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人物正文

陈叔平:我们身边的核电和放射性

2011-10-08 09:44来源:天津网关键词:陈叔平核辐射反应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什么别的放射性元素没有出来呢?因为反应堆的燃料芯块是陶瓷体,里面有很多微小的孔,液态、固体的裂变碎片会留在那里,碘和铯是挥发性气体,所以跑出来了。

对日本来说,这次事故后果十分严重。碘和铯出来后,一下雨又落到地面,陆地上的草、菜就会有放射性,牛吃了,牛奶也会有放射性;掉到附近海里的话,海草会有放射性,海生物吃了以后,也会带有放射性。福岛附近陆地和海域的生态都被破坏了。

对我们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发生事故时正好风向刮向太平洋和美国方向,隔了几天以后,有一股小的气流流向了我们,因而在黑龙江首先发现了碘-131,马上送来给我们原子能院检测,送来的8个样品,只有3个样品检测到了,但含量非常小,只是天然本底的十万分之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准确认识放射性

人们会觉得放射性可怕,是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但如果我们知道了它的相关知识,认识了解它,就不觉得可怕了。

■一、什么是放射性

放射性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衰变时或核反应时放出的射线。对核电厂来说,通常要考虑的是三种射线:α(阿尔法)射线、β(贝塔)射线、γ(伽马)射线和中子流。α射线是氮原子核流,β射线是电子流,它们和中子流、宇宙射线统称粒子辐射。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类似的还有X射线等。这些射线的共同特点是:(1)只能用仪器才能探测到;(2)有大小不等的穿透能力;(3)通过物质时能产生电离作用。正是这种电离作用,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

放射性剂量的单位常用的是毫希沃特(毫希)。它代表了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个人的总伤害。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毫希大,对人体伤害的程度就大。

■二、日常受到的照射

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都存在放射性,包括我们身体都含有放射性,叫钾-40。一般土壤、岩石、水、食物、空气中都含有微量天然放射性核素,还有宇宙射线等,这些叫做天然本底照射。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2毫希,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39毫希,来自岩石、土壤的为0.46毫希,吸入(主要是室内氡)产生的为1.3毫希,人体内为0.27毫希。所以不管是否参与核的工作,都无法避免接触到放射性。

人为放射性照射,全球平均约为0.207毫希,其中,辐射医疗0.19毫希,大气层核武器试验沉降物0.005毫希,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0.002毫希;戴夜光表每年0.02毫希;乘坐飞机每小时约0.005毫希;每天看两个小时的电视,每年是0.01毫希;每天吸20支烟,一年0.5毫希;X光检查,一次0.2—2毫希;做一次CT,7毫希。

■三、辐射的生物效应

辐射的生物效应分为两类:

□1.确定性效应。当人体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会使许多细胞死亡而又不能被新生细胞的增殖所补偿,导致组织或器官功能失常甚至丧失,造成急性溃疡、伤害性腺导致不育等急性放射性病,严重威胁生命或降低生活质量。这种生物效应通常要剂量超过某个值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大。

□2.随机性效应。受照后,细胞未被杀死,而是发生变异,经过一段时间可能引起恶性变化或遗传改变,即可能致癌或引起遗传效应。随机性效应可能在受照射若干年后才发生,但不是一定会发生,也不一定单纯是由于受照射而发生,因为与照射无关的其他因素(如化学毒物、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引起类似效应。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陈叔平查看更多>核辐射查看更多>反应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