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至高无上的利益》拍摄随笔

2011-08-25 23:09来源:陕西宝鸡供电局作者:薛宝弟关键词:陕西宝鸡供电局至高无上的利益拍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月24日,由国家电网公司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拍摄制作的电视保密教育警示系列剧《至高无上的利益》在辽宁正式开拍,本片内容全部取材于曾经发生过的、真实的窃密泄密案例,以人物原型为基础,采用栏目化的表现结构,对国家《保密法》宣传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剧组抽调人员,我和西安供电局车长安、延安供电局李延铎有幸参与了本片在辽宁一个多月的拍摄,从导演魏世平和国网英大传媒影视中心各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电视剧拍摄的专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受益匪浅。

第一次“触电”经历

在参与本片拍摄之前,我一直在基层供电企业从事电视新闻宣传工作,10多年来,也曾独立撰稿、拍摄、制作企业电视专题片70余部,但参与电视剧拍摄却是头一次,未免有些压力。接到拍片通知后,6月22日,历经27个小时的旅程,我们抵达沈阳,在北辰酒店见到了英大传媒影视中心主任吴石光、导演魏世平、副导演喇国玺及剧组各位老师,剧组的热情接待让我们倍感亲切。

魏导向剧组热情的介绍了我们三个陕西省电力公司外援。纵观剧组,除过吴主任、魏导演、摄像刘宇鹏有过工作联系外,摄制组其余八位老师均是第一次见面。为了尽快熟悉人员和环境,晚饭时,我向剧组老师及出席开机仪式的领导们一一敬酒,原以为自己是来自西凤酒的故乡,七八两不醉,但头回喝东北老龙口酒,光图口感没考虑酒劲,不知不觉喝多了,醉意朦胧中,拉着魏老师的手不肯放。室友延铎扶我回房和衣而眠,一觉懵到天亮。第一次不知深浅的醉酒,让我觉得很懊悔,决心在后面的行程中以此为戒,好好表现。经过精心筹备,24日上午的开机仪式庆典圆满落幕。接下来紧锣密鼓的工作充分展示了魏世平老师作为一个电视剧编导强大的工作能力和独特的个人魅力。上午11点召集所有演职人员开会,明确12集剧情拍戏的场地和演职人员责任,仅用一个小时安排完所有拍摄任务;从24日下午开始,利用两天时间,马不停蹄跑遍了沈阳、铁岭、鞍山、营口、抚顺、本溪六个城市的所有拍摄场地,为正式拍摄赢得了时间、打下了基础。

6月27日上午,第一集《丢失的公文包》正式开拍,魏老师让我和制片主任王冠一扮演片中主角张经理的助手,共有四场戏。第一个镜头场景:酒店电梯口,我们和张经理一一握手,欢迎参加会议,并祝贺他们的项目取得成功。第一次“触电”,所有灯光、摄像机、人员的眼神都对准我们,难免有些紧张,和张经理握完手,我和冠一便站在那里不动了,“和张经理继续说话呀,不要傻站着不动,脸上要有表情……”魏导不由分说,上来给我们三人一顿训斥。按照导演的思路,画面要生动自然、符合逻辑,就必须保证画面中的每个人都要有动作,即使脚本中没有明确,演员也要自然表演完整。噢,原来如此,几次实践下来,我们终于领会要领,完成了任务。

这位先生“思想很高”

在沈阳拍戏期间,剧组先后在酒店、街道拍摄了第一集的大量镜头。魏导对镜头的要求堪称精益求精。他对镜头的理解是:电视剧是用画面语言来说话的,因为有人物、有对话、有情节,所以电视剧的镜头要运用推、拉、摇、移、跟的多角度、多层次动态关系镜头,充分反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典型命运,与专题片拍摄有很大区别。正因此,拍摄过程中,一段剧情、几句对白往往要从大景、中景、近景、特写四种景别从不同角度拍摄好几遍,对摄像和演员都是严峻的考验。酒店里、会议室、行车中、大街上,都留下了剧组工作的足迹和汗水,大家一遍遍地拍,直至达到拍摄要求,导演喊“OK”为止。

