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企业正文

浙江运达在风电市场平稳期发力

2011-06-22 09:15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运达风电风电机组风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还坚持不坚持自主研发?

在1.5兆瓦和2.5兆瓦机组的完全自主研发之路上,运达付出了代价,面对竞争渐趋白热化的风电市场,运达还坚持不坚持这个方向?

俗话说,有失必有得。运达在前期自主研发阶段积累了大量核心技术和人才,使他的脚步走得更加稳健。

“引进国外技术是不可能引进最核心部分的。比如,风电机组的功率曲线等特性通过引进可以直接获得,但风机设计中重要的源代码、载荷计算、控制系统等领域不可能知道。这就像做一道数学题,我们可以直接买来答案,但这道题是怎么做出来的还是不知道,将来遇到同样的问题,仍然无法解决。”斯建龙对本报记者分析其中所得:“自己搞研发,如果风机有故障,我们很容易知道是哪里的问题,解决起来时间很短,风机的可靠性很高;另外,运达风电的样机调试时间是很短的,一般不到一周,这在业内是很少的,就是因为我们搞自主研发,对风机更加熟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举个控制系统的例子,由于运达拥有了 1.5兆瓦机组的的所有核心技术,可以根据实际经验和业主的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控制系统。首先,可提供对风机箱式变压器信号的监控接口,连接风机外的箱式变压器信号,并将其通过通讯方式传送到监控室,方便业主统一管理并节省购买箱变监控的开支;其次,可根据业主的不同要求,通过更改逻辑控制或程序参数,使控制系统能满足各种对信号和通信接口提出的要求,如门禁信号、烟雾传感器控制等,为风机状态检测和各种测试子系统提供风速、电压、电流信号通信等开放接口的要求。

1.5兆瓦机组自主研发的积累,为运达在2.5兆瓦机组的研制道路上扫清了很多障碍,从立项到2010年样机出产,只用了两年时间,体现了厚积薄发的优势。

中国风电市场的发展速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企业间的你追我赶就像军备竞赛,2.5兆瓦机组问世不久,5兆瓦、6兆瓦机组在2010年和2011年相继涌现。马拉松赛程还未过半,似乎就要演变成百米冲刺了。运达如何应对这样前所未有的挑战?5兆瓦机组还走不走完全自主研发之路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了面前。

“通过1.5兆瓦和2.5兆瓦机组的研发,运达掌握了核心技术,自主研发5兆瓦没有问题,但我们也得兼顾市场需求,在自主搞技术的同时,我们考虑,少一点书生气,多一些市场意识,所以这次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开发,运达联合了德国Aerodyn公司,力求在速度上有所突破。张国宝主任在来运达考察时也说过,自主研发也未必一定可取,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同是5兆瓦,运达有什么不同?

风电机组大型化是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各个企业都在搞,这会不会导致风机的趋同化。按照运达的说法,同是5兆瓦,运达却有不同。

叶杭冶对本报记者解释:“与直驱相比,6兆瓦以上机组从技术上来看,目前问题很多,不太现实。双馈式发电机,变流器直接连在转子上,不太可靠。运达采用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加上全功率变频的设计,并更新传动系统,吸收了直驱和齿轮箱传动两者的优势,使载荷分散到机架上,而不是全部传到齿轮箱上,齿轮箱只承受扭矩,减小了齿轮箱故障率,机组可靠性可以大大提高。”

运达5兆瓦机组最核心的目标是可靠性,并准备只研发海上风电组机,这是运达5兆瓦的另一个特色。

斯建龙对本报记者表示:“其他公司的5、6兆瓦机组大多为海陆通用机型,我们认为,陆上风机安装5兆瓦以上机组过大了,所以只研究海上机组,海上机组对风机可靠性要求很高、施工比陆上风机复杂得多,所以运达的5兆瓦机组的核心目标是可靠性。”

班长不是‘官’——戴景魁在检修机械部件

班长不是“官”——戴景魁在检修机械部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运达风电查看更多>风电机组查看更多>风电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