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杨建龙建言——中国中长期产业发展态势探讨

2011-05-19 10:20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关键词:低碳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下午好: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参加这次论坛。京津冀的发展,离不开对整个中国经济大的发展背景的理解和把握,围绕中国中长期发展的基本问题的结论和观点,跟大家进行交流,为理解和把握京津冀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结构升级提供一个大的背景条件。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很多数据可以证实这一点,这已经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再争议的问题。我总是愿意把过去的十年称之为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在今天的标题中,我们还要再启黄金十年,今后的十年对中国经济来说,仍然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再启黄金十年,先让我们对过去十年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住、行引领过去十年增长 

在过去的十年中,根据2002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中国经济增长有三大高增长产业群,第一个,就是汽车和住房为龙头的消费结构主导的产业群,另外一个,就是钢铁有色石化机械为代表的中游制造业产业群,最源头的则是煤电油运能源,这些产业群差不多覆盖中国上游到下游几乎绝大多数的产业,他们都是高增长,都是支柱,不分主次,若从经济增长的绝对水平来看,过去十年增长最快的是两类,一类是中游的钢铁有色石化机械,另外一类则是上游的煤电油运,是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支撑力量,但是从经济增长的机制和逻辑来看,情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这列列车的车头是汽车和房地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汽车和地产的快速增长,不可能看到钢铁有色的繁荣和煤电油运的增长,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尽管钢铁有色和煤电油运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让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被关之为重化工十年,但是看到所有一切的源头是住行增长。给大家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过去十年,中国的汽车和地产的增长,每天的生活就是让我们感受着所有的变化,中游的产业在拉动力量下形成的,就像中国的钢铁,其实廊坊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还是有一些机会和布局的,我们分析下,2000年河北钢铁消费不到一亿吨,今年钢铁粗钢消费量产量确定超过7亿吨,钢材的消费量在6.8亿吨以上,跟十年以前相比,中国约新增了6亿吨的钢铁产销,平均每两年新增一亿吨钢铁的产销,平均每两年新增一个欧洲,这就是过去十年中国钢铁业的成就,让中国成为今天绝对第一钢铁生产、消费大国。为什么增长这么快,从消费源头就能看出来,住宅房地产建设,占了所有用钢的一半以上,说俗点,就是中国富起来的老百姓要买房子,才有这样的结论。 

理解了钢铁工业的增长,我想再用同样的逻辑去理解煤电油运,能源的增长就非常容易,今天在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中,城镇居民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中占比最高的是汽车,第二高就是汽油,车和油的消费加总起来,占到今天中国城镇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50%,今天在座的每一位朋友拿净支出50%解决行的问题,是今天实在的数据。由此看到中国过去十年经济的发展,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住行的增长,决定、引领和铸就了过去十年的增长,这是帮助我们认识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这样的机制不变化,我们今后很多基本的情况,都会保持独特的增长格局。 

首先,看一下汽车和地产,最近围绕汽车中长期增长的轨迹争议很多,看两个数据,千人汽车保有量不到百辆,中国是多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再提供一个数据,根本国家统计局入户调查的结果和情况详细数据,我们发现在同等收入水平上,按照购买力评价折算,中国人汽车消费偏好比美国人还高,觉得这意外吗?换句话说,在座每位朋友的收入都完全一样,但是这边是中国消费者,这边是美国消费者,最后从实际的购车行为里面,发现中国的消费者买了比美国消费者更多的车,这是今天实实在在的情况,不是预测和期待,至少说明一点,在汽车面前,中国人至少不会比我们走在前面的发达国家差,了解了这个,我们试想一下,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会到什么水平?今天可以说,一个没有争议的底线水平是千人300辆,意味着中国需要4亿到4.5亿辆的保有量,意味着我们按照基本的增长轨迹,今后在15到20年中,持续的生产也不一定能达到这种水平,而4亿辆的保有,意味着每年最少有3000万辆的更新量,看到这些似乎难以相信的数据,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结论,中国汽车工业这条线,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波折和压力,这条线持续往后推延10和20年不会有太大悬念,说到能源环保、交通拥堵,如果有时间,我可以负责任的给大家分析,这些问题成为了中国汽车业头上始终压制的磨盘,但是改变不了中国汽车业持续上涨的路径,让中国汽车业以更节约的方式、更优的技术路线和更有前景的发展方式和模式发展,而不会因此折断成长中的羽翼。说到中国的地产,同样的道理完全适用,每年多少人口进城,城市群的多少扩张,每年有多少结构的变化,这条线也不会被折断的。 

我们对汽车和地产有了基本的判断,我们需要多少钢铁、能源、运力、基础设施,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结论,可以肯定的说,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住行主导的消费升级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打力量。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替代或者改变这股力量的力量。而且是绝对的引领者。 

所以,过去十年在住行引领下,中国经济出现了特征和基本格局,在今后十年仍将保留基本的特点,仍然会有持续的高速增长,因为住行主导带动的整个产业增长,在很多国家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中国不会例外。于是,我们能看到还会有持续的高投资,因为这个阶段投资的收益率是高的,必须得有高的投资,或者说,必然会导致高的投资增长。与这样增长相伴随,最后我们看到,面临越来越多重化压力和资源约束,汽车可以找到出路,但是对于整个工业来说,为了满足住行的需要、更大工业发展来说,更多资源环境的空间,这就是从过去的分析中,看到的未来的那幅图景,我们有一个美好的前瞻,看到一个悬在我们头上一把随时会落下来的宝剑,就是资源和环境。 

低碳产业将引领全球产业发展 

其实资源和环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挑战和压力,如果放眼全球经济增长的大周期会看到,金融危机意味着以IT为主导的20年、30年的IT周期进入了尾声,我们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技术进步,把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发展摆在面前,为回答第一个问题中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答案。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对中国低碳技术低碳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尽可能多的调研、跟踪和分析,在这里看到,带给我们很多的期待,带给我们很多想象空间,什么是低碳呢?什么是低碳技术?我觉得今天不要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就好象30年以前,我们不要试图去回答什么是信息技术一样。30年以前,我们能想象信息技术今天改变我们生活的这种深度和广度吗,想象不到,所以也不可能给一个准确的定义,同样今天面对低碳技术的时候,我们也很难做到做出一个准确、科学、客观的定义,因为它在快速的变化中,完全超出了今天想象力能想象的空间,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把握住其中几个基本的出路。 

第一个,低碳技术基本上迎合了未来全球人们最紧迫、最广泛、最急迫的需求。如果说,中国在低碳技术面前,可以不考虑全球气候变化等等大问题,也可以接受高的工业、重化工业带来的资源环境各种各样的污染和困境,和生活品质的下降,都可以接受,那么有一个环节始终绕不过去,就是要知道过去的工业化进程中,全球的资源分配已经高度的被垄断,而新一轮工业增长的重心又在中国,就使得全球的资源副存、拥有严重的不对称,就把中国放在尖锐的矛盾的阵地上。过去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全球效果呢?我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资源消耗定义为1,有色、黑色、非金属、能源全部算进去,是1的话,那么到了2000年,全球的增长,欧美的繁荣,让1变成了3,然而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的增长让3变成了几?我们保守的估计就是6,十年的时间让全球资源消耗翻了一番,这种高速增长和资源消耗,使得跟过去继承资源格局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今天看到两托的事情、南海战略等等,这些背后有多少不包含资源方面的紧张情绪的联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低碳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