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综合正文

求是:三峡工程铸就水电建设历史丰碑

2012-08-03 10:37来源:《求是》第15期 陈 飞关键词:三峡工程水电开发水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峡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它的成功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治水的百年梦想,铸就了水电建设的历史丰碑。目前,三峡工程已全面转入运行阶段,经济社会效益凸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水电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水电开发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我国面临着水资源、能源、粮食、环境等诸多挑战。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大力发展水电,有利于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的1/4。特别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导致供需矛盾突出,部分地区旱涝灾害频发。通过筑坝建库,将河流由不可控变为可控,对水资源时空分布进行优化调整,可以缓解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其次,大力发展水电,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我国水能资源总量位居世界首位,开发总量仅占技术开发总量的29%,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国家能源规划,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一半以上需要水电来完成。同时,水电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峰和储能两大重要特性,可以为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第三,大力发展水电,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灌溉农业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在占全国耕地面积45%左右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80%以上的经济作物和90%以上的蔬菜。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和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未来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库防洪、排涝、抗旱、灌溉功能,有助于我国粮食生产实现稳产高产。

第四,大力发展水电,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兴修水利,建设水电工程,积极主动进行生态修复,可以大大减少洪涝和干旱造成的生态灾难,这是最大的生态效益。同时,水电利用水的势能发电,生产过程不污染水、不消耗水、不排放有害气体和固体废弃物,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轻环境污染。2011年,我国水电发电量662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19亿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4.98亿吨、二氧化硫597万吨、氮氧化物291万吨,环保效益巨大。

二、三峡工程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综合功能最多、工程规模最大的水电项目。历经70年勘测、设计、论证和17年建设,三峡工程设计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开始全面发挥防洪、抗旱、供水、发电、航运、生态、旅游、渔业等综合功能,有力地促进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提高了长江流域防洪减灾能力。三峡工程的全面建成,使江汉平原最薄弱的荆江河段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从而使长江中下游80万平方公里得到有效保护。2010年汛期,三峡枢纽经受了130年来有水文记录的第三大洪峰考验,削减洪峰量达30000立方米/每秒,累计拦蓄洪水266亿立方米,确保了长江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11年长江中下游遭遇大面积干旱,三峡水库累计为中下游补水220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中下游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紧张局面,为缓解特大旱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峡工程增强了我国能源保障能力。三峡水电站总装机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近1000亿千瓦时,每天发电量约为全国的1/30。截至2012年6月,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超过5600多亿千瓦时,分别送往华东、华中及南方电网,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以三峡工程为中心,已建设完成交流送电线路6519公里、直流输电线路2965公里,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三峡输变电工程,有力促进了全国电力联网和西电东送、南北互供格局的形成,提高了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水电开发查看更多>水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