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中国风电企业进军海外需要新玩法

2011-11-11 10:22来源:《环球企业家》杂志关键词:风电企业风电产业风电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果要为过去5年中国狂飙突进的风电产业发展史寻找一个值得铭记的里程碑—它不是在中国西北的戈壁上,而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明尼苏达州。去年1月,三台由金风科技(002202.SZ)制造的风机出现在当地的UILK风电场中,这是中国制造的风电设备首次在全球市场上亮相。

自那时起,包括金风、华锐风电在内的多家中国风电设备商掀起了一轮御风疾行般的奔袭之旅,但这却让海外市场惶恐担忧,美国尤甚。过去一年,金风的这三台风机成了中国出口风机的代表,频频出镜于中美新能源贸易纷争中。“不论是从工人利益还是企业利润来讲,这将威胁美国羽翼未丰的风电行业。”去年年底,《纽约时报》在《美国风电行业忧心忡忡》一文中写道。

2010年底,美国正式请求WTO对中国政府向风机制造商的补贴展开调查,认为中国风机制造商是在政府的保护下快速崛起,阻碍了公平竞争。

这并没有阻止中国风机制造商在美国市场上取得更多成绩。金风科技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还取得了超过100兆瓦的订单,今年10月21日,项目开始动土建设。三一重工旗下的三一电气也有收获:将给美国德州西北部的Ralls风场提供5台2MW的风机。国家电网旗下的风机制造商联合动力已经与美国RevolutionEnergy公司签订美国德州9MW项目合作协议,将向后者出售6台1.5MW的风机。华锐也在今年8月份签署了四台风机的销售订单,并于10月份全部交货。

在印度、爱尔兰、巴西、南非、澳洲等地,许多风电场的招标项目会上,都出现了中国风电年轻人的身影。“中国企业如此快地走向全球市场并不令人吃惊。”维斯塔斯全球副总裁彼德·布隆告诉《环球企业家》。

但现在,一个不寻常的坏消息来了。

今年9月14日,美国超导公司高调宣布在中国对华锐风电提起刑事和民事诉讼,称华锐以非法方式获得并使用了超导的知识产权。10月,华锐则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交了反请求,要求裁决超导赔偿华锐风电因其违约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3.69亿元人民币,后来华锐将这一赔偿额度又提高到了10.05亿元。

超导指控这家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商通过向其前雇员购买设计图纸的方式窃取了其知识产权,华锐明确否认了这一指控,并宣称相关技术由其研发团队独立研发。西方舆论则不可避免地再一次将之看作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崛起过程中又一个不择手段的例证。

品格像是一棵树,而名誉就是树的影子。尽管尚未最终裁决,但这一风波已显著影响了华锐的海外拓展步伐。预计全年海外市场销售收入10%以上将受到波及。

如同其它行业的中国公司在步入全球市场时所遇到的种种质疑和阻挠一样,中国风电设备商现在也品尝到了一丝苦涩。证明自己在技术品质和商业规范方面无瑕疵无疑是重要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对于在仅仅5年里速成的中国风电设备商来说,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建立自己的产品质量记录。

与此同时,风机质量事故又在国内市场频发(详情请于Gemag.com.cn查阅《风速陡降》一文)。令人担心的隐忧在于,对这些急速国际化的中国风电设备商而言,如果在海外市场同样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可能会就此毁掉中国风电产业在全球市场上的品牌形象。正如丰田汽车、ACER在美国市场曾经领略的教训一样,由于初期犯下致命错误,导致其花了10年时间才得已重返美国。

金风科技副总裁王海波对此感受深刻。2009年他在澳大利亚考察时,一位当地风电业人士揶揄地提到一家全球TOP5级别的风机制造商“搞砸”了的故事—其风机叶片出现裂缝,并被当地媒体以大篇幅进行报道。对于见惯了国内风机质量事故的王海波而言,这太“大惊小怪”了。“在海外,出一点问题,整个市场就都传遍了,不像国内你可以修好继续卖。”王海波告诉《环球企业家》。这意味着,中国风机过往那种靠维修服务弥补质量不足的做法在海外根本行不通,而这恰恰是大部分中国风机企业迅速做大的模式。

快速跑

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李乐成是中国风电业急速国际化这股洪流的亲历者。他带领的华锐国际业务部从今年年初30多人快速增长至92人。在今年不到10个月的时间,在爱尔兰、巴西、美国、瑞典等市场都实现了破冰之旅。

最新的捷报来自巴西。华锐拿下了Desenvix公司在巴西Sergipe地区的34.5MW风电场23台风机的订单。这个风场是巴西2009年的招标项目,当时中标的开发商将项目转让给Desenvix,而最初招标绑定的一家欧洲风机供应商要价太高,Desenvix通过计算后意识到必须更换风机供应商才能实现计划的投资回报率。已在巴西有制造基地的歌美飒和GE迅速加入到对该订单的争夺中。

这也给了华锐一个进入巴西市场的绝好机会。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更快速的响应速度和更长期的服务承诺,华锐最终胜出,拿到了这23台风机的订单。“西方企业交货可能需要半年,我们承诺四个月。”李乐成告诉《环球企业家》。

李乐成肩上的担子不轻。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曾在去年许下未来五年华锐海外市场收入要占到总销售收入50%的目标。李乐成曾经花三个月的时间在瑞典谈成一个订单。这位瑞典客户后来见到韩俊良时感叹,自己是欧洲唯一一家三个月就签订一单生意的企业,原因就是李乐成对项目的积极推进。“华锐的风格是快速往前走,我们毕竟是和时间在赛跑。”李乐成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企业查看更多>风电产业查看更多>风电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