历经两天的辛勤工作,第一集的大部分镜头终于拍摄完毕,为了庆贺开场戏拍摄成功,6月28日晚,辽宁省电力公司新闻中心董北一带剧组去了一个朝鲜人开的“牡丹馆”就餐。席间,貌美如花的朝鲜族姑娘不仅是服务员,而且能歌善舞,领班金成心刚给我们点完菜下单后,便在一楼大厅身着朝鲜族服装亮起了歌喉,一曲曲《好日子》、《山路十八弯》、《阿里郎》等耳熟能详的中朝民歌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

“歌唱得真专业,舞跳得非常棒,她们一定是专业演员!”早前搞过音乐的魏老师慧眼识真,一下子看出了姑娘们深厚的表演功力。细问之下,她们果然是来自平壤艺术学院的专业演员,当得知我们从北京远道而来,她们还专门演唱了《我爱你中国》、古筝弹唱《南泥湾》、朝鲜木偶舞等节目,精彩的演出赢得了阵阵喝彩。高兴之余,魏老师也即兴献艺,用手风琴现场弹奏了朝鲜歌剧《血海》插曲和《卖花姑娘》等曲目,大家还一起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伟大的金日成主席》等展示中朝友谊的歌曲。看到魏老师对朝鲜音乐这么熟悉,金成心用中国话赞扬魏老师“这位先生‘思想很高’”。

铁岭之行

6月28日,剧组从沈阳转场,前往“全国最大的城市——铁岭市”(赵本山小品语)。按照惯例,,魏老师再次利用一下午时间在铁岭供电公司察看了拍摄场地和道具,当晚回到住处又对照剧本,细化分镜头拍摄方案,一直工作到深夜。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深深感染着剧组的每一个人。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本片能否在今年10月1日前完成摄制任务,为国庆62周年、国家《保密法》颁布实施一周年献礼,作为导演的魏老师压力最大。

29日早上7:00,在铁岭供电公司职工还未上班就餐之前,魏老师便带领剧组在该公司职工食堂架起了摇臂、摆好了摄像机位,等职工们陆续就餐时,三位主角入场,本片第八集《忙人老马的倒霉事》第一组镜头正式开拍,该集共有31组镜头,拍摄难度较大,内容反映的是一国企办公室副主任老马按单位要求在处理一批旧计算机时,没有事先清除每台计算机里的涉密信息,擅自将涉密计算机卖给旧货市场,违反了《保密法》,本人受了处分。

摄制组在铁岭供电公司职工食堂、办公楼、家属区、篮球场辗转拍摄。由于剧情复杂,反映人物内心变化和表情的戏份较多,加之演员们都是供电企业职工本色演出,没有专业的表演基础,就连主演老马的英大传媒影视中心资深摄像房赜老师在演出时都有些紧张,所以拍摄过程并不十分顺利。面对这些难点,魏老师耐心的给大家说戏、对台词,一遍不行两遍,直至让演员找到状态、全身心入戏,达到最佳效果才“OK”。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演员们逐渐找到了感觉,原计划三天的拍摄任务两天高效完成。

与国网电视明星的“零距离”

7月1日,剧组从铁岭出发,转场到全国著名的钢都鞍山拍戏。按照拍摄计划,需要在鞍山一周内拍完第六集《失控的游戏》、第十集《不设防的嘴巴》和第十一集《哥们儿的陷阱》三集戏,任务非常艰巨。

