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与电共舞,青春飞扬—记遵义供电局配网带电作业班班长邹江华

2011-11-10 15:57来源:遵义供电局作者:庞飞 郑之轩关键词:遵义供电局带电作业供电服务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1年9月27日至29日,贵州电网公司2011年配电线路工(带电作业)技能竞赛在遵义市举行,此次竞赛共有来自全省9个地区供电局的82名选手参加。最终,邹江华带领的带电班摘得团体一等奖,他自己也获得全省优胜选手第二名。据说,这是遵义供电局近几年来在这项竞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采访邹江华,是在深秋的一个下午。刚敲门,他就迎了上来。中等身材,平头、微胖。笑着招呼我坐下,笑声爽朗而真诚。在采访的间隙里,他翻出照片给我看。全是他们带电作业的场景,一张接一张。黄色的绝缘屏蔽服,看起来就像全副武装的战士。变压器、导线等连接电流的设施近在咫尺,甚至就在双手之间,“我们平时做的就是这些工作。辛苦而危险。”邹江华说。

说起邹江华以及他的团队,有人评价说:“这是一群与电共舞的人。”我想,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名城遵义的光明才辉煌而持久。

比赛:紧张角逐摘取大奖

让我们把时间节点回放到9月底的贵州电网公司2011年配电线路工(带电作业)技能竞赛。

本次比赛是贵州电网公司为全面推动公司供电系统配电网带电作业工作的开展,促进配电网带电作业技术的发展和经验交流,提高带电作业人员的技能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而开展的。竞赛由技能知识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组成,其中实际操作为带电更换10千伏顶套支架及横担和带电更换避雷器、修补导线两个项目。

9月27日,理论考试现场。邹江华和同事们认真作答涵盖《电业安全工作规程》、《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供电企业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管理标准》、《配电线路工》及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相关知识的笔试试卷。其中绝大多数题目都是他们曾经复习多次的,因此做起来得心应手,很快就交卷了。

9月28日,技能竞赛现场。邹江华和同事们在做好绝缘服的穿戴等准备工作后,随着现场调度“线路重合闸已停用,可以开展带电作业”的命令,立即登上高空带电作业车,操作绝缘斗臂,开始作业。斗臂缓缓靠近线路、用绝缘材料将线路包扎、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整个过程显得紧张而又小心翼翼,他们沉着冷静,尽情发挥水平。

经过紧张角逐,遵义供电局带电作业班获得团体一等奖,邹江华和另外3名同事获得个人优胜选手。当接过鲜红的证书时,邹江华的心情反倒平静下来。此时的他,似乎又看到了几天前的培训场景……

培训:刻苦拼搏冲刺比赛

8月底,邹江华接到上级通知,说要参加全省2011年配电线路工(带电作业)技能竞赛。“当时全班人员都感到了压力,因为我们这支队伍才扩建不久,都是些年轻人,经验欠缺,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彼此的协调配合也不是很融洽。”邹江华告诉记者,当天晚上,全班人员就在会议室里讨论参赛事宜,并且连夜拟定了培训方案。第二天一早,他们全部将洗漱用具带到了班上。

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邹江华和同事早上7点钟就赶到桃溪寺培训基地。虽然已是秋天,但遵义依然持续高温,他们穿着厚厚的绝缘服,顶着烈日开展实地训练。厚重的绝缘服密不透风,身体很快就出汗了,当脱下绝缘服的时候,工作服一拧就有半盆水,而绝缘手套、绝缘靴子里更是能够倒出水来。下午6点,结束培训后,劳累一天的邹江华和同事又立即回到单位,开始集中理论学习,并且要学习到深夜11点过。“那段时间我们统一作息时间,统一吃饭,所有人都没有回家过一次,简直比军营还军营。”邹江华说,由于需要与日常工作相兼顾,他们就尽最大限度安排人力资源,共完成了5次带电作业,并配合遵义军分区圆满完成了“娄山卫士”军事演习。

由于是东道主,带电班不仅要参加比赛,还得负责与各支参赛队伍的沟通协调,带着他们熟悉场地以及现场演练,还要与组委会反复商讨竞赛方案,从安全措施到竞赛规则,从评分标准到具体方案,从现场安排到工具准备,每一项他们都要参与讨论研究。邹江华说,虽然领导也特别关心,从工作和生活上各方面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但那段时间他最担心的就是队员们的身体能不能扛得住,既担心又心痛。“还好,我们这支队伍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不怕吃苦,干劲足。最后的成绩也证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工作:从入门到班长

