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综合正文

电价改革制度设计的思路

2011-06-29 13:07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电价价格杠杆电力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价应体现价格杠杆作用,在电力生产、消费过程中引入市场化的价格机制,通过价格杠杆调节电力需求,促进消费性节能;通过价格杠杆激励电力投资、电源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促进生产性节能。为此,需要完善电价结构和电价机制,构建节能电价体系和市场化的节能电价形成机制。

上网电价本质上不属于电价范畴,而是发电成本。电能上网需要电价基于两方面的制度设计:一是限制独立发电商开展零售业务;二是电力运行以电网为中心,其基本制度背景是现行的“单一购买者”电力市场模式。但无论是上网电价还是发电成本,都不影响它们作为节能杠杆促进发电环节节能的制度安排。

输配电费用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支付给输配电网投资者的投资成本与收益;二是输配电网线损形成的电能费用。因此,输配电价既要有利于引导投资、保障电网企业获取社会平均利润,又要有利于节能、使得电网企业旨在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降低输配电线损的行为有利可图。

区别于上网电价、输配电价作为节能杠杆主要面向电力生产,销售电价作为节能杠杆主要面向电能消费。销售电价节能杠杆的作用领域涵盖农业、工商业和城乡居民生活。在“批发竞争”或“零售竞争”电力市场模式下,销售电价是电力节能杠杆发挥作用的核心。

具体说来,上网电价节能杠杆作用途径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上网电价首先要着力于电能的长期供给,要有利于引导投资,促进电力行业扩大再生产还要有利于引导技术进步,促进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从短期供给看,在发电能力充裕条件下,应通过降低小火电机组上网电价,实施歧视电价,促进系统节能;二是上网电价作为节能杠杆应该向生产要素价格延伸,即煤炭价格和资本价格;三是上网电价作为节能杠杆还必须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抑制小火电发展,促进电源结构优化;四是减少厂用电量,减少厂用电量、降低厂用电率是发电企业的节能责任。

从输配电价看,通过“输配电标杆电价”促进电网企业节能的主要途径有二。

一是输电差别电价。针对不同电压种类、电压等级设定不同的输电价格有利于引导电网投资和输电环节节能降耗,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建设主要功能应定位在电能输送而不是电力联网。

二是分布式供电电价。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统能够实现热电冷三联供,又没有输电环节、节约了线损,将成为未来电力供应的有力竞争者。输配电价格设计应反映这一发展趋势,制定独立于电网企业的分布式供电电价。

销售电价是电力行业价值实现的核心,也是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电的重点,作用途径体现在普通电价、电质电价和差别电价(分类电价)。

总体上,节能电价体系涵盖上网电价、输电价、配电价、销售电价4个环节9条途径。近年来,我国能源供应紧缺、环境压力加大等矛盾逐步凸显,煤炭等一次能源价格持续攀升,电力生产成本也随之上涨,但居民电价的调整幅度和频率均低于其他行业,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而造成用电量越多的用户,享受的补贴越多,既没有体现公平负担的原则,也不能合理体现电能资源价值,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电价节能杠杆发挥作用取决于电价水平,也就是在现有物价总水平下电价所具有的调节头寸。从电力生产者角度看,电价水平取决于电力行业(发电、输配电)的投资收益水平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差距以及不同电能产品(如水电、火电)的投资收益差距,差距越大调节头寸越大。从电力消费者角度看,电价水平取决于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和需求价格弹性;由于电能商品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电价水平的调整必须兼顾CPI和PPI。

此外,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问题和能源比价问题,未来电力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将承担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配额,不同能源品种之间可以互相替代,电价节能杠杆发挥作用还取决于不同能源品种的价格差异,节能价格杠杆设计必须在不同能源品种价格间取得平衡,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按照“等热值等价原则”平衡能源比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价查看更多>价格杠杆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