当天晚饭时,我们见到了三集戏的主角、《国家电网电视周刊》三位著名的主持人谢南希、刘遐、张雪霏。为了拍戏,他(她)们放下手头忙碌的工作,从北京坐火车赶往沈阳,又从沈阳改乘汽车赴鞍山,一路马不停蹄、风尘仆仆,抵达住处时已是晚上8点,剧组晚饭已近尾声。“真帅,真人比电视里更帅!”车哥边吃饭边和谢南希打招呼。实话说,对于我们这些基层电视新闻工作者来说,能和中国传媒大学科班毕业的三位专业新闻主持人“零距离”接触,确实非常荣幸。三人非常随和,谢南希大哥戴着眼镜,白净的脸庞有若央视白岩松般的气质;刘遐大姐反应敏捷、快人快语,吃饭说话“两不误”;模特般长相的张雪霏是新人,优雅的谈吐透露出专业演员的灵秀。

第二天上午,魏老师和副导演喇国玺去看拍摄场地,辽宁公司新闻中心叶鹏台长则带领我们剧组其他人员一起去鞍山著名的千山风景区游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千山是长白山南部的余脉,主峰因为有一座天然形成的形似弥勒佛的坐像而闻名,加之“南有黄山、北有千山”的广告语吸引,大家决定上山一睹佛像尊荣。这一去不当紧,由于缆车正在检修,海拔七百多米的千山需要我们用脚步丈量。烈日当空,刚爬了一会,我和车哥便气喘吁吁,我俩都是80公斤以上的吨位,全身早被汗水湿透,谢南希、张雪霏和仲秋都是轻便身材,显得毫不费劲。不一会儿,就剩我和车哥、刘遐三人断后。

山太高了,行至半山腰,面对八九十度的陡坡,刘遐胆怯了“不行,我上不去”。“来,我扶着你”车哥身高臂长的优势得以发挥,他肩背照相机,一手抓着栏杆,一手扶着刘遐慢慢往上爬。同行的鞍山公司新闻中心有位大姐坚持每周爬山一次,长期的锻炼使她健步如飞,爬山如侠客探路。“没事,这个台阶爬完,前面一转过弯就到了”在她的鼓励下,我们觉得希望就在眼前,于是一鼓作气,一步两个台阶的前进,至峰回路转处,“弥勒坐像”赫然在左侧对面山边显现。“哇,到山顶了!”我们兴奋起来!“这是半山腰,不是山顶,主峰台阶在前面,不远了”大姐继续鼓励。“还爬呀?”刘遐似乎快撑不住了。看着同样满头大汗的我,车哥悄悄对我说,“这是在考验我们的意志,我们出来代表陕西电力,山再陡我们也一定要爬到顶”,路旁栏杆边稍事休息,我们再次上路。

也许是佛心所动,看着真正的山顶,刘遐好像也不累了,我们三人你扶我搀加快了步伐,半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山顶,和前面的叶台、谢南希、张雪霏、王敬琮、仲秋们胜利会师。

一根冰棍、一瓶冰水下肚后,终于凉了下来,看着高大的弥勒山顶和周围层峦叠嶂的杉林,我们一起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会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享受着天然氧吧迎风拂面的惬意。我问刘遐,“上山时你老说累,怎么到后边越爬越起劲”?车哥插话说“关键是腿脚活动开了,才会越爬越有状态,我们平时都太缺乏锻炼了,所以稍微一活动,一出汗就觉得累,爬到最后,浑身湿透,就不累了,对吗,遐姐”。刘遐点了点头,我说,“哎呀,还是车哥厉害,有见解、有深度,就像冯巩、牛群在相声里说的,当你们女同志面对困难时,嘴里虽说‘这可怎么办呀’,其实压根就没往心里面去,是吗”。刘遐笑着赞同。

12:40分,我们爬完千山,准时返回宾馆,魏老师已看完现场在餐厅等我们,看到我们个个汗流浃背,魏老师笑说“你们太缺乏锻炼了,干我们这行,一定要有坚韧的意志和良好的体格,你们累成这样,下午还能工作吗”?大家齐声回答,“绝对完成任务”。午饭后洗完汗衣、稍事休息,下午14点,忙碌的拍摄又开始了。

敬业的“老头儿”

