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技术正文

厦大参与研发新一代核电技术 能有效应对地震海啸

2011-05-16 09:55来源:厦门网关键词:核电地震海啸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厦大早前宣布,正着手开展一种名为“行波式核反应堆”的新一代核能技术研究。通俗地说,“行波堆”这项新核能技术,能把过去被认为是废料的材料,变为可利用的核燃料。不仅如此,李宁说,行波堆的另一大优势就是无须换料及后处理,不仅可以提高运行安全性,更能极大降低核扩散风险。

在被问及在遭遇地震海啸等极端事件时新一代核技术的应对能力时,李宁说,会有更加成熟的安全技术。他举例说,例如水的问题,在核电站中,“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科学家正在考虑能不能尽量不用水来冷却。此外氢爆炸也是威胁,那么未来的核电站能不能消除产生氢气的原因?

除了地震、海啸,科学家也在思考核电站应对一些更为极端事故的能力,例如飞机或原子弹的撞击等。李宁说,未来,只有从安全角度来推动技术进步。

中国发展核电

坚持“安全第一”

出席培训会的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的一位官员认为,福岛核事故预计会使中国核电发展扩张速度放缓,但并不会改变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

在回答本报关于福岛核事故对中国核电的影响时,他说,过去是经济与安全两手抓,但是,现在,是“安全第一”。他认为,日本核事故的发生,将影响中国核电的发展速度,此前定下的核电发展时间表可能将随之延后。

在此之前,2007年到2010年,仅仅不到4年时间,中国核电发展目标三次提速。王鲁闽说,五年前,他访问中国时,国内只有5所大学有核工程系,但去年上升到44个。这也是厦大举行培训会的一个原因——专家认为,这种行业技术发展和产能扩张,要和核科学与工程技术研发、教育、人才储备相匹配。

不过,无论如何,中美两国专家都相信,福岛核事故并不会改变也不应该改变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能源短缺,加上煤矿的匮竭,水电受资源限制和移民等问题的制约,开发难度不断加大,风电的利用小时低、稳定性差,太阳能发电等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都使得核能被寄予厚望。

专家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出,福岛核事故为全世界的核电敲响警钟,但也不能“因噎废食”,无论如何,核电还是一种安全、清洁的能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