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运维市场正文

天赐“风”“光”无限 新疆哈密倾力打造新型能源之都

2011-10-27 09:2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新疆光伏发电装机风电项目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按照控制、压缩农业用水,调增工业、生态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思路,实施“定额管理、总量控制”、加大社会各业节水力度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以“定额管理、总量控制”为着力点,全面推动工业、农业和城市节水、用水量化管理:农业着力推行“地有定额、户有总量”量化标准示范推广,累计覆盖面达到80万亩;工业着力推广“产品有定额、企业有总量”的“量化”管理,坚持按产品定额配置企业用水总量,按发展规模调配产品定额水量。全地区规模以上和重点工业企业定额管理达到100%,其他工业企业定额管理达到90%;城市推广“人有定额、户有总量”的量化管理,城市自来水供水范围居民生活定额管理达到98%,机关及公共服务单位定额管理达到80%。社会各业用水实行“定额管理、总量控制、计量收费、超定额加价”的水量分配机制。

煤炭、煤电等新型工业按照“五个优先”的节水优先原则,全部采用节水新技术、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先进的节水工艺完成项目建设;加快既有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完成以棉纺、啤酒、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加工和盐化工为重点的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16家,开展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大工业污废水、尾矿水处理回收利用,建成工业污废水处理站2处,处理能力5000立方米/日,工业企业年节水近600万立方米,全地区工业企业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5%以上。

在坚持“土地零开荒”的前提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推广为龙头,累计完成以膜下滴灌为主的农业高效节水面积86.24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64.8%。

城市新建公共设施、住宅100%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加大推广城市既有建筑用节水器具改造,提高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水平,创建“节水型城市”。新建住宅安装节水器具累计完成28340户;改造既有建筑用水器具30500套;建成家庭住宅楼同楼层模块家庭污水回收装置累计完成2710户;安装LC卡计量装置22665台;开展单位绿地、社区庭院绿地滴灌、微喷灌,城市绿化节水面积占96%以上,开展城市中水回用和家庭中水回用,建成2处中水设施建设,日处理能力950吨。关闭城区自备水井56眼,年节水量130万立方米。城区地下水水位下降速度得到了有效扼制。

随着哈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结构为81.5:5.3:6.2:7,较2005年88.1:2.6:5.4:3.9农业、工业和生态用水结构有了较大幅度调整。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实践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节水的补偿机制正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近几年来,地区加大农业节水补偿机制研究与实践,按照控制性水源工程建设坚持“政府控制水源权力、下游经营放开搞活”的原则,对水库通过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建立工业用水对农业节水工程给予补偿的运行机制。通过新建水库灌区农业节水,初步建立起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工业发展反哺农业的补偿运行机制。既满足了工业用水的需求,解决了农业节水设施建设费用不足的问题,又促进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多赢”的效果。

坚持“政府调控、统一供水、企业融资”原则,创造发展模式,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以政府投资、企业预交水费和水管单位贷款的模式建设山区水库,加快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增加调蓄能力,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目前已完成3座重点山区水库的建设,在建山区水库3座。山区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有力地促进农业节水和调节非灌溉季节水量,形成资源型工业供水水源,可向工业供水7030万立方米,目前已向新兴工业化产业配置3900万立方米水量。

目前,全地区总用水量控制在10.4亿立方米,节水量4900万立方米;国民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68.5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65.9亿元,增加1.42倍,万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1518立方米下降到2010年的627立方米,下降58.7%,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由2005年197立方米下降到2010年的105立方米,下降46.7%;工业水重复利用率由2005年不足40%提高达到65%以上。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节水、科学计划管水用水的措施,制约发展的、被动消极的“缺水论”被破除。一个人人身体力行,为了明天的发展节水的意识正在形成。哈密人胸有成竹地说,只有合理利用、节约利用、有计划地利用水资源,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指引下,哈密的水可以支持目前展开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

从招商到选商高起点拉伸煤炭产业链

“一家有女百家求”。令人羡慕的煤炭资源自然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为防止“圈占资源”和有悖于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制约、影响哈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行为在哈密上演,地区在招商引资中始终坚持实力优先的基本原则。

2010年秋,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哈密考察调研时意味深长地说:“资源都是‘好姑娘’,不要急着嫁人,要找到好人家再嫁不迟。政策就是要向能干成事的大企业倾斜。”

2011年,落地于哈密伊吾县的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二甲醚项目厂外配套工程获得2011年自治区预算内资金3500万元。

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醚厂外配套工程于2010年12月获得自治区发改委的核准批复,项目总投资2.018亿元,作为延伸煤炭产业链条的煤化工精深加工企业,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甲醇、二甲醚项目的投产对延长地区煤炭工业链条,提高煤炭工业产品附加值,推动哈密煤炭发展意义深远。

煤炭是哈密最具开发潜力的优势资源之一。作为国家能源接替区,规划好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实施疆煤东运和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使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地区向有实力的大企业提出要求,要在拉伸煤炭产业链方面做大文章,起到示范作用。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和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围绕“疆煤东运”战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条件,坚持“五个优先”的原则,以建设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型现代化矿井为目标,实施原煤、煤电一体化、煤炭企业集团化战略,加快资源的转化增值。坚持科技创新,积极应用世界先进技术,借鉴国内、国际煤炭工业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提高煤炭产业层次,积极推进煤炭产业发展。

