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评论正文

铅酸电池“躲猫猫”的游戏何时休

2012-01-09 16:38来源:中国化工报关键词:铅酸电池肃铅风暴清洁生产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目前我国铅酸电池企业近2000家,产值在500万元以上规模的企业仅200家,其余近1800家都是作坊式企业,有的根本没有生产许可证,更别说清洁生产了。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家对铅酸电池业开展大整肃确为顺应民意的明智之举。然而,若不能从根本上破除地方政府的GDP崇拜,清除政府、企业唯利是图的“GDP思维”,细化并强化监管,整肃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企业也依旧会“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扭曲的“政绩观”死盯着GDP,只要是能拉动经济的增长,卫生防护距离不合要求的亦可获批,污染企业头顶“环保标兵”的亦非罕见。要破解铅酸电池企业“躲猫猫”这一难题,其前提是各级政府部门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来转变固有的发展模式,破除“GDP崇拜”。让环保作成一种实打实的强力倒逼机制,政府、行业、企业才会合力去提高铅酸电池的准入门槛、集中度,改变工业布局,提升企业的工艺和自动化水平,完善铅酸电池回收体系等。

在“环保一票否决”日渐成为共识的当下,对企业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强力的监管惩处机制必须登场。很多国家对企业环保规章制度严密而完善,他们的经验可资借鉴。国外对污染企业动辄数亿元、数十亿元、数百亿元的罚款可令其倾家荡产,也正是如此,国外的企业才会将环保工作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才会不惜成本地进行工艺改造和升级。

与之相比,我国在监管体系上便显得落后,企业才会有钻空子的可能。事实证明,一旦没有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跟进监管,只是搞运动,对企业一停了之却不加整顿,待风声过后污染企业死灰复燃也就不足为怪了!

铅酸电池行业的积弊不是一股整肃之风就能带走的,但清除政府、企业唯利是图的“GDP思维”、长期强化并完善监管体系必须进行到底。如此,才能消除污染的生存土壤,才能让“躲猫猫”的污染企业无处可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铅酸电池查看更多>肃铅风暴查看更多>清洁生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