主人古革军正坐在电脑桌前上网,见到我们后,他特别热情。说句实在话,在敖乡看到电脑,我的心里还真的有些惊讶。走上前去一看,屏幕上赫然呈现的是全国各地订购敖乡民族工艺品和鹿产品的一些商家的地址。还未等我开口,古革军抢先说:“过去,我们的民族工艺品和鹿产品就像埋藏在深山中的珍宝,由于缺少宣传,尽管独具特色,却一直很少有人问津。现在就不同了,有了电,有了电脑,真是太方便了,有谁想了解我们,想订购我们的产品,只要上网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一切都会在瞬间完成。”

我特别留意了古革军的房间,这片30多平方的空间简直就是一座具有狩猎民族特色的商行。靠墙的柜台上摆满了鹿茸、鹿角、山野菜等滋补品和一些猎民生活的日常用品。作为敖乡新一代的年轻人,古革军说他的生活与老猎民有着天壤之别。过去在山上生活真是很苦。有风的时候,松涛声会灌满你的耳朵;没风的时候,听到的就是野兽的嚎叫。夏天,撮罗子里潮湿阴冷;冬天,大雪封山时,门被雪堵死更是常事。说到这,古革军深深地叹了口气。可接下来当他说到电的时候,他又开始兴奋起来:“要想过上好日子,还真得靠‘电神仙’”。接着,他便讲述了根河供电局如何为敖乡架设供电线路,如何更换变压器,又如何经常指导猎民科学用电、安全用电以及在举办“瑟宾节”和“狩猎部落文化节”保电的一桩桩、一件件。那如数家珍的娓娓而谈,令我这个根河供电局的员工着实感到自豪。当我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时,他说:“我最近正在组织猎民制作一些具有特色的产品,而这些渗透着民族情感和民族特色的特产在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电。过去住在深山老林,这些手工艺品全靠人工制作,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还不能形成规模,现在我们可以引进一些设备,可以适时地打制各种花纹和造型,这样一来产品便有了很大的升值空间,销售应该是不成问题。实事求是地讲,你们根河供电局确实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走出了古革军的家,张杰又带我来到了距敖乡最近的一个养鹿点。刚刚穿过树林,我就发现了一头长着大角、脖子上挂着鹿铃的驯鹿正侧着头窥视着我们。这时,张杰递给我一把盐:“这家伙喜欢吃盐,不信你就试试。”我刚刚把手张开,驯鹿真的舔了起来。就在此时,我心里忽的涌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感谢鄂温克驯鹿人,让我亲近了自然,感悟了不同生命之间的和谐相处,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内在的文化底蕴,也切实体验到了供电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多么的重要!

采访结束之时,驯鹿突然间摇了几下头,悦耳的鹿铃声中,我仿佛看到了牵着驯鹿的鄂温克人正迎着初升的朝阳,迈着坚实的步履走进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作者: 根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蒙东电力公司根河供电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