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泛在电力智能配电网综合正文

WTO十年:中国人眼中跨国公司

2011-12-26 16:37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关键词:WTO电力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促成了全球经济体系内多个角色的变换,乃至游戏规则的不断改变,这或许是WTO十年来最重要的命题。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全球化进入了多向的时代,资本和技术的输出方不再是西方发达国家,也包括新兴市场的发展中国家;老牌跨国公司不再扮演呼风唤雨者的角色,他们与本土企业之间相互依赖,重建共生体系的行动更为切合实?际。

2011年初,飞利浦优质生活部的家居护理部门将全球总部和管理团队迁往中国上海,为其在当年10月收购中国本土小家电厂商奔腾电器提供了便利;同年,飞利浦成立全球执委会作为飞利浦全球的最高管理层,其中唯一一位来自区域市场的成员就是飞利浦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孔祥辉。

飞利浦所为代表着深耕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的策略转变,他们将中国视为商业上的第二故乡。考虑到飞利浦在真正的故乡,欧洲所遭受的困境,这类转变会显得极具全球战略眼光。

与此同时,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遭遇到自己培养的对手—虎视眈眈的本土企业们;另一些,由于各式各样可解释或不可明说的原因,选择黯然离场。在2011年,这一切变得稀松平常。随着商业角逐的激烈,WTO的象征性光芒消散了。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最新民意指南,2011年《中国人眼中的跨国公司》调查将上述变化恰如其分地体现出来。今年的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不再对跨国公司保持仰视姿态。比如当他们选择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绝大多数中国公众坚信,这是源于其对中国市场不了解,进而导致其在中国市场一直经营不善。

与此相对应的,中国公众相信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外部经营环境正在变差,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来自中国本土对手的日益强大。此外,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拓展不利的主观原因导致了经营环境恶化的公众比例,有非常明显的上升。

从某种意义上说,太多的跨国公司依然固守按照地理划分的传统模式,并未意识到市场机会和消费需求等挑战的显著变化。显然,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成熟经验的试验场,这种做法已经不流行了,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即使跨国公司不打算再次参与中国市场的竞争,但从这个市场获得的经验,将决定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

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成长和成熟,风险开始上升。波士顿咨询的报告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正在改变,能够轻松获得剩余劳动力的时代即将成为历史。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劳动力规模带来的增长也不会持续增加—过去十年来,依靠开放策略,无论跨国公司还是中国本土公司,都曾从中获益。但在下一个十年,比开放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争取更高的位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