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图为工作人员在大亚湾核电站模型前介绍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图为反应堆整体外观
前不久,国家《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的公布,让大众再一次关注起核电安全这个话题。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稳步发展,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核工业体系。为推动核能与核技术利用的技术升级和进步,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核安全规划》里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核电重点项目投资需求约798亿元。中国的核电事业如何才能安全发展?请看本报记者发回的报道。
运行业绩总体良好
虽然距离日本核事故的发生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不过仍有不少人表示有些担忧:核泄漏危机有可能在中国上演吗?我国的核电发展安全吗?
通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长达9个月的全面安全检查,今年6月,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公布的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核设施安全是有保障的,发生类似福岛核事故的可能性极低。对于新建核设施,《核安全规划》提出了具体目标,新建核电机组具备较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每堆年(相当于核电站中的1个反应堆运行1年)发生严重堆芯损坏事件的概率低于十万分之一;每堆年发生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事件的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从1991年秦山核电站开始运行到现在,中国大陆15座核电站都有良好的安全运行业绩。而且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对中国的每一座核电站都进行过一次以上的安全评审,其结论都是肯定的、正面的。”原国防科工委系统二司副司长、中国核学会顾问俞卓平分析说,我国的核电站是压水堆核电站,运行原理与日本福岛核电站所用的沸水堆不同。此次福岛核事故的发生跟地震、海啸这两个自然因素有关。地震后安全停堆,核反应堆是安全的;但随后的海啸损坏了应急柴油发电机,只能改用蓄电池,而蓄电池的容量是有限的。最终导致反应堆堆芯得不到充分冷却,核燃料的剩余释热使核燃料的温度不断上升直至熔融,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从秦山核电站开始,我国便基本上沿用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安全标准。我国核电站的运行人员和管理人员,完全按照国际核电界的管理要求,经过严格的系统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才能运行和管理核电厂。此外,还有一套很完善的核电站运行管理程序。我国还有独立的、权威的核安全监管部门——国家核安全局,对核电厂实施全面而严格的安全监督。
“目前为止,没有发生过一起辐射致死,以及辐射造成放射病的事例。核电站没有发生过二级以上的事件,从我们的情况来看,记录是良好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中国核学会常务理事潘自强说。
核电技术不断提升
“我国现在的核电技术比较先进,日本发生事故的这几个反应堆都是型号比较老的沸水堆,1号机组从1971年3月份正式开始运行,至今已有40年的时间了,我国没有这样的沸水堆。”俞卓平说,我国的核电站大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后,比较新,从一开始就与国际接轨,安全方面是有保障的。以1985年我国开始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为例,它的安全设计充分汲取和借鉴了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教训,并根据世界核电站的运行经验反馈,采用当时的最新技术,大大提高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据了解,我国的核电设计有三道屏障,第一道屏障为燃料芯块和包壳。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物质98%以上滞留在二氧化铀陶瓷芯块中,不会释放出来。锆合金包壳将燃料芯块密封在内,防止燃料裂变产物和放射物质进入一回路水中,是完全密闭的,即使产生的气体也密闭在这里,这里面留有一定的空间,而且锆管的燃料棒可以承受一定压力,最大数量的密闭气体释放也不足以使它开裂。第二道屏障为压力容器和一回路压力边界。由核燃料构成的堆芯封闭在钢质压力容器内,压力容器和整个一回路都是耐高压的,放射性物质不会泄漏到反应堆厂房中。第三道屏障为安全壳,就是混凝土的结构。现在的安全壳约37米直径,安全壳墙厚将近1米,而且用钢索扎紧,在内部产生一定压力的时候,不会把安全壳破坏,可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
我国核电站采取纵深防御策略,正常运行的时候有一套控制系统,一旦出现事故,反应堆会停止运行,然后有其他安全系统来进行保护。第一道防线假如失利了还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线保护它的安全。比如压力容器没有水了,用安全注入系统补充进去;安全壳里压力高了,产生大量蒸汽了,有安全喷淋系统喷进冷水去把压力降下来;蒸发器里没有水了,烧干了,用辅助给水系统补充,使得即使产生某些故障的时候,也有其他的系统保障它的安全,这就是纵深防御的概念。
据叶奇蓁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投产运行的核电站多是二代改进型核电站,属于本世纪初的水平,也是全世界四百多座正在运行的核电站中的绝大多数所采用的技术。而目前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站,我国也正在引进与建造中,技术水平与国际在建的第三代核电站是同步的。如果三代建成,经过考验成功的话,今后可能会建更多的三代的机组。
未来发展注重安全
日本地震、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将核安全推到风口浪尖,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到底要不要发展核电的大讨论。在此情形下,中国还应不应该发展核电?