在剧组,大家都亲切的称魏导为“老头儿”,一是因为像他60多岁高龄,现在仍然痴迷于电视编导的人不多;二是因为他是大家心目中的“头头”。来国网公司前,魏老师曾在中央电视台干过多年,是国家一级编导,由他编导的多部作品获国家级新闻奖,最有名的当属80年代的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来国网公司后,“十一五”期间,公司的所有电视专题片、纪录片、电视剧均由他亲自编导,多部作品荣获国家级电视新闻奖项,今年国网公司“两会”文艺演出总导演也是他。

在鞍山拍摄的一周中,我们感受最多的是魏老师对工作的敬业和吃苦精神。有次在一酒吧拍戏时,魏老师脚下打滑一不小心踩在酒吧水景槽里摔倒,脚腕扭伤,大家急忙扶他起来,脱下鞋袜,帮他看伤,想着戏估计拍不成了。谁知,魏老师坐在凳子上揉了一会脚腕,贴了一张膏药,甩了甩胳膊,换上酒店拿来的一次性拖鞋,硬是忍着疼痛,踉跄着站起来,拿着喇叭继续开始拍戏。在“老头儿”的感召下,演员们拍得很认真、很投入,每个镜头几乎一次到位,没有返工。拍完戏晚上吃饭时,鞍山局新闻中心主任张峰姗姗来迟,经询问,原来张峰主任因为儿子刚拿上大学录取通知书,请学校老师吃饭来晚了。我们方才得知,为了不影响拍戏,张主任连儿子考大学的事都撂在了一边,天天陪着我们忙剧务,顿生歉意。而张主任却说,“魏老师负伤带病都在工作,我家里的这点事算不了什么”。大家纷纷给张主任敬酒祝贺,由衷地赞扬他公而忘私的敬业精神。

他们的敬业带动了整个剧组的工作效率,一周来,我们在鞍山市区街道、宾馆、供电公司办公楼、餐厅连续忙碌工作,没有一个人在拍戏中掉链子。在拍《失控的游戏》中,某研究院的院长秘书谢成(谢南希饰)因为痴迷网络游戏成瘾,在涉密计算机上擅自安装互联网上下载的游戏软件时,将“木马”窃密程序安装到涉密计算机中,带来泄密隐患,受到了行政记大过、调离工作岗位的严肃处理,神情恍惚的谢成傍晚在大街上行走,差点被汽车撞倒。拍这场戏时,傍晚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群众像看大猩猩似的将拍摄现场包围。有的群众不理解,张口谩骂,说我们影响了交通秩序,魏老师就一边给演员说戏,一边耐心给群众劝说解释、疏导交通。当时我真感慨,干哪行都不容易啊!

镜头前,南希大哥也全力投入,依维柯车刚驶过来,他便一头栽向车头,“吱——”随着一声刺耳的刹车声,车停了,大家惊出了一身冷汗。鞍山局司机李涛猛地打开车门,按照台词用东北话笑着对谢南希说“早(找)死呀,生(神)经病儿!”魏导火了,“你笑什么,一点都不真实,骂人都不会,重拍”。这真是考验谢哥的演技和李涛的驾车技术,第二次拍摄,李涛不笑了,可那句台词也变得有气无力。“连这都不会说,我演给你看!”此时的魏导再也忍不住了,他上车亲自给李涛比划,开车、刹车、南希撞车,只见魏导拉开车门,怒目圆睁冲着谢南希狠狠地骂道“找死啊,神经病!”南希猛地抬头,被魏导的骂声惊醒。“就要这样演”,这下李涛深谙要领,一次到位。但从此,李涛那句经典的东北话台词成了剧组消遣的口头禅,谁说错话了,其他人就会说“早(找)死呀,生(神)经病儿!”见了李涛本人,也是这句话,幽默的李涛也不生气,笑着和大家打哈哈。