今年才32岁的邹江华,已在电力部门工作了11年。其中,有8年的时间在配网带电作业班。

2003年5月,随着城区电网建设的高速度发展,对遵义两城区供电可靠率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减少停电时间、保证电量有效增长,城区分局组建配网带电作业班,邹江华即是成员之一。当时,因为对带电作业不是很熟悉,为了尽快适应岗位,邹江华就买来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高电压技术、材料力学等专业书籍,还上网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常常是同事们都下班了,他还在办公室看书。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到处请教,因此,城区分局很多人都知道带电作业班有个“爱学习的小邹。”几年来,邹江华记下了大量学习笔记,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后来,因为工作表现突出,业务技能熟练,邹江华被任命为带电作业班的班长。

2010年6月,为了紧跟城区电网建设,保证供电可靠性,城区配网带电作业班进行班组扩建,由原来的6人增加到现在的9人,班组的设备也从原来的1辆绝缘斗臂车增加到现在的3辆。班组人数增多,对邹江华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方面,邹江华自有一套,他采取半军事化管理,要求全体队员的手机每天24小时开机,以便随时接受指令执行任务。他还深刻认识到专业技术的重要性,因此经常要求班组同事阅读书籍,提高技能。

城区分局配网线路上的工作量较大,人员紧缺。近年来城网建设工期紧张,为保证市民在白天的正常用电,很多工作都是凌晨后开展。“比如,每年夏季给城区行道树修枝剪叶,我们都是实行零点作业。”原来,上海路、凤凰路等地的行道树高大而茂密,影响了线路的正常运行。以前,修剪工作由园林部门负责,而且每次都是在断电后进行,后来则要求供电部门带电作业。“因为我们的工程车比较大,为了不影响交通,我们就在凌晨开始操作,每次要忙到六、七点钟,回去后都天亮了,在沙发上躺一会儿,起来接着上班。”

生活:委托朋友接孩子

特殊的工作,使得邹江华对家人的照顾,比常人少了一些。

邹江华的女儿将近3岁,一直体弱多病。9月21日晚上10点过,当他还在会议室里与全班人员进行模拟考试的时候,妻子从单位打来电话,说女儿感冒发烧了,希望他回去照顾。“我离家很近,就几分钟的路程。然而,离比赛只剩下一个星期了,大伙儿都在忙着培训和复习,我作为班长走了怎么办?”邹江华心里忐忑不安,无奈之下只好打电话给父亲,让他从几十公里外的南白镇赶到遵义照顾孩子。

邹江华的妻子在遵义市妇幼保健院当护士,工作也比较辛苦。有时丈夫太忙了,她就只好带着孩子一块儿上班。“她把娃娃放在办公室里,让同事们帮着照看一下。”邹江华说,像这样的事情,还不止一次两次,而是很多次。

“我上班的时间不固定,妻子也经常倒班,后来想想,干脆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吧。”邹江华告诉记者,恰好单位附近就有一个幼儿园,专门招收2至3岁的幼儿。去年秋季开始,邹江华和妻子商量后,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按照幼儿园规定,每天5点钟放学。但邹江华的下班时间是5点半,“每次我过去接的时候,女儿就在学校等我。老师看见我就说,你们家长这样怎么行呢,还是要准时来接娃娃,要不然她会有阴影的。其实想到孩子在学校孤零零的,我心里也很难过。但是没办法。”邹江华还说,有时候抢修任务来了,他没办法接孩子,就只好打电话给亲戚或朋友,委托他们去接孩子。

正因为邹江华和同事们饱含着对带电作业的热情,使得遵义供电局的配网带电作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近年来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不断减少,一组数据即可说明事实:前几年,带电作业班一年的带电作业只有20次左右;2010年,省公司下达100次任务,邹江华们实际开展配网带电作业233次,减少客户停电时间6.2小时/户,多供电量128.08万千瓦时;2011年,省公司下达任务300次,但截至11月4日,已经完成了280多次,“按照这个进度,今年肯定会超越任务的。”邹江华说。

作者: 庞飞 郑之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遵义供电局查看更多>带电作业查看更多>供电服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