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南海可燃冰开采潜力巨大 商业开采时机未到

2012-05-31 16:39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关键词:南海可燃冰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称为21世纪最佳接替能源的可燃冰,在我国南海海域储量预估可达600亿立方米,具有巨大的商业开采潜力。据记者报道,我国拟于近期派遣调查船前往南海海域对可燃冰的储量及分布状况进行新一轮的深入调查。中国科学院天然气水合物专家称,可燃冰开采存在系列技术难关,我国尚处于科研采样状态,距商业开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拟于明年进行实物取样

据报道,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的可燃冰综合调查船 “海洋六号”近期将开赴南海北部海域,对该区域内储藏的可燃冰完成进一步的深入调查。此次调查主要是通过重力取样机深入海底,获取泥沙样本,以分析和判断该片海域的可燃冰分布状况,如果取样条件成熟,明年将再度钻井获取新的可燃冰实物样本。

我国在南海海域进行的大规模可燃冰采样活动始于2007年5月。据介绍,该次调查活动中完成先导孔钻探8个、取心孔钻探5个,在其中3个钻孔发现并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实现了可燃冰调查研究的历史性的突破。此前的报道显示,该次发现的可燃冰无论纯度还是饱和度均较高,矿层较厚且呈层状分布,较为集中,与其他国家分散浸染状分布相比,更方便进行大规模开采。

南海可燃冰开采潜力巨大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白色或灰色固体结晶物质,因形似冰块,故俗称可燃冰。可燃冰中甲烷的浓度一般能达80%至90%左右,燃烧值高而且清洁无污染,被许多国内外专家认为是21世纪最佳的接替能源。世界上大部分可燃冰资源大多分布在海底,不过加拿大、美国、中国均先后在陆域上发现了大量可燃冰资源,我国陆域上可燃冰资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冻土层里,据称预估储量至少可达350亿吨油当量。

据中国科学院南海所兼广州气水合物研究中心研究员阎贫介绍,我国海域中渤海以及黄海海域均不具备可燃冰的产生条件,东海靠近冲绳海槽一片海域分布着部分可燃冰资源,不过大部分储量应该集中分布在南海海域。根据南海海底地质状况估算,可燃冰的储量大约可为常规油气储量的两倍,即600亿立方米左右,但实际储量还需进一步探明。2010年底,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发布的报告显示,科考人员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圈定11个可燃冰矿体,储量约为194亿立方米,且据称只是“冰山一角”。

商业开采时机未到

据阎贫介绍,可燃冰虽然储量不小,但是与常规油气相比,在实际开采中存在着一系列困难。首先是分布区域较为分散,一次钻探开采的效率较低,而且由于其物理形态在常温常压中不稳定,因此在开采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加热气化,这些无疑提高了开采的成本。此外,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浅层,地质状况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坡,增加了搭设钻探井架的难度。最重要的是,在基层不稳的前提下,开采时若操作不利则非常容易引起大规模气体泄露,造成环境灾难。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各国对可燃冰的开发均尚未进入商业开采阶段,但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等国都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资金进行可燃冰的研究开发。日本由于国土狭小,能源短缺,在研究和开采可燃冰方面表现得尤为积极,并在2001年即出台了一个为期18年的“可燃冰开发计划”。今年年初,日本启动可燃冰钻探试验作业,在全球各国中率先进行可燃冰的海底生产,计划在2018年实现商业开采目标。

阎贫介绍,我国在可燃冰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不算太大,目前国内从事可燃冰研究的机构主要分布在北京、广州以及青岛等地。不过阎贫同时称我国对南海海域可燃冰储量与分布状况的调查勘探还处在相对粗浅的阶段,需要做进一步的精确调查。浓度太稀、分布太散会降低开采的价值,因此掌握分布和储量是进行大规模开采的重要前提。我国于2007年以及拟于明年进行的钻探取样均属于不计成本的科研采量状态,距商业开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