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煤化工或将成为IGCC发展“救命稻草”

2012-07-12 11:12来源:科学时报 陈欢欢关键词:IGCC煤化工华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现实难题

IGCC究竟有多贵?数据表明,其投资超过常规火电站单位发电投资的30%。许世森则给出了天津IGCC示范项目的数据:造价1.1~1.2万元/千瓦,发电0.8元/度电。

不过,许世森指出,上述数据是基于首套单台25万千瓦机组而言,且很多设备都是非标产品,如果能形成规模效益,“我们认为可以控制在8000元/千瓦以下”。

实际上,该示范项目设备实现了90%以上的国产化,尤其是突破了气化炉技术。同壳牌气化炉相比,国产设备降低了近30%的成本。“而且,第一套都是进口材料,很多锻件当时国内没有,如果现在再做我们有信心把气化炉成本降低50%。”许世森说。

许世森还强调:“这次示范实现了工业规模的技术掌握,但并没有商业化。商业化之后成本还将大幅降低。”

不过,即使投资成本再降低,IGCC电站也肯定要比常规电厂贵。

实际上,对于IGCC的成本争议,一些业内人士持有不同意见。一位外企科研人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IGCC不能光从发电角度比较,推广IGCC只有两条路,要么搞多联产,要么提高环保标准,在现在的环保条例下谁也不会去搞IGCC。”

IGCC的一大优势在于产生的合成气可以做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提高系统经济性。这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多年来一直推崇的IGCC+多联产的洁净煤利用方式。倪维斗曾多次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IGCC+多联产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是符合中国特色的煤基能源化工技术路线,应“刻不容缓地发展”,否则,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电力发展路径都将被锁死。

据许世森透露,华能天津IGCC示范项目目前已有同化工厂合作的初步意向。

由于天津项目特有的标杆效应,该项目能否同煤化工结合引人关注。

煤化工成突破口?

鉴于各地在发展煤化工时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情况,政府主管部门此前收紧了项目审批。尤其在国家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强度实行“双控”之后,传统煤化工低效、高排放的特性也使得主管部门态度更趋谨慎。

煤化工的自备电厂被认为适合用IGCC替代。在“上大压小”之后,新建火电机组都以高效大机组为主,但煤化工项目的自备电厂却基本都是10万~20万千瓦的小机组。许世森认为,如果这部分机组换成IGCC,至少可以提高能源转化效率5%~7%,同时降低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也有助于解决IGCC的高成本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据悉,国家发改委正在考虑这一想法。

由于我国的电价受政府严格控制,短期内来看,高发电成本对IGCC几乎是致命的,但如果同煤化工结合,无疑又给了IGCC,一个“缓刑”的机会等待技术成熟、环保要求提高时再度复活。

“煤化工企业利润较高,是可以接受IGCC的,希望国家能够引导企业向这个方向发展。”许世森说。

不过,在国家政策出台之前,已有企业看中了华能的技术。

日前,华能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煤粉气化炉中标内蒙古煤化工项目。许世森表示,这套系统专门针对煤化工设计,系统更简单、造价更低、可靠性更高,同国外气化技术相比具有价格优势。

据悉,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将于近期发布,业内人士预期可能会较之前有所放松。这也许是IGCC的一次机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