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综合正文

核电产业要打经济文化两张牌

2011-12-14 10:03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浙江海盐核电核电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浙江省发改委同意海盐核电关联高技术产业基地晋升为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这个消息为近年来致力于打造我国首个“核电城”的海盐县吹来了新年将至的第一缕春风。

据悉,今年该核电城的核电关联企业已达到45家,产值从去年的26亿元发展到今年上半年的17.9亿元,今年内预计可突破40亿元。海盐中国核电城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海核办”)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核电城宣传教育中心、培训中心、备品备件中心、调试中心四个中的前三个已经出具项目规划建议书,选址也初步确立,计划总投资14.59亿元。最后一个中核核电调试中心正在与核电工程公司进行对接。”

2007年《核电中长期规划》出台后,我国核电发展开始全面提速,秦山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基地以及田湾核电基地逐渐建成,而相关的核电产业基地也随之出现。其中就包括了浙江海盐、广东台山以及山东海阳等。之后,围绕在建核电项目,一大批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开始入驻基地,以分享巨大的核电市场蛋糕。

推进核电经济圈建设

“在核能利用军转民的过程中,业内逐步意识到民用核能即核电的发展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链。”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何把技术、建设、管理、经营等每个环节有效地‘串’起来,让核电产业这个‘集合’高效运转起来十分必要,而这个高效中包括了安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了解,核电经济圈的建设就是依托核电站来实现核电规模经济的一种有效方式。相关资料显示,海盐核电城将围绕核电生产相关产业、核电技术培训企业、核技术应用产业、行业管理等方面形成以核电为轴心的经济发展辐射圈,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和就业。目前,这种集约型的核电发展模式已得到当地政府及相关企业的肯定和关注。“今年已开工和进入考察规划的项目有14个。”海核办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在核电产业集约化发展上主要有核电装备基地和核电基地两种方式,前者主要立足于核电装备的生产制造,后者则围绕核电站建立起相关的产业链。有专家认为,我国核电基地将不断拓展其综合性,从简单的多台机组的“集合地”变成核电经济集约地将是大势所趋。

提升核电文化圈水平

福岛核事故不仅敲醒了核安全的警钟,同时也凸显了核知识科普和核安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业内有人指出,在推进核电经济圈发展的同时,也要同步提升核电文化圈的水平。

“核电在安全方面有很强的敏感性,如果没有群众基础,发展很难有效推进。”上述业内人士指出,“所谓群众基础,就是老百姓对核电有正确客观的认识,不会一提及核电问题就反应为恐慌。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出现的抢盐现象,恰恰也说明我们在核安全知识的科普工作上没有做好。”

据了解,秦山核电基地和大亚湾核电基地在福岛核事故后都采取了向公众开放的方式作为核危机公关的方式之一,专家认为应该把对核安全文化的宣传从应急补救向常规化多样性上推进。“海盐核电城的定位中包含了对核文化的重视,我们的建设规划中就把核文化旅游,与核文化相关的核电生活基地、核电教育基地以及核能宣传等方面涵盖了进来。”海核办负责介绍到,“希望海盐核电城成为我国在核电经济圈和核电文化圈的建设中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浙江查看更多>海盐核电查看更多>核电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