培训的课堂

拍戏过程中,作为导演,魏老师时刻不忘给我们“充电”。在鞍山,白天晚上都有拍戏任务,每天拍完都是晚上九十点钟。不管多么晚,魏老师都会把当天的拍摄镜头在房间电视里重播一遍,细细讲评一番。然后提出“面对这个剧情,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这样拍”,“面对同一剧情,你若是摄像,你会怎样拍”等话题,让大家分享感受。同时还给我、车长安、李延铎和摄像仲秋、刘宇鹏现场出题,让我们五人分头单独去拍摄一两个剧情场景,各人根据剧情调度演员和灯光,作为摄像作业,拍完后再由魏老师逐一点评。

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拍摄镜头都被不同程度否定了。原因是,我们对剧本情节和分镜头脚本没有吃透,所以在拍反映人物关系的镜头时,把握不到位。为此,魏老师亲自上手掌机拍摄,现场手把手给我们教,同时要求我们晚上回去后要认真看剧本,第二天早饭时,每人要说出自己当天拍摄的思路和手法。

为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摄像水平,鞍山三集戏提前一天杀青后,适逢鞍山供电公司开展庆“七一”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当晚,魏老师给大家出题,“我们明天到鞍山公司修试工区党支部‘创先争优’工作现场拍一个电视访谈,你们六人分三组现场采访,每组拿出拍摄方案,看看该怎么拍”。为此,我们三人和刘宇鹏、仲秋、刘遐彻夜讨论方案,觉得压力很大。

次日一大早,当我们驱车来到220千伏变电站拍摄现场时,修试工区50多名党员已经提前到场等候。这么大的场景如何组织?魏老师一扫视变电站设备区的环境,迅速在主控楼前的两棵松树中间定好了机位,“就在这拍,以设备区变压器和左右两台大吊车当背景,创先争优的两个横幅就沿吊车臂横展,你们50多人就坐在横幅下,其他人在驾驶室、吊臂旁就坐”;“仲秋来中间操作主机位,宇鹏、长安你俩操作左右两侧移动机位,宝弟、延铎你俩配合操作摇臂,敬琮做好录音,王斯斯做好场记”。

不到一根烟工夫,三台机位及所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现场拍摄在热烈的掌声中正式拉开。面对修试工区朝气蓬勃的老中青团队,简短的开场白后,主持人刘遐拿着话筒开始了现场采访。这真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他们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支书、年轻的国网公司技术比武标兵、优秀的大学生青工……他们用平实的语言、真诚讲述了各自岗位成才的奋斗历程。我们被这个团队创先争优的事迹深深感动,特别是老支书三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带出许多优秀干部和青年技术骨干的事迹让现场许多人落泪,老支书身体不好不能久坐,但仍然坐着接受了数小时的现场采访。

三个多小时拍摄中,我们几个年轻人站累了轮换拍,而魏老师却一直站在现场调度,“老头儿”的精气神也让我们敬佩。拍完访谈,我们几个又分组拍了现场的工作镜头,至12点,所有拍摄全部完成。魏老师对我和车哥、延铎说:“怎么样,拍完有什么体会,大型现场访谈类节目机位怎么支,人员怎么调度,受访者话题怎么转移,场面怎么掌控,这些都需要你们好好学习,以后工作中遇到此类先进典型,你们就要这样策划、这样去拍”。一场50多人的访谈,我们此前精心策划的要用一天时间,到各人办公室、家里拍摄的想法,魏老师仅用三个小时全部搞定。

营口之旅

7月7日,剧组离开鞍山,前往美丽的海滨城市营口拍摄。营口是国家环渤海经济开发区的重要港口城市,沿途碧海蓝天,商铺林立,巨大的贸易商船在营口港卸货吞吐,一片繁荣景象。

