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软件管理软件评论正文

电力信息化步入整合时代 突破信息"孤岛"瓶颈

2012-02-09 10:55来源:先行电力网关键词:电力信息化SG186管理软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力行业主要分为电网和发电两个部分。在信息化方面,随着电网由国家电网公司牵头的"SG186"工程的建成,电网信息化也有了新目标;而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信息化的挑战在于,在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企业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业务执行效率,优化企业和资源配置与调度?

另外,电力行业原有的信息系统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造成上下级单位或部门信息渠道不畅通,重复建设应用系统,开发成本高,信息"孤岛"大量存在,形成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而所有这些,要求电力信息化必须从过去的粗放式的统一整合,以及异构化建设的阶段,步入深度的整合阶段,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避免信息孤岛,资源闲置和紧张并存,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实现节约资源并提升效率,最终为电力企业的市场化、规范化发展提供支持。

电力行业IT投资规模增长探底回升

按照电力行业“十一五”信息化规划,多数项目将在2009年底初步完成。2009年电力行业一些大型的IT项目开始进入验收阶段,而另一些项目则加快步伐进入了实施的关键期。计世资讯(CCW Research)《2010年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电力行业的IT投资规模与2008年相比增长速度放缓,相比之下,电网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增长速度高于发电企业。而2010年电力行业信息化投资的增速将探底回升。

2009年国家电网“SG186工程”已接近尾声,国家电网“SG186工程”验收是2009年电力行业的一件大事, 国家电网下属的上海华东公司率先通过验收。经过SG186工程的实施,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整体形象持续提升,信息化已实现由部门级向企业集团级的跨越发展,实现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体化企业集团级的信息系统已成为公司日常运转的必要辅助和有力支撑,有力促进了公司“四化”工作的不断推进,为公司和电网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深化集团化运作提供了有力手段。

智能电网对电力产业升级影响深远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对电力的需求也呈现急速增长的态势。如果一味扩展电网规模而不解决传统电网中存在的电力流失大,用电难以动态调控等问题,电网系统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公布了“智能电网计划”,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全面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四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终端传感器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即时连接的网络互动,从而实现数据读取的实时(real-time)、高速(high-speed)、双向(two-way)的效果,整体性地提高电网的综合效率。简单地说,智能电网就是通过传感器把各种设备、资产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客户服务总线,从而对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整个电网的可靠性,使运行和管理达到最优化。智能电网是用技术的智能化实现电力行业的市场化,从而极大地缓解电力紧张和电力中断问题。表面看来,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短期未必在经济上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但从长远来看,智能电网创造的利润是巨大的。

智能电网的本质就是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它需要在创建开放的系统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础上,整合系统中的数据,优化电网的运行和管理。要实现整个电网中无所不在的“智能”特色,电力和IT 产业的协作是必然的。在国家电网智能电网计划中,大约有60%~80%的投资将用于实现远程控制、交互智能等非传统项目。

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智能电网”计划的启动将带动电网生产运行、经营管理、客户服务以及社会能源利用模式的重大变革。信息化作为智能电网“四化”特征的突破口,其重要性凸显。智能电网下信息化的重要特征,其发展趋势、建设方向都将成为电网企业以及IT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大环境下,企业信息化将渗透到电网业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管理信息化与自动化的结合将更加紧密,技术引领与业务驱动并重,信息化与业务创新将深度融合。预计在2020年之前智能电网的总投资规模将接近4万亿元。具体为2009年、2010年的投资约5500亿元,其中特高压电网投资830亿元;全面建设阶段投资约2万亿元,其中特高压电网投资3000亿元;基本建成阶段投资1.7万亿元,其中特高压投资2500亿元。假如IT的投资占其中的千分之五,那么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可以预计,智能电网在未来几年将会带动整个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投资需求。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信息化查看更多>SG186查看更多>管理软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