本着煤炭集约化开发的原则,在“关小、改中、建大”的产业政策下,哈密地区先后关闭矿井43处,引进山东鲁能、重庆能源、中煤集团、山西潞安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进行规模勘探开发,目前哈密已形成大南湖、三塘湖、淖毛湖、巴里坤西部矿区整装煤田和三道岭、野马泉、沙尔湖等7大煤田。

在能源开发中,按照“两个可持续”的原则,哈密对进驻的煤炭企业提高门槛,要求必须实力优先、精深加工优先、效益优先、低耗水优先。现代化、高产、高效矿井规模不能小于300万吨;矿井废水必须全部回收利用。

三道岭露天煤矿曾是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矿,地质储量9972万吨,但年产量一直维持在150万吨左右。山西潞安集团重组哈密煤业集团成立潞新公司后,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对矿区进行技术改造,投入4.8亿元进行矿井技术改造和井下设备更新,公司的4座矿井实现了全国先进采煤技术全覆盖,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去年煤炭产量和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外发煤炭499万吨,今年煤炭产销量将突破1500万吨。“公司先后投入4.8亿元进行矿井技术改造和井下设备更新,从采掘设备一直到运输设备整个全部更换了。”潞安新疆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处副处长张成军介绍说,技术改造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生产规模,到“十二五”末,仅三道岭矿区就将达到3000万吨以上。

为实现煤炭工业由传统粗放的煤炭开采技术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安全高效开采转变,由资源环境制约向生态环境友好转变,逐步构建起节约、清洁、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哈密地区严格设定准入“门槛”。

按照现代化、高产、高效的标准建设的矿井规模不能小于300万吨。哈密地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王黎强调,为提高煤炭产量、质量,在标准矿井建设时,必须同步建设干洗选煤厂;在节水方面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按照国家水资源标准进行配置,矿井的废水要全部进行回收利用。”

“我们的小煤层开采技术,可以采30厘米的煤层,有利于提升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重庆能源新疆煤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宁德介绍说,在该公司的煤矿里,除了采煤机不能采用远程控制技术外,其它的工序都是在地面控制。

唱主角的不只是大企业大集团。哈密地区的煤电、煤化工基地还在起步阶段,但相关的运输业、建材业和制造业已蓬勃发展。

2011年8月31日,在首届亚欧博览会哈密地区选商选资专场签约仪式上,哈密凭借煤炭资源迎来了3个颇具含金量的煤电项目,总计划投资223.41亿元。

从招商到选商选资,两个字的改变意味深长。行署副秘书长、商务局局长陈少钦说,在招商方面我们很注重选商,要选那些‘实力强、效益高、精深加工、低耗水、循环经济’型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他还说“十二五”期间,哈密地区将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新兴产业培育两大战略,加速推进煤电冶、煤化工、风光电、煤炭生产外运“四大基地”建设,打造煤电冶、煤化工、风光电及配套装备制造、矿山和电力机械设备、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开发、建筑材料开发等“九大产业链”,把哈密建成“疆煤东运的主战场、疆电东送的桥头堡、资源能源的大通道、现代物流的集散地”。

“疆煤空中走”“桥头堡”哈密率先起跑

自2006年7月10日新疆电力公司与哈密地区行署签定“关于共同推进哈密电网建设发展会谈纪要”之后,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哈密电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实现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把哈密电网建设成为新疆电网的重要枢纽已成为哈密人加快发展的信念。

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把推进新疆发展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及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丰富的煤炭资源,更是吸引着大的发电集团纷纷入疆“布子走棋”。

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7月5日晚间正式宣布,国家计划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其中就包括新疆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7月26日,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重要工程之一的750千伏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Ⅱ回输电线路送电成功,降压220千伏运行。

总投资近160亿元的联网工程从新疆750千伏乌鲁木齐北变电站到甘肃750千伏永登变电站共“7站6线”,双回线路里程1780公里,是西北电网发展历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线路最长、投资最多的一项输变电工程,对促进新疆能源开发,实现“疆电外送”具有标志性意义。

2010年11月3日,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750千伏电网与西北电网成功联网,哈密正式向内地输电。这标志着新疆电网今天结束了孤网运行的历史,截至2011年9月30日,“疆电外送”达到25.9亿千瓦时,相当于向华中、华北输送电煤约120万吨。

2011年4月15日,自治区发改委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哈密-河南和准东-重庆两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前期工作启动会议,“疆电外送”特高压直流工程前期工作正式启动。建成后预计可以带动发电装机投资1500亿元,将新疆近5000万吨原煤就地转化为电能。

由于不可取代的优越地理位置,又加上难得的发展机遇,从2011年起,围绕加快推进煤电项目建设,中电投、国电、华电等大企业大集团纷纷建设大型煤电项目,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增煤电装机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以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疆查看更多>光伏发电装机查看更多>风电项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