出于对大海的向往,一到营口,我便向前来接站的营口公司办公室高成明师傅打听从我们的住处往海边走的路,高师傅说,“不远,营口环海,市区的路都能到达,只不过我们拍摄的地方离市区比较远,营口海边有泥沙,拍戏的海边必须是沙滩,没在这里”。当天下午,借魏老师看场地的时间,营口公司新闻中心主任卜祥带我们游览了金牛山古人类遗址、电影《大清炮队》拍摄地——西炮台,了解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由于卜祥主任前期准备充分,演员状态良好,原计划三天的拍摄任务两天完成。在第十二集《夕阳的阴霾》剧中,《国家电网报》资深摄影李航和总经部高秀萍老师演一对退休的夫妻。8日晚上,在喇导的指导下,两人加班加点对台词,那种认真劲儿真让人叹服。李航老师经常在公司文艺汇演中表演诗朗诵,他的对白老让人感觉有种诗朗诵的味道,比如台词中有句“把我的衬衫拿来”。李老师刚对完词,有人便抑扬顿挫地模仿他“把/我的/衬衫/拿来!”但玩笑归玩笑,正式拍起来,李航老师的表演真是没的说,无论表情、语气、动作都是一气呵成。尤其是海边那场戏,夕阳的余晖在宁静的渤海湾洒下串串明珠,逆光下的镜头里,李航老师抱着孙女和老伴(高老师)、儿媳在海岸线上散步,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剪影。孙女问他:“爷爷,夕阳这么好,你为什么流泪?”李航无可奈何地说:“唉!夕阳无限好,只是我不该涉密呀!”大家齐赞叹“看,提前练和不练就是不一样”。

7月10日,赶上了魏老师61岁生日,离开营口的当天中午,剧组为魏老师准备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回想起大家朝夕相处的二十多天,每个人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滋味。餐厅里,魏老师刚一落座,《生日歌》便悠然响起,祝福声中,场记王斯斯向魏老师送上一束鲜花,我们八个年轻人端着燃烧蜡烛的酒杯齐唱《生日歌》,辽宁公司新闻中心田春一段致辞后,我们每人都向魏老师送上自己的真诚祝福。感人的氛围中,魏老师流泪了,他激动地说:“谢谢,谢谢大家!今天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生日!”在这个特别的时刻,经喇导提议,我和车长安、李延铎及辽宁公司新闻中心三位兄弟正式向魏老师行了拜师礼,敬了拜师茶,魏老师高兴的收下了我们。宴会上,魏老师非常开心,和大家说了许多心里话,说他在上海读书时,如何从别人眼中的“阿乡(乡下人)”成长为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文革期间,自己怎样克服家庭成分的歧视,努力学习书法、音乐、文学;二十岁以后,自己如何与电视结缘,在上海电视台搞创作;几十年来,作为北漂,孤身一人怎样在北京打拼,怎样在中央电视台干编导,同时还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创作许多优秀作品时的艰辛与成功。

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听得入了迷。最后,魏老师以他自己多年的亲身经历教导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要做事先做人,做人德为先,只有做好了人,才会有事可做;做人要舍得,有舍必有得,特别是作为国家电网人,你们要懂得舍弃时间、舍弃精力、刻苦学习、努力付出,付出了才会有回报,我们搞电视,只有学到真本领,才能干出一番成就。

听着魏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是呀,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工作这么多年,看到别人的成绩,自己究竟付出了多少!经历是笔财富,在目前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之下,魏老师那么大年龄之所以现在仍然在电视工作中打拼,并能够在一线城市、在央企有立足之地,靠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和知识的积累,有为才有位,这也许就是“舍得”的最高境界吧!

车中对诗

出来久了难免想家,7月10日下午,在剧组赶往抚顺的途中,车上响起了阿木唱的男声版《浪漫的事》,阿木饱含沧桑的歌声唤起了我们的思乡情结。剧组有的人已经进入梦乡,只剩喇导、仲秋、车哥、田春和我还醒着,扭头一看,只见车哥低头拿着手机不停地发短信,我好奇地问他:“这么投入,给谁发信呢。”车哥笑而不答,抢过手机一看,一首首缠绵的诗句映入眼帘,我笑着说:“哎呀,车哥想媳妇了,给嫂子发情诗,难怪这么忙活”。喇导、仲秋、田春也转过来说:“什么情诗,让大家共享一下”。车哥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让大家看了。

