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综合正文

“鹰眼”启动,北京城区路灯实现智能控制

2012-06-13 15:29来源:亮报关键词:鹰眼采集数据数据线传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6月9日下午,北京突降雷雨,瓢泼大雨伴着滚滚雷声,京城瞬间被乌云笼罩,白昼如夜。此时,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依据均匀安装在北京市城六区的58台自然光照度采集终端的采集数据,分阶段人性化开启路灯30分钟,保障了特殊天气下市民的出行安全。

自然光照度采集终端又被称作“鹰眼”,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外部的光敏探头采集光照度信息,并通过数据线传输到采集终端的采集单元转换成数字信号,传输给3G 路由器,3G路由器通过无线网络将信号发回到监控后台。在雨、雪、雾等特殊天气情况下,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就可根据光照度信息进行提前开灯或延迟关灯。

根据当天下午“鹰眼”数据显示,现场照度值最先低于基准值的地区是海淀区,16点26分,海淀区的路灯最先开启;两分钟后,天色持续阴沉,石景山区的路灯开启;16点40分,城六区全部路灯应急开启,直至17点10分,雷雨渐弱,天色逐渐恢复,照度值回升至基准值以上,全市路灯持续开启30分后关闭。

据了解,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第二批42台自然光照度采集终端6月7日安装完毕,加上去年首批试点安装的16台采集终端,北京市中心六城区内已安装58台采集终端。自然光照度采集终端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随时把数据信息传送回北京市城市照明监控指挥中心,使北京城六区路灯实现按照现场照度值的基准值控制开关灯时间。

【 背景资料 】

去年4月,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开始在北京中心6城区均匀安装16台自然光照度采集终端进行试点,其中二环及五环路四个中心点各安装一台,四环路四个角各安装一台,五环路外的石景山、海淀加装一台,朝阳区加装两台。一年试点使用结果表明,根据采集终端的采集信息对某一区域的路灯进行远程控制,可以实现更加科学化的人性化开关路灯,满足不同天气情况下市民出行的道路照明需求。

今年安装的42台自然光照度采集终端是新型仪器,与去年的仪器相比数据精确度从0.1精确到了0.01,并且波动性减少,数据稳定性更强。今年的安装范围还是城六区内,安装数量增多,位置更科学,并且在21个测试点每个点分别安装两台仪器,同时监测,增加了数据的可靠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鹰眼查看更多>采集数据查看更多>数据线传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