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以持续深化应用ERP提升企业竞争力

2012-01-17 14:23来源:eNet硅谷动力关键词:ERP信息化管理软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仍不理想

统计数据一:2009年,国务院国资委对2008年度所属的134家央企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平均指数为75.1分,管理信息化平均得分率为69.9%,信息化集成水平得分率为69.3%。A级企业17家,B级企业34家,C级企业65家,D级企业16家,E级企业2家。其中评分值在79分以下的C、D、E级企业共有83家,占总数的61.9%。

统计数据二:2010年,工信部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重机行业64家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行业平均分为43.7分;A级企业4家,B级企业7家,C级企业25家,D级企业26家,E级企业2家。其中评分值在60分以下的C、D、E级企业共有53家,占总数的82.8%。

统计数据三:2010年,陕西省工信厅对2009年全省380家大中型企业(占全省大中型企业总数的74%)的ERP应用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结果:27%的企业设有专职信息化机构;38%的企业应用了ERP;15%的企业实现了研发与生产集成应用;38%的企业实现了财务与业务集成应用;18%的企业实现了生产与供应链集成应用;13%的企业实现了生产与客户链集成应用。

这些评价结果虽较以往的评价结果有明显的进步,但不言而喻,问题的严重性依然存在。事实上,在相关信息技术日益成熟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2008年央企用于信息化的投资为1187亿元,其中软件方面投资为748亿元。)的情况下,仍然出现这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显然不是资金、信息技术、软件系统和网络架构方面的问题;而是企业在ERP应用中,未将先进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自身落后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实行紧密融合,以及ERP应用方法不尽科学和ERP应用服务水平不高等方面的问题。深入分析则在于企业自身主体意识不强,对两化深度融合、深化应用ERP和着力推动管理创新的目标与意义认知不足。

综上所述,广大企业有必要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持续深化应用ERP来提升自身的ERP应用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进而有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深化应用ERP的目标与内涵

总体而言,深化应用ERP的目标与内涵是在学习、研究和应用包括ERP在内的各种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从产业链、协同商务和信息集成的视角出发,通过两化深度融合、深化应用和管理创新,实现以下三个目标。核心是着力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宏观目标:通过持续深化应用和管理创新,改变企业落后的业务模式,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努力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这里的“业务模式”泛指企业协同商务体系中各项业务活动的方式、方法与流程;“企业管理现代化”泛指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则泛指一个企业协同商务体系的管理效率、生产率和竞争力。

微观目标:通过深化应用和管理创新,促使企业协同商务体系各项业务活动要有一定的改进和创新,活动效果要有一定的改进和提高。例如:构建协同商务体系、优化产业链资源配置、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提升企业集团管控能力、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加强市场预测分析、强化财务分析控制、确保连续均衡生产、压缩产品生产周期、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信息整合共享、加强企业基础管理、重组企业业务模式、加快ERP集成应用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