原来,出来的二十多天里,受魏老师的思想熏陶,车长安同志不但每天坚持写日记,同时还诗兴大发,把每天的所见所闻用诗写下来,发给家人,并且按照嫂子的要求一天三首,必须完成,否则,“家教”惩罚。大家一看,蛮有文采,且看“每天鲍鱼海参大螃蟹,不如老婆馒头手工面,夜夜星级宾馆软香榻,不抵老婆酣睡在身边”;“正午骄阳当头照,车内喧哗齐欢笑,我心彷徨心不喜,思念爱妻吾早归”吃中饭车上5分钟内随笔献给你;接下还有“吃呀喝呀吵呀闹呀,虚呀实呀真呀假呀,饭事凡事烦事繁事,偶烦吾烦俺烦我烦,爱妻贤妻娇妻我妻,爱你疼你宠你亲你”。

看着车哥的一首首诗作,喇导也来了诗兴,“我出一个对联考考你们,请看上联‘山石岩、古木枯、此木为柴’,下联你们对”。组字成句,这可有点难度,看着大家一时半会对不上来,喇导提示,“这个下联郭沫若曾对出来了,你们谁知道?”仲秋反应快,马上回答:“好像听说过,是什么女子好、少女更妙”;喇导说:“嗯,仲秋已接近正确答案,谁还能对?”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我对了我的下联“因火烟、夕夕多、从木中來(来)”;喇导评价:“因火烟不错,夕夕多凑合,从木中來与上联有重,有凑对之嫌,再想想”。看我们都对不出来,喇导说出了正确答案“下联是:巾长帐、女子好、少女更妙”,大家哗然。

高兴之余,看着同车的师弟田春,我也来了诗兴,第一次见田春就觉得羡慕,小伙子80后、眉清目秀,年纪轻轻就到辽宁省电力公司新闻中心工作,戏也演得好,前途无量。受车哥藏头诗影响,我也寻思着给田春编首藏头诗。但如何以田、春两字作为前两句诗的开头呢?田地、田野、太俗,无法作诗,看着他清秀的面孔,脑海中突然想起了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曲曲折折的荷塘面上,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前两句有了,后面咋写?经过思索,猛又想起了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有了,我一拍脑袋,一首《赠田春》五言诗句脱口而出“田田荷叶翠,春风拂清香,要识莲之品,浊泥不染花。”短信一发,田春乐了,“把我比作出污泥而不染的莲,太有才了,薛哥,你这首诗我要珍藏,下回去宝鸡带给你”,从此,和田春成了朋友。

尾声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的拍摄也渐进尾声,从7月11日开始,剧组先后用三天时间在雷锋的故乡抚顺拍完了第四集《都是手机惹的祸》;后又赶赴本溪,拍完了第三集《无形的较量》和第九集《约会的代价》的大量镜头。一周来,剧组演员来了就拍,拍完就又赶回单位忙各自工作,期间,我们还有幸遇到了《国家电网电视周刊》的当红主持黄晓、吴黎两位美女,在体会拍戏的艰辛中,也深深感受到国网公司本部员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越到后面,魏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越严格,在拍黄晓由于手机泄密受审,和男友公园散步扔手机的剧情时,魏老师让我们每人都上手拍一遍,结果让无辜的黄晓接连哭了五遍。

离开本溪次日返程的当晚,我们和叶鹏及本溪公司新闻中心主任王永臣、孙晓英、魏强、李凯等同事一起去K歌,回想在辽宁一个多月相处建立的深厚友谊,第二天就要各自返程,大家都有些依依不舍。拿起话筒,魏强、李凯先后唱了《朋友》、《等待》,让大家直落泪,等我唱完《乌苏里船歌》、《这一拜》、《不想说再见》三首歌,大家便再也唱不下去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何况剧组的戏还没有拍完,我们还会再相聚的。

作者: 薛宝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陕西宝鸡供电局查看更多>至高无上的利益拍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