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之殇

2011-06-21 15:02来源:互联网周刊关键词:云计算电力信息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实际上,云计算的普及必然会导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中科院院士倪光南曾表示:云计算设备将会取代PC的地位。他认为首先云计算的到来催生了云端的设备,也宣告了PC时代的终结,现在真正进入了后PC时代;云端设备不是PC的延续,而是新一代的信息设备,云端设备将是多样化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瘦客户机、PC等等。他认为与PC被Wintel架构垄断不同,云端设备将是多种架构并存。

急流勇退

诺达咨询认为电信运营商发展云计算业务拥有四大优势、四大劣势:

资源优势,包括大型的数据中心、丰富的带宽资源和高速的网络速度。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可以在空闲时打包成云计算虚拟机,为用户提供服务。这种对计算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将成为这些企业新的赢利点。通过进一步改善数据中心的服务,电信运营商将把云计算的主要用户——中小企业拉到自己一边。

客户优势,电信运营商数量众多的移动用户是其他IT厂商无法比拟的。

信用优势,运营商拥有很高的信誉,有良好的社会认知度,电信运营商以往树立起的安全可靠的形象将帮助它们在云计算提供商的竞争中占得优势地位。

产业链整合优势,电信运营商善于打造一条从终端到网络再到计算的完整链条,通过对于客户行为链条整合的整体支持,电信运营商所构筑的高度耦合的云计算价值链,将成自身差异化优势的最明显体现。

不过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业务上存在四大不足:

专业技术及人才短缺,面对新技术发展处于被动位置。快速推进云计算部署需要具备虚拟化、自动化部署专业技术人才,电信运营商的人才储备明显不足。同时专业技术研究能力的不足,使得运营商没办法开发出先进的技术,只能针对新的技术作出被动调整。

集成经验不足,最终方案受系统集成商控制。由于IT云与传统项目建设、维护、服务模式完全不同,电信运营商缺乏相应的组织集成经验,自有团队不能很好地解决各种状况。所以,建立IT云需要与成功、有经验的系统集成商合作完成。其结果是最终方案的确定主要依赖系统集成商,使得自身的建设能力大打折扣。

整体服务质量不高,用户满意程度不高。电信运营商由于其在电信业的垄断地位,服务质量长期没有得到重视,使得电信运营商的服务质量一直偏低。

内部流程不足,部分硬件条件还不完善。云计算的硬件要求必须支持云特性并且全IT生命周期支持池化等,目前电信运营商的硬件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云计算的硬件条件,硬件条件的改善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诺达咨询发布的《云计算产业链研究报告2011》中指出,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使得电信产业的竞争方式发生根本改变,行业竞争转化为通信产业链与IT产业链之间的竞争。电信运营商和IT企业都具备建构云计算平台的实力,双方各有优劣。只是面对竞争,电信运营商选择了激流勇退。

目前在云计算领域占据领先优势的,主要是国外的大型IT企业,包括微软、IBM、谷歌等。谷歌是云计算概念的首倡者,微软和IBM也迅速跟进,纷纷推出自己的云计算战略。虽然目前三家企业在云计算定义上还有分歧,但是相同之处均是积极行动,避免在新一轮的计算模式变革中落后挨打。而电信运营商似乎很“淡定”,只是出台了几项概念式的云计算实验项目,察言观色、望风而动,完全没有行业领军者的风范。

而由此丧失的可能远超估计。在通信产业与IT产业的竞争中,电信运营商有机会成为ICT产业的领导者。因为云计算将使现有的IT产业链发生巨大改变,传统的IT产业链包括设备供应商、软件开发商、代理商、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等。运营商一直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末梢和边缘。而云计算有望使电信运营商成为整个IT产业链的中心。

如果电信运营商能够成功搭建起云计算服务平台,面向用户提供基础设施、软件、IT资源等多种服务,那么客户将转向电信运营商,而不是传统的IT企业。这样代理商、系统集成商和服务提供商的生存空间将不可避免地被挤压。电信运营商与设备/软件厂家成为云计算时代产业链的主角。不过这个过程注定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其间必然伴随种种矛盾冲突。而最可惜的是,电信运营商没有能够成功协调这种冲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云计算查看更多>电力信息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