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LED照明市场陷入价格之战

2011-08-17 14:08来源:OFweek半导体照明网关键词:LED节能减排耗电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LED照明的“节能”烦恼

节能减排已然成为当今以及未来中国社会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之一。前不久,为完成“十一五”规划中的减排任务,一些地区甚至采取了“拉闸限电”等非常手段。当人们为节能减排“绞尽脑汁”之时,LED以其显着的“节能减排”效果正悄然掀起一场新的革命。

LED产业“大爆发”

多年来,发达国家纷纷重金扶持LED照明产业发展。1998年,日本斥资60亿日元启动“21世纪光计划”;美国从2000年起投资5亿美元实施“国家半导体照明计划”;同年,欧盟也宣布启动类似的“彩虹计划”.

我国LED产业起步于1970年。2003年6月,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科技部首次提出发展半导体照明计划,由此拉开了我国LED照明高速发展的大幕。

中国LED销量的首次快速增长,是从2003年城市交通信号灯大规模置换开始的。仅信号灯这一项,就带动当年我国半导体照明市场61%的高增长。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我国的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芯片的制备、芯片的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深圳市、南京市等各大城市也纷纷响应号召,斥巨资组建产业园和产业基地,并颁布相关产业发展规划。

据工信部电子产品司副巡视员关白玉介绍,随着国内LED技术进步步伐的加快和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已经成为LED照明产业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北方地区、江西及福(州)厦(门)地区四大照明LED集聚区。

目前,LED主要应用于一些特殊领域照明或特种照明市场,如景观照明、工矿照明、背光照明、汽车照明、铁路照明以及政府在大力推广的路灯照明等,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据统计,2008年,LED背光源在平板电视、笔记本等市场占有率超过20%,2009年超过50%,2010年则达到70%以上。正因其广阔的市场前景,LED产业近年来在国内迅速升温。

近两年,由于利好政策的推动,LED产业来了一个大爆发。现阶段,从事该产业的人数达5万多人,研究机构20多家,企业4000多家;其中上游企业50余家,封装企业1000余家,下游应用企业3000余家。

LED的这次爆发,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2008年12月科技部提出的开展“十城万盏”LED应用试点示范城市的思路。今年3月16日,科技部高新司把原来的10座城市改为21座。这些城市未来将获得中央补助,在公共空间如道路、隧道、停车场与加油站等地方,安装LED照明灯具。

为了加快我国LED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2009年联合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为我国LED行业发展勾勒出了一个光明的前景:2015年,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经过逐年提高以后,功能性照明达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达到50%以上,景观装饰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组首席专家徐坚日前透露,根据“十二五”规划,半导体照明工程到2015年芯片国产化率将达70%,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相关企业面临着巨大商机。

市场陷入价格战

然而,在此种光环的背后,却是一番让人忧虑的景象。广东省有关部门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和欧洲的LED企业,拥有80%以上的LED芯片核心技术专利,而国内同类企业拥有的同类专利不足10%.

长期以来,LED上游外延片和芯片市场核心基础技术,被国外几大产业巨头如日亚、丰田合成、Lumileds、Cree、Osram等垄断,占据整个产业链70%左右的产值,这也使得我国LED产业链的结构十分不合理。

据了解,LED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研发生产、外延片生长、LED封装及LED应用等。前两者属于上游产业,利润约占整个LED产业的70%;后两者分别属于中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利润很低。

由于起步较晚,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国内LED产业无论市场规模还是技术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核心专利缺乏,特别是最关键的白光、大功率LED灯的热平衡问题、持久高效的荧光粉等专利,一直被欧、美、日垄断,压制着我国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LED相关企业已高达数千家,但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不多。当前LED产业热在表面,很多小厂技术研发力量薄弱,多是买件组装,其芯片技术多从国外购进,有的企业甚至在LED灯上装上风扇来散热。

据了解,国内LED企业的规模小,大多没有超过100kk/月产能(1kk=100万颗)。我国上游产业的参与单位(特别是科研院所)都想建立自己的产能,但起始阶段产能都不大,整个产业资源分散,没有规模,造成企业只能单个从国外进口价格高昂的芯片、议价能力低的状况,使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LED灯的价格比传统钠灯昂贵,一次性投入较大,使得地方政府不敢大胆投入,导致LED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速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在国家的政策导向下,地方政府近年来掀起了抢建大型LED生产基地的浪潮。但国内LED企业普遍规模小、技术薄弱、产品质量差等成为阻碍我国LED发展的不良因素,这样往往使市场陷入了“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之中。

“显然,LED企业的恶性竞争必然会降低市场消纳产能的能力,甚至有可能摧毁刚刚建立的市场信心。同时,企业资历各异,产品良莠不齐,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的信赖度,也往往导致LED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广东LED产学研联盟秘书长周村不无忧虑地表示。

对此,关白玉强调,为了推进LED产业健康、科学、有序地发展,应做好“十二五”LED产业的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产业政策,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制定好相关技术标准;加强产品检测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建立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业链的互动,促进产业链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LED在各领域的应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