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网信息化智能化访谈正文

邬贺铨:智慧城市关乎政府责任 不受商业模式制约

2012-05-07 14:51来源:国脉物联网关键词:邬贺铨智慧城市物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访嘉宾: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主任委员

采 访 人:唐鹏 国脉物联网副总编辑

编者按:2012年4月25日,第三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上午9点零5分是邬贺铨院士的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IOT&ICT》,庞大的信息量、极快的语速和风趣的语言,让台下很多慕名而来的企业高管、投资界人士、行业分析师以及在校学生不时低声发出惊叹。会场的微博墙上有人赞叹邬院士解读物联网“深入浅出”的本领,有人戏说他的演讲就是一场“单口相声”,有人感叹他真正的大家风范……这样的赞誉不一而足,一直延续到下午,很多听众仍在微博墙上意犹未尽。有听众说邬院士的演讲风格是“先大篇幅回顾历史”,不错,因为“看不到历史,就看不见未来”。

国脉物联网有幸对邬贺铨院士进行了专访,这也是笔者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邬院士,年近70高龄,在会场待了一天时间,他依然精神矍铄,语言紧凑有力,逻辑清晰严密。笔者一直认为,专家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知识或知道多少别人听不懂专业术语,而在于他的学识是否能传递到更多的人,并让人听懂和衍生新的思想,邬院士做到了。对于目前很多善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来为专家头衔加冕的人而言,善于把复制问题简单化的邬院士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大家。虽然采访很短暂,但通过几个关键问题也验证了笔者先前的判断:IT巨头仍然会领衔物联网的发展,只是它们不屑于自称为“物联网公司”而已。

物联网承受不了太多"期望",但是两化融合的很好的切入点,但与其说是一个产业,不如说是一种服务与应用

物联网不是一个软件、硬件或设备的事情,关注物联网的利益应该看得更长远些,甚至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改革都有关系

不要企图说物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新的产业,这样对它的发展不一定是好事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政府责任,智慧城市应用不受商业模式约束

唐鹏:您好,邬院士。很荣幸您能接受国脉物联网的专访。我记得您早在2010年的中国物联网大会上就曾首次提出"物联网要降温",那么,今年您对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有什么告诫或警示?

邬贺铨:当时物联网很热,"热"的本身倒不见就是坏事,但是当时"热"得不那么正常,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势头,并且形式主义比较多。所以我当时就说,物联网应该更理智一点,不应该马上就觉得好像解决经济危机要靠它,增长GDP也要靠它。我们给予物联网太多的期望,而它根本不可能承受得起。物联网与其说是产业,倒不如说是一种服务和应用,刚才日本的嘉宾坂村健先生也有类似的观点,物联网本质上还是一个应用。如果说物联网能带动产业发展,那毕竟带动的还是那些已有的产业,物联网并没有超出原有产业的界限。比如传感器或者RFID,它毕竟还是能归属到微电子产业范畴,比如资料分析决策软件,那还是归属在IT产业范畴。但物联网会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增长点。物联网更多的还是属于服务于其他行业,像电力、安防、交通、医疗、社区等。因此,我们更多的还是应该把物联网看成是两化融合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可以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不要企图说物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新的产业,这样对于它的发展不一定是好事。

唐鹏:我们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一年的中国物联网大会召开之前,就会有一些媒体或股吧开始鼓噪,说"物联网大会要召开了,物联网股票要看涨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邬贺铨:从这两年看来,物联网发展到现在应该说已经回归理智。一些公司过去期望以"物联网"这个概念来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或者提高上市公司的股价,随着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种期待已经不可能实现。就现在来说,希望继续在物联网领域发展,继续踏实做物联网应用的公司,它们可以说是比较好的看到了物联网发展的未来,而不是简单地看到眼前利益。所以,我今天早上的主题演讲里着重讲了ICT的发展,你可以回顾30年来ICT的发展路径。我的目的其实是想说,物联网也要走一段很长的路,中间会不断地深化,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利益、应用。如果说我们目前看到的物联网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但是未来它的应用会更广泛,起的作用会更大。但是,我们要看到,物联网是未来网络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涵,未来网络发展的过程也是很长的,我们的目光要看的更远。当然,我不是说我们现在就没什么事情来做,只是我们要把利益看得更长远点。我们需要从更大的方面来考虑物联网的发展,不要仅仅把它看作是一个软件、一个硬件或者一个设备。那么,应该如何看待物联网呢?这要涉及到我们的法律、规划、标准,涉及到整个城市的发展,乃至与整个国家经济的改革都有关系。

唐鹏:今天上午在一个圆桌论坛上,一个嘉宾也提到"智慧城市的发展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会有一个显著的拉动作用",您怎么看智慧城市对物联网发展的影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邬贺铨查看更多>智慧城市查看更多>物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