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企业无法离开IT及电能 信息化当以人为本

2011-07-13 15:44来源:中国计算机报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信息化IT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回归到由人来驱动业务这一企业经营的本源,在流程应用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从而应对复杂而剧变的企业运营环境。

如今,就像企业片刻不能离开电能一样,企业也无法离开IT。如果不是违章操作,人们难以听到企业在用电上出现麻烦。然而,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遭遇失败的案例却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因为电力能够提供给企业的仅限于动力和照明层面,而IT则深度介入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

很大程度上讲,现代工业社会以规模经济为特征的生产方式,源自福特在1913年首次将流水线用于汽车制造。流水线的生产方式替代了传统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给福特带来的是傲视同行的生产能力、更低的制造成本和更高的员工工资。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追求产量最大化的生产方式固然让福特最著名的黑色T型车累计生产高达1500万辆,但生产流程的刚性也造就了T型车颜色单一和款式单一,而且忽略了生产者的个体特征,安装车轱辘的工人周而复始的动作就是拧螺丝。而斯隆领导的通用汽车顺应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多品牌方式后来居上。如今,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不仅可以定制化生产,更是赋予一线生产者能够干预流程,甚至根据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停止生产线运行的权利,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丰田也一跃成为汽车工业的翘楚。

毫无疑问,以ERP为代表的基于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应用,以其对事不对人的流程刚性在改进国内企业的传统管理、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的同时,也使得不同流程之间的信息难以共享,从而造成了企业信息孤岛。更关键的是,基于流程的应用只能处理结构化的数据,而对占到企业八成信息量的语音、视频、邮件、传真、办公文档等非结构化数据则无能为力。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化石能源与矿产的逐步稀缺、以福岛地震为代表的突发事件增加了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产业的全球化配置和新技术引发的产业升级与产品更新换代,更加剧了市场竞争,加之企业自身对产品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发展诉求,更加凸显了人的创造力和协同机制在应对复杂而剧变的企业环境中至关重要。

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回归到由人来驱动业务这一企业经营的本源。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挖掘与人密切相关的非结构化数据和散布在各个流程中的结构化数据的信息价值,来降低环境的复杂度;通过商业智能按照员工的职责为全体员工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通过Web2.0方式增进与客户的关系;通过协同机制来整合员工、合作伙伴的创造性和执行力。当然,一个敏捷的动态企业信息基础架构则是这一切的基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信息化建设查看更多>信息化查看更多>IT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