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会议正文

王聪生:电力与IT的发展与融合

2011-06-24 15:29来源:www.chinapower.com.cn关键词:王聪生信息技术IT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王聪生: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尊敬的姜秘书长、沈院士,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跟大家讨论的问题是电力和IT的发展与融合。大家知道我们这几年应该说无论从电网还是发电,实际上电力技术的迅猛发展和IT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慢慢的融合到一起了,它在什么方面开始融合?另外它在哪几个方面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今天我来跟大家探讨一下。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未来能源电力技术的发展。

第二,业务技术与电力企业的信息化。

第三,电力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磨合。

关于未来能源的发展,介绍一张图,这张图是过去100年,世界能源结构发生的变化,这张图是从1860年开始,正好是发明内燃机,内燃机工业化的时间表。到了蒸汽机的发明,1790年,瓦特蒸汽机,到后面煤炭越来越多,传统的物质能源,大家可以看到这条线和煤炭这条线,新采期到煤炭期有一个交点,能源依赖不光是农耕的阶段,到了煤炭的应用,煤炭应用是新技术的开始,这是第一个发展时期。

第二个发展时期是内燃机发明,1860年,到后面的石油,石油和煤炭,1960年,一个能源从1%上升到50%,这个替换周期平均100年,这100年从这两张图得来的。说明凡是涉及能源的问题,都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内燃机的时候,像过去火车蒸汽机到发展成内燃机以后,整个工业装备,或者老百姓说的汽车,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是关于未来能源结构与消费的变化。

第二张图,未来能源系统的发展与,这是欧盟共同体,JRC,未来能源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做出预测,可再生能源比重不断增加。有几个时间点引起重视,2020年,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可再生能的比重将是20%、30%、40%、52%,到2100年将占86%。给能源局做科技发展规划的时候,拿到这张图就感觉不可思议,怎么可能达到86%。这86%里面,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占到60%,这个就是能源的发展机会,所以从我们整个能源系统的变化来看,整个能源结构朝一个什么方向发展。从整个能源结构发生这样变化以后,未来的能源系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是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风能,将来的一次能源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另外终端能源的消费,将以电力为主,上次我们编规划的时候跟石油石化的同志开玩笑,我说100年之后就没有你们了,为什么呢?化石能源枯竭以后,绝大多数能源代替来源是风能和太阳能,风能和太阳能不可能用风直接造成油,也不可能用太阳能造成油,直接利用电能。所以终端能源将以电力为主。这样电网就将成为能源生产、分配和利用的工具,能源系统将以电网高度整合。

我们这次主题就是信息技术与智能电网的发展融合,整个电网本身未来可以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体现在几个方面:

1、能源生产发电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1.1这个变化体现在能源密度低,无论是风能还是太阳能,它的密度比煤油低得多,主要是从固体、液体向气体和光转变。

1.2、能源资源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

1.3、发电机组不具有传统水轮机或汽轮机的组机械惯性。

2、能源分配或输配电方式的重大变化

2.1大容量远距离电力输送与分布式电力技术将平行发展

2.2电网结构将发生变化,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将发生重大变化。就像刚才说的很多惯性没有了,对电网的稳定性提出一个重大挑战。

2.3信息技术、新材料、纳米技术、储能,特别是储能,在“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里,储能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提出来。这里面就要解决间歇式能源不稳定问题,电网就需要有大量的储能装置,也可以是分布式的,不一定是集中式。

3、能源利用终端用户方式的重大变化

3.1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消费系统(如汽车、热力系统等)将以电力为基础,同时电网的负荷特性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3.2电力需求方同时可能是电力供应方。这个很重要,日本有一个新支线,很多老百姓屋顶上面有太阳能,这个太阳能可能白天家里没人,他直接上网,用户不再是一个负荷用户,还是一个电源供应方。

太阳能分布采集和就地利用,为什么太阳能在能源系统里面会有这么大比例?去年5月份,有一个阳光动力,瑞典的一架飞机,这个太阳能飞机肯定就是白天有太阳的时候能飞,晚上就飞不了,它不是。这架太阳能飞机昼夜可以运行,明年2012年环球飞行,不落地。这个新闻说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我们目前的太阳能采集技术效率已经相当高了,因为大家知道航空动力要求比较大,既然能带动飞机,而且是载人的飞机,这个可以做到,其他很多应用都可以做到。

第二点,储能问题解决了,就月一个400公斤的铝电,这样看有人说太阳能发电成本高,但要分布式利用,就地采集,太阳能成本就不一定高了。但是你如果把太阳能采集装置放到了宁夏,甚至更远的地方,再把这个太阳能通过输送电路输送一公路,这样成本就高了。所以太阳能发电成本高还是低取决于你离负荷中心远还是近。

另外就是风电,这是08年的数据,09年和这个一样,我们国家到了去年一度成为光电增长最快的国家,超过美国。风电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

再就是核电,核电,这次福岛核电站对我们的核电影响大不大?核电审查的时候是在我们这儿通过的,福岛核电出事以后,我们审查任务马上下来了,当然影响也不是那么严重,主要是内部核电,真要是发生类似于福岛这样一个自然灾害,影响会很严重。所以现在核电这块是很重要的。核电到今年1月份6号,能源工作会有一个数字,我们现在核准的十个核电项目,一共28台核电机组,预计到2020年达到2292万千瓦,总的来说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由于能源结构需要调整,所以影响不会太大。