核电是清洁能源,是安全的,核裂变能量是可控的,核电还是要发展的。有专家分析说,一公斤的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400吨标准煤燃烧释放的能量。一座百万千瓦核电站每年只要补充30吨核燃料,同样功率火电厂每年却要燃烧330万吨煤。这样一来,核电就大量减少了温室气体和一些对环境有污染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也减少了煤渣,减少了运输,所以它还是很好的能源。
福岛的教训应该注意吸取,但不能为此因噎废食。这是许多国家的共识。早在今年2月,在三里岛核事故34年后,美国已经批准新建佐治亚州瓦格托核电站。与之相呼应的是,5月8日韩国为其自主设计的新蔚珍核电站APR_1400压水堆举行了开工仪式。随后不久,立陶宛、英国等许多国家也相继加入核发展的队伍。就在上月,随着2座核电站的重启,日本持续了2个月左右的“零核电”状态也宣告结束。
在电力供应十分短缺的时代,发展核电作为缓解当前电力紧张的一个重要途径,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根据世界核能协会2011年3月的数据,全球有443座核电站在运行,有62座核电站在建设,有158座核电站在设计,有324座核电站在办理申请手续。特别是近年来出于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的双重考虑,包括美国、英国等在内的国家陆续将发展核电提升至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法国为例,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民用核大国,它80%左右的电力都由核电供应,美国的供电比例也达到了20%。相比之下,我国核电发电量却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任何工业设施都有风险、成本和代价的问题。而核电站作为大型、综合、复杂的工业设施,要做到百分之百安全、绝对不出事故是不可能的。核电工业界只能根据当时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将发生事故的几率降到尽可能的低。我认为我国还是需要发展核电,至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俞卓平表示,作为一种安全、清洁、技术成熟、供应能力强的能源,核电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了当今世界电力的三大支柱,其前途是光明的。
第四代核能系统—高温气冷堆
我国核能事业在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成功推进的基础上,正在稳步进行两项前瞻性的工作。一是进行大型商用高温气冷堆电站的设计研究工作,称之为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工程。二是将现有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进行改造,用一回路中的氦气直接推动氦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以提高发电效率,称之为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发电项目。目前,该项目核心装备之一——“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压气机”已经由哈尔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完成样机研制,即将进行试验验证。这两项工作对高温气冷堆技术的提升和产业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国际核能界的科学家根据核能发展的需要制定出了新一代的核能系统框架,称之为“第四代核能系统”。第四代核能系统与现有核电市场的反应堆系统相比较,其安全性和经济性大幅提高。其中,高温气冷堆技术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超高温气冷堆概念,成为第四代核能系统有竞争力的候选堆型,并且最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功实现。
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温气冷堆呢?简单地说,高温气冷堆采用全陶瓷型包覆颗粒燃料元件,以石墨为慢化剂和堆芯结构材料,以氦气为冷却剂。其燃料颗粒直径小于1毫米,中心为核燃料,外层为包覆材料,称之为全陶瓷型包覆燃料颗粒。全陶瓷型包覆燃料颗粒在1600摄氏度范围内可以保持完整性,能够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将绝大多数的核反应裂变产物阻挡在包覆层内,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反应堆的安全性,是高温气冷堆的核心技术。
与其他反应堆相比,高温气冷堆的运行温度要高出许多,堆芯出口温度可达950摄氏度甚至更高。因此,用高温气冷堆发电,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发电效率;用它作为热源,则可以应用到另一个新能源领域,即用高温气冷堆制氢来利用氢能。
先进核技术的持续发展,为我们展示了未来能源需求的美好蓝图。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可喜进步,更是关系到十几亿人民能源需求的大势所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能源
4月10日,电投产融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获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复,原则同意公司本次重大资产置换及配套融资方案。此次交易涉及将公司持有的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置出,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100%股权进行置
引言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近日,公司收到国家档案局印发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档案验收意见,示范工程档案专项正式通过验收。专项验收工作于3月2日至5日开展,期间国家档案局组织专家验收组听取相关汇报、观看项目档案宣传片、现场查验档案材料并质询,认为示范工程档案收集比较齐全,分类合理,整理规范,项目档案能够反映项目
3月25日20时37分,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2号机组常规岛汽机筏基第一罐混凝土开始浇筑(以下简称“常规岛FCD”),历时63小时20分钟,于3月28日11时56分顺利浇筑完成,共浇筑混凝土5736立方米,标志着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2号机组常规岛FCD里程碑顺利实现。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2号机组常规岛FCD是项目建设的重
3月26日,中核集团在连云港徐圩新区组织召开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融资启动会。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旗下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于2024年8月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规划建设2台华龙一号和1台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江苏徐圩项目是“全球首个”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正以前瞻性战略眼光系统布局未来能源产业,构建“传统能源清洁化+新兴能源规模化+跨界融合创新化”的三维发展体系。截至2023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7.9%,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新能源
2025年3月27日,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电力”或“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代号:1816.HK,深圳证券交易所代号:003816.SZ)在深圳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2024年中广核电力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严守核安全,保持稳健经营,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年度
2025年3月20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迎来开工建设40周年。记者当天从中核集团获悉,从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的核电站到国内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基地目前拥有9台机组,已累计发电超86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超8亿吨。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
延伸阅读高温气冷堆高温气冷堆以石墨作慢化剂,采用氦气作冷却剂,固有安全性高。我国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于2020年11月完成双堆冷试,2021年12月完成首次并网发电,2023年12月6日正式投入商运并良好运营至今,这意味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国际领先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天堂角,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个海外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在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自主四代核电实现从试验堆向商业堆的跨越,目前运营良好;在椰林婆娑的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安装工作进入高峰期,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1日上午10时45分许,位于日本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1号和2号机组附近的电源室发生火灾,冒出浓烟。据管理该核电站的东京电力公司称,当时,核电站员工正在对3号机组的变压器防灾装置进行例行试验,由于电动阀门未能正常工作,员工在检查故障时发现火焰和烟雾冒出。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广泛应用在核电站、大型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及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由于研发制造难度大,长期以来只有个别跨国公司生产,且价格昂贵。为解决这一“卡脖子”难题,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