第二,信息技术与电力企业信息化

在座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我们怎样把信息技术和我们的企业管理和我们信息化联系在一起。当大十七大就提出来了,全面重视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首次作为五化之一,提到国家形式。另外就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句话更重要。实际上我们的工业很多是大,但是不强。

按照我们的企业IT部门成熟度的划分,正好是去年10月份和国资委组织了一个培训,这个模型是上次培训班里出来的,这个培训很能说明问题,企业IT或者企业信息化,他究竟要把企业IT部门的定位是什么,这个定位就反映了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一个定位就是我们右边这个图,IT为企业提供了技术,使之工作效率提高,这是最初对IT技术的一个认识。第二,IT部门已经成为企业服务提供商,这也是我们所谓信息中心这个阶段。第三个就是对于企业来讲,IT就是竞争的命脉。08年美国人给了一个词,叫做BT,这个BT描绘的我们所说的IT就是企业的命脉,既然是企业的命脉就要和你的业务融合在一起,就和我们十七大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相一致的。

我们看一下这三个IT部门不同阶段,它对于不同行业发展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过去我认为已经发展到BT的企业,肯定是电讯,因为电讯主要应用的都是计算机技术。现在和信息化融合最好的就是银行和保险业,银行和保险业它的BT是52%,已经属于BT阶段的企业,已经达到了52%。电信只有50%,媒体和娱乐,像咱们这种很多数字化电影等等,它实际上也只有47%,保险44%。对于能源电力这块,能源与公共事业,只有32%,从整个行业来讲,我们属于能源行业的,应该说在信息化这个发展阶段上,可以说只是居中,还到不了先进的水平。

这里面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就是银行,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汇丰银行的客户,如果有的话,你就能够感觉到银行他是怎么样做到BT的。汇丰银行在全球是30万员工,在76个国家里面超过1万个办事处,他的客户是一亿一千多万,它的客户都是高级客户,他在中国没有一家储蓄表,但是有很多客户。这个客户是你到任何一家银行你存款,都可以转到汇丰里面去,而且这些手续费,甚至包括你在银行外面停车场的停车费都会报销,所以他并不需要开那么多网点,只需要他这个系统,叫做oneHSBC,我这个汇丰银行叫做持有银行执照的IT组织,他09年的投入是65亿英镑,年度信息化投入65亿英镑,信息开发人员两万多人,投入比微软多,开发人员比微软多,我投入和开发人员都比微软多,我还不是一个IT组织,所以他把他自己称为持有银行执照的IT组织。说明,你在定位企业信息化的时候,关键在于你把它定位在什么地方,如果是把它作为企业的核心,这个时候对于BT来讲,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变革的与IT支撑与保障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是促进的关系。

第三,电力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大家看一个图,爱迪生与贝尔,他是电的发明,把电应用于工业,他发明了以后到现在,到本世纪初已经100多年了,贝尔发生电话的时间和爱迪生是差不多的时间,到本世纪也是100多年了。这时候他们两个对话爱迪生就很自豪,尽管100多年过去了,我这个电网还看得懂,无非就是发电,变电升压之后再发电。但是现在贝尔就很困惑,贝尔的电话机就看不懂了,到了智秀这种媒体就更看不懂了,这是美国能源部上的一个比喻,按照bridge,未来电网的发展就是让爱迪生看不懂,什么叫爱迪生看不懂?你这个用户,既是电源的使用方,同时也是电源的供应方,这是爱迪生看不懂的。智能电网的网格图形就看不出哪个是用电的,哪个是发电的。

信息化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欧洲白皮书写的比较确切,分成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孤立的电力系统,所谓E阶段,那个时候计算机还是一个模拟计算机,类似于四五十年代,就是E阶段。

第二阶段I智能通讯,包括我们才COT的时候,姜局长说能不能把未来安全问题弄成手动的,不是自动的,离开自动系统以后,确实没有任何一个人具有这样一个反应速度,所以这个阶段称之为I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I+E阶段,E的信息传给I,I的信息支撑了E,这就是双向交互的阶段。未来是叫I+E的阶段,什么是I+E的阶段?就是我们这边的笔记本电脑,笔记本有一个电源,过去这个电源有一个变压器,要从220变成20几伏,变成电流。现在电源里面的变压器已经没有了,这个电力你很能讲是E能还是I能,而且这个电力器件不光是对计算机这样一个系统,小功率都有。在这方面,我们正在朝着所谓的E和I融合的阶段去发展。

智能电网的基础,实际上就是电力+电子,要是刚才把E和I之间的关系,就是电力和电子,就可以使得信息共享,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信息共享。

第二是灵活介入,不管容量是多少,都可以实时的介入到网中来。

第三是自愈高效。

信息技术与电力技术的融合,结构与标准,高级传感与测量技术,通讯技术、芯片技术、电网的信息平台、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技术、预测与故障预警技术、高级计算仿真与决策。

要从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看待电力的信息化,信息化需要与管理融合,与业务融合,与生产融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