近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2025年第一批民用核设施操纵人员执照颁发名单》,昌江核电公司61人获颁“华龙一号”压水堆操纵人员执照,标志着中国华能压水堆操纵人员执照实现“零”的突破,为昌江核电后续冷试、热试、装料和商运等关键节点以及华能核电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拥有一定
2025年3月2日,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厂高温堆2号堆处于运行模式2(启动)。10:42,2号主氦风机电磁轴承控制系统故障导致停运,10:43,运行人员执行2号堆手动停堆操作,反应堆安全停堆。事件过程中,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厂高温堆2号堆处于安全状态,三道安全屏障完整,无放射性物质对外释放。根据《国际核与
据日本“山阴放送”报道,19日,位于日本松江市的岛根核电站发生安全事故,一名员工受伤后被紧急送医。据报道,在岛根核电站2号机组反应堆建筑内的放射线管理区域操作楼层,一名工作人员在确认空调设备启动时,不慎将手触碰到旋转部件,导致右手腕被割伤。报道称,该员工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无生命危
近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公布我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分站)新设站备案及动态调整情况的通知,中广核工程成功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集聚高端人才、攻关技术难关的重要载体。此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成功设立,是对公司技术研发实力以及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产学
推进原创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随着AI技术的爆火,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与之相关的应用潜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
2025年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与国家电投集团召开核安全监管年度对话会,反馈重点关注的核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主持,国家电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栗宝卿,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卢洪早等参加会议。生态环境部(国家核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对《核电工程定额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开征求对《核电工程定额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加强核电工程定额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核电行业实
2月14日,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公司”)在京签署《核电耦合热泵储能调峰技术意向合作协议》并举行工作会商。中央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樊胜,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宁小平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并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中央研究院改革领导小组副
2月14日,国家电投中央研究院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公司”)在京签署《核电耦合热泵储能调峰技术意向合作协议》并举行工作会商。中央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樊胜,工程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宁小平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并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中央研究院改革领导小组副
4月17日,田湾核电7号机组首台柴油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为后续冷试目标顺利实现迈出了坚实一步。为切实保障柴油发电机组空载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连云港项目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密部署。项目部通过成立柴油机安装、调试联合专项小组,针对柴油发电机组首次启动的供货、安装、酸洗、调试阶段进行
上周,德国候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Merz)领导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与社民党(SPD)达成联合执政协议,标志着德国能源转型(Energiewende)从绿党主导的“激进脱碳”转向“平衡务实”的新阶段。在执政协议中,气候能源政策以“技术中立、市场导向”为核心,在坚守2045年气候中和目标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广东电力市场实现了从“价差传导”向“顺价联动”、从“只降不升”向“能升能降”、从现货“间断运行”向“连续运行”等根本性突破,从2015年全国第一个实现中长期集中交易,到2019年全国第一个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再到2021年全国第一批现货市场“转正”,广东电力市场为电
在电力行业,我国长期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力产业的自主发展。作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队",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以使命担当,大力投入研发,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大国重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电力行业的独立自主发展开
4月10日14时48分,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3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圆满成功,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密封良好,标志着核电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为机组后续的热试、反应堆装料及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冷态性能试验,俗称“冷试”,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之一,主要目的是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能源
当前,位于广东梅州、肇庆、惠州、茂名等地的抽水蓄能工程正加速推进,“进度条不断刷新,从今年起,4座抽水蓄能电站将陆续建成投产,推动广东年内成为全国首个抽水蓄能在运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的省份。电站建成后,每年最多可消纳清洁能源136.8亿千瓦时相当于广东620万居民用户一年的用电需求。变速抽
4月8日,应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到访中国,首站走进中核集团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实地调研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工程,并见证《中国小型模块堆通用用户要求文件》发布。他高度肯定中国在世界核电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并为中国小堆的发展点赞。他指出,中国通
4月5日,国电南自研制的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秦山核电基地方家山核电站1号机组成功投运,这是全国产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核电领域的首套应用,首次实现了核电机组保护的元件级自主可控,进一步推动了国产电力核心设备在核电领域的广泛应用。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基于国产先进元
4月2—3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推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十年主题策划——电改“新”观察专题系列报道。其中报道了广东汕头的亚洲单体连片规模最大淡水渔光互补一体化项目并网后将以“市场电量+基数电量”模式结算的案例,以及即将投入商业运行的海南首个独立共享储能项目的案例。2015年3月,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